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劇演員賈玲娛樂節目中演《木蘭從軍》,巾幗英雄代表花木蘭被惡搞成貪吃、不孝、花癡、畏戰的“傻大妞”。節目播出后引發網友不滿,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發公開信要求節目組道歉。
賈玲飾演的花木蘭吃著雞上場
賈玲飾演的花木蘭面對壯男流鼻血
賈玲飾演的花木蘭讓父親上戰場
陳時云(上)、程鳳華在木蘭祠內穿上帶“木蘭文化”字樣的衣服拍照后上傳網絡,表示抗議
閱讀提示
6月27日,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欄目如期播出,其中,喜劇演員賈玲及其團隊演出了名為《木蘭從軍》的劇目。
在賈玲版的木蘭從軍中,巾幗英雄的代表花木蘭被惡搞成一位貪吃、不孝、花癡、畏戰的“傻大妞”。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早已婦孺皆知。其大忠大孝、大義大勇的精神,傳承千年。木蘭精神,完美地融入到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中,這種民族精神,就是民族的脊梁和精神支柱。
花木蘭近乎完美的形象,早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甚至,木蘭傳說早已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在多年以前,虞城縣就被國家權威部門認定為木蘭故里。
顯然,賈玲的這種惡搞行為,傷害了木蘭故里人民的感情。節目播出后,一時激起千層浪,花木蘭故里的網友、木蘭文化專家和大家一起,對賈玲團隊、節目制作方,表達著自己的不滿。
惡搞版《木蘭從軍》過了頭
6月27日,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欄目播出,賈玲及其團隊在節目中表演了惡搞版《木蘭從軍》,其中,賈玲飾演花木蘭。
據了解,《歡樂喜劇人》是一檔由歡樂嘉娛、華錄百納及東方衛視聯合打造的電視節目,是全國首檔明星喜劇競賽真人秀節目,由“國民萌叔”吳秀波擔任主持,賈玲、小沈陽與宋小寶、沈騰(開心麻花團隊)、吳君如、劉儀偉等選手參賽。在國內的綜藝節目中,擁有較大的影響力。
該惡搞版《木蘭從軍》大概情節為賈玲扮演的花木蘭貪吃,被父親騙去從軍,在軍隊中,木蘭因吃虧被迫上戰場成為將軍,回歸故里后,去世的父親留下一封信,信中得知因她被惡霸看上,父親才騙她去當兵。
在惡搞版《木蘭從軍》中,從一開始惡搞,“花木蘭”就手捧燒雞,塑造了一個貪吃的形象。接著,賈玲不敢奔赴前線,力薦爹爹去當兵……隨后,木蘭從軍的情節,被惡搞成了花木蘭是被父親“忽悠”著才去當兵的。
整場表演,可謂是對花木蘭的一個深度惡搞。花木蘭聰慧、孝順、剛毅、勇敢等英雄形象,被顛覆成了貪吃、不孝、花癡、胸大無腦、貪生怕死的“傻大妞”。
縱觀整個節目,其宣揚的主題是“吃虧是福”,與木蘭精神毫不搭邊。
節目引網友強烈不滿
節目播出后,一時激起千層浪,不少網友對節目這種行為口誅筆伐。
網友墨舞神飛以《惡搞花木蘭,惡心!》為題寫道:東方衛視近期在《歡樂喜劇人》節目里,以惡搞花木蘭取悅觀眾,贏得收視率,誤導觀眾,令人作嘔!
