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0日,對于木蘭故里——河南省虞城縣的百萬人民來說,是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大喜日子。因為這一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河南廳,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把“中國木蘭之鄉”授給虞城,中國新農村管理委員會將全面啟動木蘭文化系列產業項目。
在授牌儀式上,來自河南的女企業家劉女士當場向虞城縣人民政府捐贈了10套電影放映設備,并將在虞城縣建立10個農村電影站。劉女士被中國新農村工程管理委員會和虞城縣人民政府授予“中國新農村工程木蘭文化慈善大使”。有“紅色藝人”之稱的電影明星彭丹擔任了“中國新農村工程木蘭文化愛心大使”。
虞城縣是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鄉。該縣保留著木蘭祠等大量有關木蘭的古跡,以及一些有關木蘭的傳說。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依照有關規定,對虞城進行考察驗收,于2007年5月22日同意命名虞城縣為“中國木蘭之鄉”,并掛牌成立“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
為了更好發掘和保存木蘭文化,珍惜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源,虞城縣委、縣政府從1993年起成立了“木蘭文化研究會”,從木蘭的生平、故里、精神內涵、社會影響、歷史遺跡等多個方面開展研究工作,現已出版《木蘭文獻大觀》、《巾幗英雄——花木蘭》、《木蘭文化節資料匯編》、《金菊園·木蘭特刊》等書籍,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規模。國家郵政總局于2000年發行《木蘭從軍》特種紀念郵票,并在商丘舉行了發行式。當地政府連續舉辦了4屆木蘭文化及經貿洽談會,木蘭文化節已經成為虞城縣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木蘭文化不僅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更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全縣已有蘋果、西瓜、葡萄、大蔥等30多種農產品注冊了“虞國花木蘭”和“木蘭”商標。虞城縣知名的“河南木蘭紡織集團公司”、“木蘭食品有限公司”、“木蘭木業公司”、“木蘭面粉廠”、“木蘭服裝廠”等眾多企業生產的“木蘭”牌產品暢銷全國。木蘭文化不僅在全縣的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在弘揚木蘭精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清辰縣長說:“今年來,虞城縣緊緊抓住"木蘭"這一文化資源上的優勢,通過舉辦"木蘭文化節"、經貿洽談會及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培育和唱響"木蘭"文化品牌。加大融資和投資力度,挖掘、保護和開發旅游資源,做大做強木蘭文化產業,使木蘭文化"軟實力"迅速轉化為經濟發展"硬實力"。”
自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后,中國新農村工程管理委員會將在虞城縣全面啟動木蘭文化廣場、興建木蘭巾幗慈善家蠟像館、開辦木蘭女子學院、舉辦木蘭慈善公益事業婦女論壇等。從而,充分發揮“木蘭”符號經濟作用,將進一步在弘揚木蘭精神,傳承木蘭文化,發展地方經濟中彰顯促進和推動作用。
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大提高了虞城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樹立了對外開放的良好形象,增添了招商引資的巨大魅力,國內外客商分至杳來。2005年至今前三季度,招商引資到位資金近100億元。招商引資還帶來了木蘭大道、木蘭文化廣場等為首的城市建設項目日新月異,僅2005、2006兩年的城市建設投資將近30億元。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論述。這一論述對虞城的文化發展和經濟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虞城縣委書記張新說,“"木蘭"這一文化品牌作為一種"軟實力",提高了虞城經濟社會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我們通過多種舉措,使文化品牌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讓虞城這個農業大縣開始有了脫胎換骨的大變化、大發展,真正做到讓經濟伴著文化發展實現騰飛。”(原標題:"中國木蘭之鄉"花落河南虞城 木蘭祠至今保存)
來源:人民網 2007年1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