上?∠檩p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廷國
“有人說給他一個支點,就能把地球撬起來。我要給咱河南老鄉提供一個支點,讓他們都盡快富起來。”
——主人公心語【耳聽】上海市七寶鎮有個河南人辦的市場,專門安置河南老鄉進市場經營。開辦5年來,已接納河南鄉親1000余戶,其中100多人由此發跡,自立門戶,成為老板。這個年交易額超億元的市場,開辦者是上?∠檩p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廷國,魯山縣人。
【眼見】市場位于上海市西南、漕寶路與外環線交界處,緊鄰大上海國際花園、靜安新城、平吉一村等居民小區,10多條公交線路及地鐵可以直達。市場占地30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店面500多間,是一座集服裝、皮裝、鞋帽、小商品、百貨、床上用品、窗簾布匹、小家電、小五金、花鳥、蟲魚、寵物、農貿、食品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市場。
不論記者如何啟發、誘導,李廷國總是說“沒啥,沒啥”
與在滬創業的許多河南人相比,我可算不上啥,也不是什么企業家。就我做的那點事,不值一提,不值一提。說白了,我就是在人家都看不中的地方,弄了塊地,建了個市場,幫助老鄉做點小生意。
談談你的創業故事。
沒啥故事。
最苦的經歷?
沒感覺有多苦。
最得意的收獲?
沒啥可得意的。
舉例說說你是怎樣幫助鄉親的?
做了點該做的事,具體的就不用說了吧。
不論記者如何啟發、誘導,李廷國總是慢條斯理:“沒啥,沒啥。”
采訪陷入僵局。
“搞市場跟我的本行一點不沾邊兒”
眼看時近中午,記者起身告辭。李廷國一把抓住記者的胳膊,不容分說,硬拉到附近一家餐館:“老鄉來到我這里不吃飯就走,還沒有先例!”
三杯酒下肚,李廷國的話漸漸多起來:
可能是家鄉情結太濃吧,我只要聽到河南話就覺得特別親。在外面幾十年,我一直說咱河南話,從沒有變過味兒。
前幾天,我到南京路去逛上海最大的一家書店,看到一本《河南話》讀物,還配有學說磁帶,這以前可從來沒有見過。我非常高興,一下買了好幾套,當禮物送朋友。
搞市場、賣菜、賣服裝可不是我的初衷,跟我的事業一點也不沾邊。我原來是做科技工作的,大學畢業后一直搞電子產品,從事光纜應用安裝。
為啥搞起市場?還是跟我的家鄉情結有關吧。每次回家,看到親戚朋友的狀況,看到家鄉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心里就不是滋味。每年都拿錢接濟他們,也不是個法兒。老想著怎么才能教他們掙錢才是。
1999年,我看中了這個地方。開始實施我的計劃。
【鏡頭回放】地點: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紅明村。
李廷國圍著村頭一片爛泥潭轉來轉去,直轉得以精明著稱的上海人迷惑不解:這個河南人葫蘆里賣的啥藥?難道這個爛泥潭里還能挖出金子不成?
幾天后,李廷國將一份“擬租用紅明村閑置廢地30畝建市場”的申請報告遞到村委會。
當時這里遠離上海中心城區。正愁這片爛泥潭不好治理的紅明村當即與李廷國簽約。
“老鄉們剛來時,能從口袋里掏出500元的很少。”
他們哪里知道,在簽約前我已對上海的發展遠景、近期規劃都做了充分調查。從商品房開發的規?,這個區域居住人口將達到50萬。如果能拿到50萬人消費份額的10%,市場就會有很好的前景。
【鏡頭回放】大客車一趟一趟把成批的河南人運到上海。同時運來的還有家鄉的豬肉、蔬菜、面粉……
很快,爛泥塘不見了,一排排兩層營業房建成了,一個個攤位開張了。
協助李廷國一起創業的市場總督辦牛廣太,是駐馬店平輿縣人。老牛對記者說:
老鄉們剛來時,能從口袋里掏出500元的很少,超過1000元的一個也沒有,不少人連路費都湊不夠。很多人都沒有出過縣,甚至沒有出過鄉。還有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識。剛到上海時,話聽不懂,飯吃不慣,氣候不適,水土不服,更不知道生意該咋做。
李總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只要從家鄉來的,頭幾個月不僅攤位費免收,連吃飯、住宿也免費。每天晚上還親自給老鄉耐心講課,手把手指點。開始本錢太少,就讓大家先賣青菜,有了“墊底”再賣服裝。李總還特意以優惠條件招來一部分江浙客商進場,以便為老鄉學做生意提供示范。
李總還創立了一整套市場管理軟件,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從市場走出去的100多個小老板,讓李廷國很有成就感。
市場目前有1000余個經營者。幾年來,老鄉們在這里長了見識,學了本事,陸續有1000多人又從這里走出去,到更適宜自己發展的廣闊天地去闖蕩,進入上海及江浙一帶的運輸、餐飲、裝修、家政等領域。其中100多人闖出了名堂,當上了老板。他們讓李廷國很有成就感。
魯山人支國平,開始在市場賣魚。后來看中上海的簡易房安裝市場很大,于2002年帶出一班河南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年收入數十萬元。
西平人張衛杰、郭勝利,2000年到上海來,分別在市場當水電工和保安。3年后出去自立門戶,辦起公司,專門為生產廠家推銷保健品,在滬小有名氣。
平輿人陳克生,市場建設時曾為監工。后來帶著幾十人出去搞油漆施工。目前在上海已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轎車。
……
【李廷國忠告】咱河南人氣旺,人多,希望更多的老鄉都能出來闖闖。只要走出來,就會是成功者。
河南人很聰明,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正因如此,便不容易上心,不認真。我覺得河南人出來掙錢還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更多地學習人家的經營理念,做事方法。
河南要騰飛,最缺的不是資金,而是人才,提高人的素質才是最最重要的。
要闖市場就必須按市場規則,合法經營,不能投機。只要遵章守法,誰也不用找;否則,找誰也沒用。用河南人的實誠厚道和勤奮智慧打天下,無往不勝! □本報赴上海報道組 李虎成 張靖(原標題:"在滬創業河南人" 之十三:為老鄉提供一個"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