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許昌 >> 許昌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許昌

鈞瓷創作應走藝術之路——訪臺灣陶瓷協會榮譽理事長、陶瓷大師聯盟副主席蘇正立

2013/4/9 10:05:08 點擊數: 【字體:


    3月的臺灣,木棉花開,櫻花綻放,春意盎然。3月14日,在河南省陶瓷協會的安排下,臺灣陶瓷協會榮譽理事長、陶瓷大師聯盟副主席蘇正立先生在位于新北市影歌區重慶街自己的工作室立晶窯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記者:蘇先生請你介紹一下臺灣陶瓷業的發展現狀。

  蘇正立:臺灣的陶瓷歷史有200多年,其發源地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鶯歌鎮山埔路,也是俗稱的陶瓷老街。早在清嘉慶年間,來自福建泉州的吳岸等人開始在此制陶,因當地蘊藏大量適合塑陶的土壤,加上附近山林廣闊,柴薪足供燒窯所需,于是,當地陶瓷業很快蓬勃發展。鶯歌的陶瓷生產也逐漸從一般的生活用品,發展到質精量大的工業瓷和建筑用瓷,尖山埔地區逐漸成為名聞臺灣的陶瓷重鎮。臺灣的現代陶藝有40多年歷史,起點始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日本在臺灣舉辦陶瓷展,當臺灣陶瓷藝人看到日本陶瓷藝人把陶瓷做得那么精美時,深受刺激。陶瓷發源于中國,現在卻被日本人超過,心里不服氣啊!從那時起,臺灣的陶瓷真正走向藝術化,成立了很多個人工作室,突出個性化,鼓勵創新,強調手工的價值,重新認識人性的價值,使臺灣的陶瓷藝術得到了快速發展。近年來,臺灣的陶藝幾乎與世界前衛的藝術思潮平行發展,個人的創作理念獲得充分的尊重,無論在材料的使用方面或表現題材方面都得到完全的解放,陶藝與其他藝術之間的界限幾乎完全打破,陶藝創作的天空更加寬廣與自由,更符合現代生活要求。陶藝家常常利用復合媒材作為陶藝創作的表現手法,打破了陶藝只能用黏土作為創作材料的傳統。他們結合陶瓷、木材、金屬、纖維等材料來創作,賦予陶藝新的語言和生命。陶藝家更注重藝術理念的發揮,陶藝走向觀念藝術與裝置藝術等純藝術表現,對內探索人類心靈深處的世界,對外批判人生與社會的現實面。至此,陶藝與其他藝術之間的藩籬幾乎完全拆除,陶藝創作的天空更加寬廣與自由。目前,鶯歌陶瓷老街有100多家陶瓷商店,宛如一座生活陶瓷博物館,有各具特色的精致藝術中心、大宗餐具專賣店,還有經營好幾代的老鶯歌陶瓷世家及工廠直營商店,風格上則古樸、新意兼具。另外,在陶藝家工作室,隨時可以與藝術家交流,為鶯歌陶瓷藝術注入新的創造力與生命力。

  記者:臺灣陶瓷在亞洲陶瓷界的地位如何?

  蘇正立:陶瓷發源于中國,古時從中原的河洛地區到福建,再到臺灣,由臺灣傳到亞洲和歐洲。陶瓷文化是相融相通的,只是在造型、釉色、工藝上根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理念而有所不同,而在藝術和內涵上是一致的。在亞洲,日本人使用陶瓷器皿的檔次要高于其他國家。日本的陶瓷制品可以說已經做到了極致,不僅美觀,而且實用。一般的家庭都擁有幾套餐具和茶具,不同的季節用不同的餐具,招待客人時,也會根據客人的身份選擇餐具和茶具。有不少家庭都珍藏有幾十年或上百年的餐具,這些餐具既是傳家的文物,又是居家生活品位的象征,他們對待祖輩傳下來的陶瓷十分恭敬,視為家里的一員,善存善待。其實,在物質文明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人們的自身素質和文明程度也會潛移默化,同步提高。就韓國、日本以及臺灣來說,臺灣的陶瓷在亞洲應排在第二位。

  記者:臺灣陶瓷市場潛力有多大?

