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在河南省工藝美術館舉行的晉佩章鈞瓷珍品展,猶如置身藝術的海洋。瓶身有兩位情侶迎風起舞的玉蘭瓶,吉鳥翔集、紅玉飄香的鳳耳琵琶瓶,“春城無處不飛花”的直筒花瓶……一件件精美的鈞瓷就是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畫,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它們,都出自今年81歲高齡的晉佩章之手。
鈞瓷神秘而誘人
晉佩章被鈞瓷界推崇為“當代鈞藝泰斗”,2003年就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晉老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鈞瓷研究,卻是首次舉辦個人作品展。
晉老身材瘦小,精神矍鑠,年過八旬的他自稱被鈞瓷“神秘而誘人”的感覺所吸引,1962年從部隊轉業后回到禹州,就完全投入了鈞瓷的懷抱。
“宋以后至明清,爐火時斷時續,難有宋鈞神韻。新中國成立后,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鈞瓷得以恢復,至今國家繁榮昌盛,生產的鈞瓷絢麗多姿,一些珍品完全可以媲美宋珍。”他告訴記者,鈞瓷的神奇就在其窯變最難讓人預料,就像未出世的嬰兒,俊丑、男女未知,既讓人興奮又使人不安。正是這種變幻莫測,使他在鈞瓷的世界里越浸越深。
為了探尋鈞瓷“窯變”的神秘瑰麗,晉老在大量實踐探索的同時潛心鈞瓷理論研究,并把他的成果公之于世。“過去鈞瓷界是‘人在藝在,人亡藝絕’,是‘言傳身教于自己人’,但我覺得人來源于社會,也該回報社會。”在這樣的思想境界中,晉老對他人的求教知無不言,他把自己花費巨大心血收集整理、研制的鈞釉配方公開,“這樣也能鼓勵鈞瓷藝人繼續鉆研,對鈞瓷的發展有好處!”
鈞瓷要創造名牌
“鈞瓷藝術流傳了千百年,可以說是河南的名片,不能輕易放棄。”說到鈞瓷的生命力,晉老思路十分清晰:“鈞瓷要走向日用化,才能有更大的發展。”
晉老告訴記者,其實鈞瓷一直很“實用”,但由于鈞瓷相對來說價格高昂,才被收藏者擺到了僅供觀賞的博古架上,“如果你有件宋代的碗,你會用它來吃飯嗎?”晉老還幽默地反問記者。“現在有天然氣燃爐,也有生產日用鈞瓷的了。”晉老還表示,由于制作水平參差不齊,鈞瓷藝人大部分各自為政,使鈞瓷市場較為混亂,“這樣發展下去非常危險,鈞瓷藝術要創造自己的名牌,在市場中樹立信譽。”
年逾八旬,心系鈞瓷,晉老直到今天還在堅持鈞瓷研究。“這次我獲得‘最高終身成就獎’,但我覺得在鈞瓷研究領域還欠火候。在我的有生之年,希望能把鈞瓷藝術向前推進一步。”聽著晉老的肺腑之言,不能不對這位老人肅然起敬。上圖:晉佩章年逾八旬,仍心系鈞瓷。【原標題:訪河南省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晉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