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虢仲生活的年代,虢國的實力很強盛,因而國君虢仲擁有十分奢侈的陪葬品。
這件龍紋銅?B,通體裝飾著華貴的龍紋,造型典雅。?B的嘴是一種怪獸的頭,而四個底足則是四個裸體的侍女。
虢仲的外棺蓋上同樣也放有許多精美的玉器,其中還有10件用玉片做成的遣策,也就是隨葬品和贈送者的清單。
遣策上的文字里面有“南仲”二字,這成為判定墓主人下葬時代的確鑿依據。據史書記載,“南仲”是西周宣王時代王室的重臣。
九號墓中一共出土了724件玉器,經專家鑒定,分白玉、青玉、青白玉、黃玉、碧玉等,大部分都是優質的新疆和闐玉。制作工藝精湛細膩,令人驚嘆。
一件龍紋玉璧,由和闐白玉精制而成,整個器物圓潤規整,兩面都裝飾著抽象變形的云龍紋,富有藝術的動感與和諧。
九號墓最引人注目的是許多動物形肖生玉器。所有動物造型都活潑而傳神,既有寫實的嚴肅,又充滿了想象的張力。
在四十多年的時間里,這片土地下一共發掘出了250余座墓葬,7座車馬坑,3座馬坑,包括兩座虢國國君墓、一座國君夫人墓、兩座太子墓、十多座高級貴族墓和四座貴族夫人墓,出土各類珍貴文物兩萬多件。保存完好而且出土如此豐富的大批考古資料,是其他任何邦國墓地所無法比擬的。
多年來鉆探與發掘的資料表明,這里埋葬著一個排列嚴整的大型墓地,總面積達到32.45萬平方米。
墓地的發掘引發人們思考另一個問題。
據古代文獻記載,虢國從陜西寶雞遷都到三門峽一帶后,建立的國都叫上陽城。但是,虢國國都的確切位置究竟在哪里,卻始終是一個謎。
通過對各種資料的研究,專家們判斷,位于虢國墓地東南2公里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家窯遺址很可能就是虢國的都城——上陽城。
2000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在李家窯遺址內進行了大規模的科學考古發掘。
根據這些考古發現,綜合文獻記載和歷年來的考古研究成果,專家們一致認為,這座古城址就是考古界尋覓多年的虢國都城上陽城。
被湮埋了2600多年的都城終于掀開了它的神秘面紗,重新展現于世人面前。
據說,虢國的人民知書達禮而且能征善戰,很多代虢國國君都擔任過周王卿士,是周王最重要的大臣之一,經常為王室出戰,立下過汗馬功勞。虢國墓地的發掘成果證實了這一點。
戰車和戰馬在那個時代是軍事力量的主要象征,虢國墓地出土的車馬系列表現了戰爭對這個王國的意義。
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三門峽虢國墓地先后發掘并公布車馬坑8座,馬坑3座。
現在人們在博物館里看到的古代戰車,其實只是黃土,考古學家根據木頭腐爛后殘留的痕跡,一點點地清理出戰車的各個細節。
白榮金:“那個木頭都爛了,爛成洞了,我們后來又往里頭灌石膏,采取一些其他的辦法,把周圍的泥土去掉,把里面填上石膏,再給它剝出來,整個的痕跡一點一點車的輻條,車的輪子,外頭的轂,下面車箱子一條一條的,上面的木頭,都能給它清理出來。”
這些泥土構筑的遺跡仍舊保留著幾千年前戰車的形象,使我們得以想象當年虢國強盛的軍事實力。最大的二號車馬坑里埋葬了19輛車和38匹馬,最小的也有一輛車,兩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