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金人攻陷宋都汴梁(今河南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這年五月,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帝位后,將國都遷于臨安(今浙江杭州)。金人多年侵犯中原,戰亂中中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一些地方的百姓自發組織起來抗擊金兵,為國立功。澠池人張玘便是其中一位。他將所有家產變賣,在當地招募了數千人,把守在黃河岸邊的家鄉白浪渡口,力抗金兵渡河南侵。
澠池,地處黃河南岸,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張玘從小熟讀兵書,武藝超群,“膽略出眾”。公元1127年,金兵從黃河白浪渡口長驅渡河,張玘帶領子弟兵憑借白浪天險英勇阻擊,把金兵渡河者打得落花流水,金兵死亡數以萬計,終于將金兵趕回黃河北岸,保衛了黃河南岸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此后,張玘以戰功被補授武翼大夫。
白浪戰后,張玘帶領義軍加入了來制置使、前軍統制董先的部隊。宋紹興元年(1131),大將高瓊率兵攻取商州,宋高宗命董先率眾御敵。張玘奉命率騎兵出擊,他一馬當先,猛沖敵陣,所率騎兵追隨不及,在四皓廟(今陜西省商縣東)被數百騎金兵包圍。面對強敵,張玘“嗔目大呼,挺刃突擊,金兵披靡,莫敢向”。這天,他以“九戰九捷”,大獲全勝。金兵逃退時,張玘又一直追擊金兵至試劍關,使金兵爭相逃進關門,自相踐踏,“死者數百人”。
公元1132春,張玘隨同董先領兵從陜西藍田渡過渭水,計劃攻取長安。這時,偽齊經略使李愕駐兵渭河北岸,與金將折合孛堇相呼應,聲勢很大。張玘將兵力部署在華嚴川一帶。宋軍將士斗志昂揚,同數倍之敵惡戰。那時,受金冊封的“齊帝”劉豫,已占據京城(今河南開封),斷絕了董先軍隊的糧道,宋軍給養困難,董先為保存實力,遂假意投降劉豫,將兵權暫交張玘執掌。當劉豫派人去接董先家眷時,董先給張玘密信,不讓接去,說自己有機會必定歸來。張玘便將來人囚禁看管。
當時,代理虢州(今靈寶市)事務的宋將王倚,決意降齊,張玘很是憤恨。恰好,商州偏將董震來找王倚議事,張玘便與董震合謀捉了王倚,與此前來接董先妻兒的偽齊使者一同斬首,除掉了這些賣國的漢奸。
除奸之事被劉豫知道后,他便命占據洛陽的河南安撫孟邦雄、總管樊彥直聯合金人,統兵10萬直抵長水(今洛寧縣西)剿殺張玘。張玘周密部署兵力:分三路埋伏,自己率主力部隊正面迎擊,誘敵深入。待敵兵進入伏擊圈后,三路伏兵一齊響應,敵兵大敗,潰不成軍。張玘親率三千精兵乘勝追擊,奔馳三百余里,黎明攻進洛陽,將孟邦雄擒獲,齊、金10萬聯軍立刻土崩瓦解。
公元1133年春,董先尋機從齊返回,張玘退就原職。宋高宗授封張玘為武翼大夫、果州團練使、河南府孟、汝、唐州馬步軍副總管。之后,張玘又在唐州(今河南唐河縣)、鄧州(今河南鄧州市)一帶,同金將閻銳等展開激戰。每戰,張玘總是率先攻城拔寨,英勇無比。唐、鄧之戰,殺獲敵兵千余。不久,宋高宗頒下詔令,張玘和董先一路同行來京,被授官神武后軍統制,歸屬岳飛。
追隨岳飛后,張玘仍英勇奮戰,收復了東京汴梁以西的信陽、襄陽等六個州郡。后來,朝廷得知張玘誅殺叛賊王倚一事后,十分敬佩,遂詔國史館,將張玘事跡記入國史,并普封張玘為親衛大夫。
公元1161年9月,金主完顏亮率軍60萬大舉南侵,企圖一舉滅掉南宋。次年,張玘率兵屯駐泗州(今江蘇泗洪東南)。金軍主力部隊進攻海州(今江蘇連云港西南),企圖由海道直取臨安。宋高宗急調張玘會同鎮江都統制張子蓋,一同援救海州。當兩軍兼程到達海州郊區時,金人已將海州重重包圍。“環城數十匝”,戰事緊急,殺聲震天,刀槍雷鳴,矢石交加。張玘在海州城北三里處與金兵惡戰,他親率精騎猛沖金兵陣地,所向無敵,親手斬殺金將及金兵數十人,殲敵萬余,解了海州之圍。然而,金兵倉皇逃走時,流矢射中張玘,將軍血染征袍,捐軀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