惡搞花木蘭這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替父從軍的英雄人物,顛覆了花木蘭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英雄形象。他們惡搞的花木蘭,替父從軍是被動的,正能量是假的,“吃虧是福”是巧合的!反而,吃貨是真實的,娛樂是主動的,無聊是自然的!這樣惡搞,誤導大眾,誤導青少年。
有網友發文說,賈玲和電視臺惡搞的花木蘭首先是貪吃:吃完一只雞,還要吃一只,要把家里的雞吃完,也許這就是賈玲理解的“唧唧復唧唧”,這把木蘭的勤勞形象完全顛覆了。替父從軍是被逼的,一百個不愿意,這又把花木蘭大孝大忠的形象顛覆了。見到肌肉男流鼻血,是個“花癡”,這與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又差了十萬八千里。打仗時不敢上戰場,貪生怕死!最后上戰場殺敵也是被戰友暗算被逼無奈的,又把木蘭不懼強敵、勇敢機智的形象給顛覆了。花木蘭為父盡孝、為國盡忠不求報酬,辭勛祿奉養老人,這是何等的偉大!再者,他們還把保家衛國的勇士惡搞為畏首畏尾、不愿上前線的兵痞!如此惡搞真是讓人無法容忍,他們應該向木蘭故里人民道歉!
類似的帖文,在網絡上傳播甚廣。目前,已有媒體在網絡上@賈玲團隊,至今未收到回復。
木蘭故里文化專家: 這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歪曲
商丘市作協副主席、虞城縣作協主席高青坡認為,虞城被國家認定為木蘭故里,花木蘭在虞城甚至是“半人半神”的形象,至今尚存的木蘭祠,表達了人們對花木蘭的敬仰之情。節目如此惡搞,把花木蘭的形象完全顛覆,極大地傷害了木蘭故里人民的感情。
《木蘭傳》作者、虞城文史專家郭義方對此事更為氣憤。他說,木蘭傳說早已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大忠大孝、大仁大義的形象流傳千年。節目這種低級庸俗的惡搞,小的方面來說是嘩眾取寵,大的方面來說他們損毀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河南知名劇作家、《木蘭傳奇》編劇胡奎明說,花木蘭的藝術形象非常完美高大,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其是中國女性的代表,這一點早已形成共識。花木蘭扭轉了世俗對女性的看法,其完美的形象,只要人類存在,就不會泯滅,絕對不允許有人顛覆、詆毀花木蘭形象。該節目把花木蘭丑化成一個傻大妞,不僅褻瀆了英雄形象,更踐踏了民族美德。
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建國表示,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這次播出的節目,肯定與習總書記的講話背道而馳。
木蘭女子文學社的作家們對此事更為氣憤,社員馬靜芳撰文表示,這檔節目雖然是娛樂節目,但也不能拿民族英雄花木蘭開涮,這是對女英雄的一種褻瀆,是對她的不尊重。花木蘭是“大忠大孝、大節大義”的化身,賈玲這樣演,不但損壞了自身形象,更傷害了全國人民的心。
木蘭祠景區負責人程鳳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對賈玲惡搞花木蘭不能接受”。程鳳華說,花木蘭是忠孝貞烈義的代表,是巾幗英雄,在虞城縣木蘭鎮當地,人們早已把花木蘭當成保護神。賈玲那樣演,他們確實不能接受,“特別是面對壯男流鼻血那一段,看后我都快氣死了!”
昨天,程鳳華和她的婆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62歲的陳時云老人在木蘭祠內穿上帶“木蘭文化”字樣的衣服拍照后上傳網絡,表示抗議。
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 發公開信要求道歉
昨天,隸屬于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的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委托本報發布公開信,要求節目制作方及賈玲道歉。
該中心主任宋成樹表示,花木蘭是一位巾幗英雄,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花木蘭的形象越來越豐滿、偉大。現在全世界都知道花木蘭,尤其在她的家鄉——虞城縣,花木蘭作為一個“人神共體”的形象,更是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心中,木蘭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縮影。花木蘭與民族脈動合拍,才能一直傳承下來。節目的這種表現形式,是對民族精神的褻瀆,其輕率、隨意的行為,丑化、詆毀了花木蘭形象,傷害了國人感情。鑒于此,他們已經草擬好了公開信,通過媒體發布。
“毋庸置疑,賈玲和節目制作播出方欠我們一個道歉。”宋成樹說。
新聞+:
2007年5月,虞城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木蘭之鄉” ,并批準掛牌成立“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11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了隆重的授牌儀式及新聞發布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把“中國木蘭之鄉”授給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