  蘇正立:臺灣的陶瓷產業近年來發展很快,政府大力支持,強化宣傳教育,讓人們進一步認識陶瓷的意義和使用價值,還在中小學開辦有陶藝課。上午你們在鶯歌陶瓷博物館參觀時就看到了很多中小學生在參觀,這是他們的必修課。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了解陶瓷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在使用藝術陶瓷的同時,也是在提高生活質量、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目前在臺灣將陶瓷作為禮品是很普遍的現象,每家也都有多套餐具和茶具。因此,陶瓷市場的潛力很大。而且,臺灣的法藍瓷這兩年已打入歐洲市場,并成為奢侈藝術品新貴,這對推動臺灣陶瓷藝術的發展很有幫助。

  記者:您剛才說臺灣陶瓷業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快速發展的,其原因是什么?

  蘇正立:一是政府支持,鼓勵創新。多年來各級政府對陶瓷業一貫支持,2008年,大陸和臺灣海協會領導人第二次會談后,馬英九贈送給海協會會長陳云林和北京大學的禮品就是陶瓷《蝴蝶蘭的故鄉》。每年我們都要組織評比活動,對于作品獲獎的大師,不但給于重獎,還給予相當高的榮譽,如長官接見、政府敲鑼打鼓送匾上門、社區祝賀等,使大師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二是大師十分重視自己的榮譽。在臺灣評陶瓷大師是十分嚴肅的事情,大師都是靠自己的作品說話,不摻雜其他因素,一旦獲得大師稱號,既是榮譽也是責任。因為在這里大師的稱號是可以傳下去的,關系到一個家族的榮譽。因此,只有做得更好,才對得起大師的稱號。三是大師的理念在藝術化。這里的陶瓷大師視藝術為生命,他們創作每一件作品時,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創新,把作品做到盡善盡美,體現作品的藝術性。生命是無價的,把作品看做生命的時候,其作品也一定是最寶貴的。四是經常開展藝術交流活動。臺灣每年都要舉辦陶瓷藝術展覽,韓國、日本、新加坡、歐洲以及南美洲的陶瓷藝術家都會把最好的陶瓷藝術品帶到臺灣參展交流,臺灣的大師不出門就可以看遍世界各地的不同風格的陶瓷珍品,而且能和各國的大師進行交流,取長補短,快速提高。

  記者:這幾年你多次到大陸參觀考察,還擔任過國家級大師的評委,請你談談對大陸幾個主要瓷區的印象。

  蘇正立:應大陸有關方面的邀請,我擔任過幾屆國家級大師的評委,因此,對大陸幾個瓷區的情況比較熟悉。我接觸最早的是德化瓷區。可能是地緣的關系吧,距離比較近,開始交流的時間最早。隨后是佛山、景德鎮,還有河南的鈞瓷、汝瓷。在這幾個瓷區中,德化瓷做得最好,鈞瓷給我的印象最深。我沒記錯的話,鈞瓷的國家級大師和省級大師還是蠻多的。

  記者:你去過幾次神垕鎮?對鈞瓷的印象如何?

  蘇正立:我去過3次神垕鎮。10年前我第一次到神垕鎮時十分激動,走在神垕鎮的老街上,就像到了我童年時的家鄉,一切都那么親切,那么熟悉。因為我出生在陶瓷世家,4代做瓷,我從小就會拉坯,到了神垕就像到了我的家鄉。那一次我還在苗家鈞窯建了一個實驗室,開始真正了解鈞瓷。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參觀鈞官窯址,當我看到雙火膛窯爐時,激動得熱淚盈眶。我們的先人太聰明、太偉大了,那個時候就能創造性地設計出雙火膛窯爐,并把窯火燒到1200多攝氏度,還促成了神奇的窯變,可以說舉世無雙。這不但是中國的國粹,也是對人類、對世界陶瓷歷史的重大貢獻。

  鈞瓷是中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輝煌、厚重。而且以神奇的窯變傲視瓷林。近年來鈞瓷得到了快速發展,是五大名瓷中恢復和發展最快的瓷種,釉色、造型、工藝也在不斷發展和創新。恕我直言,目前鈞瓷在創新上做得還不夠好,工藝還有提高的空間,價格也偏低,遠遠沒有達到鈞瓷應有的藝術地位和價值,與古時候說的“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相差甚遠。

  記者:您對鈞瓷的發展有何建議?

