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444~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歷仕三朝。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人,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鎮(zhèn)江集村。江淹6歲能詩,13歲喪父,家境貧寒,曾采薪養(yǎng)母。20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jīng)”,并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
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江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今福建浦城)令?部赖慕(jīng)歷反而造就了一位文學大家。起伏跌宕中的江淹把自己無限的感慨訴諸筆端,生花妙筆令人拍案叫絕。江淹的許多代表作品都寫于被貶期間。
梁天監(jiān)四年(505年),江淹去世,時年六十二。葬在故里江集村東北約六公里處(今民權縣李堂鄉(xiāng)岳莊村西),梁武帝為他素服舉哀,謚曰憲伯。 江淹的作品,據(jù)《自序傳》說有十卷,這是江淹在齊代時的記錄。據(jù)《梁書·江淹傳》的記載,“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為前后集”,可知他后來又有新的作品,自己輯錄為前后兩集!端鍟·經(jīng)籍志》記載:“《江淹集》九卷,《江淹后集》十卷。”《舊唐書》記載是“《江淹前集》十卷,《江淹后集》十卷”。唐朝之后,大多記載為十卷。明人胡之驥著有《江文通集匯注》。據(jù)《梁書》本傳,他還著有《齊史·十志》,今佚。
江淹突出的文學成就表現(xiàn)在他的辭賦方面,他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并稱。南朝辭賦發(fā)展到“江、鮑”,似乎達到了頂峰。江淹的《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可說是南朝辭賦的絕唱。
江淹的典故:
夢筆生花
江淹在被權貴貶黜到浦城當縣令時,相傳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夢中,見神人授他一支閃著五彩的神筆,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當時人稱為“夢筆生花”。
江郎才盡
中年以后,江淹官運亨通,官運的高峰卻造就了他創(chuàng)作上的低潮,富貴安逸的環(huán)境,使他才思減退,到齊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有傳世之作,故有“江郎才盡”之說。據(jù)《詩品》,傳說他有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文學家),他對江淹說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筆留在你處已多年,請歸還給我吧!”江淹從懷中取出,還給了那人。其后他寫的文章就日見失色。時人謂之才盡,于是便有“江郎才盡”一說!赌鲜贰分谐擞涊d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fā)生在張協(xié)與江淹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