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雞具有生態適應性廣,抗逆性強,遺傳素質突出,耐粗飼,覓食力強,產蛋多,蛋質好,飼料報酬高等突出優點,是蛋雞育種的優良素材,被認定為河南省地方優良品種雞。被國家農業部專家譽為“世界稀禽珍品”,已入選《中國家禽地方品種資源圖譜》。盧氏雞是保存較好的古老的原始雞種,體形較小,善飛行,公雞多為黑紅色,母雞則以麻黃、紅黃、黑麻為多。在不補飼或極少補飼的自然環境中亦可生產。一般情況下,公雞2個月齡左右開啼,母雞5個月齡左右開產,年產蛋150枚至180枚,高的可達200余枚。平均蛋重50.67克。蛋殼多為粉紅色,有部分青綠色和灰白色。蛋清濃稠,蛋黃呈桔紅色,蛋黃比例居全省地方良種雞之首,尤為綠殼蛋為最,蛋黃比達35.44%,且富含多種磷脂和膽堿類物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為天然保健食品。盧氏民間常用綠殼蛋補虛治病。
20世紀70年代末期,盧氏鮮蛋收購量一直居洛陽地區15個縣市之首,1979年收購鮮蛋35萬公斤,占全區23.3%,1980年收購量近60萬公斤,占全區18.3%,引起省有關部門重視,盧氏雞隨之成為百泉農專、河南農學院、省農科院、豫西農專、鄭州牧專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課題;《河南科技報》和《河南省畜禽品種志》亦將盧氏雞作為地方良種雞予以介紹、推廣和收錄。盧氏縣為深山區縣,受外來雞源、雞種影響甚小。全縣年雞飼養量100萬只,存欄60余萬只,外來蛋雞、肉雞工廠化飼養量不足5萬只,且集中在小集鎮周圍,80%以上的養雞農戶飼養中均未受到外來品種雜化的沖擊,仍處于閉鎖純繁狀態,開發利用這一珍貴資源具有十分優越的自然條件。自1998年以來,盧氏縣畜牧局開展了盧氏雞綠殼品系選育工作,組建了育種公司和純種盧氏雞繁育場,完成了零世代、一世代、二世代選育,產綠殼蛋比例達到77%;摸索出了一整套盧氏綠殼蛋雞生態型放養、飼養管理技術規程,為適度規模集約化推廣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