  蘇正立:我講的不一定正確,僅供你參考,有些敏感的話最好不要寫出來,弄不好人家會說我班門弄斧。一是政府和社會要重視鈞瓷產業的發展,要提高各級領導對鈞瓷文化的認識,把鈞瓷當成一種文化去推介,營造一個尊崇鈞瓷文化、尊重鈞瓷大師的良好氛圍。鈞瓷是一個無價的品牌,只要政府重視,社會支持,大師努力,我相信鈞瓷會越做越好。

  二是政府官員和大師要轉變理念。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確切地說,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由此可以說文化也是產業。政府官員要認識到鈞瓷文化是一個無價之寶,可以做到無限大,可以走向世界,這不是一把泥、一個鈞瓷瓶的問題。只有政府官員理念轉變了,才會對鈞瓷產業有更大的支持和幫助,鈞瓷文化才能得到弘揚,從而提升瓷區人的藝術品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還要給鈞瓷大師應有的尊重。在臺灣取得大師稱號是很難的一件事,考評十分嚴格,一旦獲得大師稱號,家族可以世襲。因此,大師都很在意自己的信譽,對自己的作品要求甚高,他們把陶瓷當做事業去做。聽說你們那里獲得省級大師稱號相對容易些,但無論如何大師們都要自尊、自愛、自信,要把每一件作品都當做藝術品來做,視作品為生命,逐步形成崇尚藝術的氛圍。其實,尊重藝術、尊重大師就是尊重文化,提高了大師的社會地位,也就展示了當地官員的自身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做鈞瓷應走藝術之路。鈞瓷大師的理念一定要轉變到藝術上來,不要只盯著錢。作為一名大師,不能為做瓷而做瓷,不能總計較作品能賣幾個錢,不要比吃什么、穿什么、坐什么車、住什么樓,大師追求的是心靈的滿足、創作的快感,要視藝術為生命,這樣才能創作出傳世的作品,成為真正的大師。大師平時應多讀書、多學習、多交流,以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還要耐得住寂寞,把精力用在作品上。龍泉人可以把青瓷做到極致,賣到天價,我堅信鈞瓷人只要努力,也會把鈞瓷做到極致。

  三是要營造好瓷區外部和內部環境,能引來人才,還要留得住人才。我這里說的外部環境就是政府重視并支持鈞瓷產業快速發展,營造尊崇鈞瓷文化、尊重鈞瓷大師的良好氛圍。內部環境是指瓷區的后勤服務,以及窯口的整潔文明、工作環境、生活條件、工資待遇等。在這方面,神垕鎮與景德鎮、佛山、宜興、德化瓷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內部環境。就拿宜興來說,目前在宜興做紫砂壺的藝人60%是外地人,只有40%是當地人,而這40%的當地人還以作管理和銷售為主。鈞瓷要發展、要創新,離不開高端人才,只有外部和內部的環境好了,才能引來人才,并留住人才。

  四是管理部門要專業,評比要公正。管理部門不但是行業規則的制定者,更是服務者,要為窯口和大師做好服務工作,幫助大師解決遇到的困難是應盡的義務。這就要求管理部門的官員和工作人員要專業,要懂行,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畫腳。每年一次的作品評比要公正,不要自己評自己,可以請專家和外瓷區的大師擔任評委,還應請收藏家、消費者投票,邀請新聞媒體全程監督報道,決不能摻雜人為因素。對獲獎的大師政府要給予重獎,以此鼓勵大師們不斷創新,相互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五是以鈞瓷為主,多瓷種并存發展。中國有句名言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鶯歌鎮現在除了有各種陶藝作品外,還有做鈞瓷、汝瓷、德化瓷、法藍瓷的,在這里可以買到很多瓷種。但我們深知,這些瓷種的根還在大陸,大陸的大師還是我們的師傅。近年來我們經常組織臺灣的陶藝家到大陸學習,這也是尋根問祖,目的是學習最原始的、最傳統的技藝。

  就鈞瓷來說,現在缺的不是技術而是理念。神垕鎮的鈞瓷是中國五大名瓷中唯一能窯變出五彩滲化的瓷種,舉世無雙,具有先天的優勢,且仿古瓷在世界上也極其有名。有不少大師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瓷都會做,但在神垕鎮大街的門店里只能看到鈞瓷,比比皆是,包裝簡陋,質量參差不齊,偶爾看到汝瓷或官瓷數量極少。其實,神垕鎮作為瓷都,要海納百川,不但要把鈞瓷產業做大、做強、做到極致,同時也可以做汝瓷、官瓷等,要堅持請進來,走出去,與其他瓷區多交流。每一個窯口都要有自己特點,要有和別家不一樣的作品,突出自己的藝術個性,只有這樣,神垕鎮才會繁榮發展。等到有一天在神垕鎮的大街上能夠看到全國乃至世界的各種陶瓷珍品時,神垕鎮就會成為中國真正的瓷都,還會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旅游勝地。【原標題:鈞瓷創作應走藝術之路——訪臺灣陶瓷協會榮譽理事長、陶瓷大師聯盟副主席蘇正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許昌網 作者:呂超峰 2013-4-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