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許昌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許昌

生肖文化與鈞瓷藝術

2013/9/13 16:00:09 點擊數: 【字體:


生肖文化與鈞瓷藝術
生肖動物鈞瓷作品(資料圖片)


    生肖俗稱屬相,生肖文化是我國普及最廣的一種傳統文化。鈞瓷藝術與生肖文化的結合可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當時,神垕鎮彩釉瓷廠大批量生產類似于民間傳統陶瓷玩具的小型十二屬相以及采用鈞瓷新工藝的小馬、小雞、小豬等陳設品。此時以生肖文化理念設計的鈞瓷作品不多,能夠讓我記起的也許是1988年(農歷龍年)原鈞瓷一廠科研所為洛陽龍門石窟旅游景區設計的《龍游四海》旅游紀念品。這款采用浮雕、刻劃胎釉或堆釉手法做成的四件套旅游紀念品,榮獲河南省旅游產品設計開發一等獎。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私營鈞瓷窯口的興起,大多數窯口對生肖鈞瓷禮品進行過嘗試,多以十二生肖為題材,創作陳設藝術瓷。進入21世紀后,生肖鈞瓷作品的創作思路逐步向禮品瓷方面發展。2003年與2004年,生肖文化、鈞瓷藝術、賀歲禮品這幾個關鍵詞才融入鈞瓷設計師的創作理念。生肖文化與鈞瓷藝術近十年的結合與碰撞,培育出了鈞窯藝術新的文化創意產品,即“中華傳統節日禮品瓷”。這一概念性文化產品如何穩步向前發展是鈞瓷藝人們應該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我就生肖鈞瓷賀歲禮品的設計理念與創新發展淺談一些體會和認識。

  一、生肖鈞瓷藝術設計——傳統吉祥元素的運用。

  吉祥符號體現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其構成有以下幾個較為突出的特性:1.辟邪和驅邪。人們寄希望于某種崇拜物,企圖借助無形的力量消除隨時都有可能降臨的災禍,辟邪和驅邪自然成為吉祥符號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內涵,如兒童佩戴的金鎖和戴的虎頭帽等。2.祈求與祈望。大眾的生活水平提高,生存需要得到基本滿足之后,便產生了更高的追求,祈求發家致富、子孫昌盛,祈望益壽延年、事業發達。3.祝賀。隨著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相對滿足,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聯系也隨之增多,從而促使以吉祥元素的形象、形式為載體的各種節日禮儀活動得到進一步流行和發展。

  以上對于吉祥符號的簡述,說明具有象征意義的吉祥符號貫穿人們的生活層面和精神層面。2013年(農歷蛇年)春節即將來臨之時,我吸收了部分傳統吉祥符號的形式和其象征的意義加以升華、提煉,用全新的設計理念,創作出《平安·福》,其設計靈感源自傳統的兒童佩飾金鎖。如意紋的局部轉化為蛇紋,中心部位點綴圓形福字,寓意新的一年如意連著如意,幸福、團圓中蘊含天下父母之愛心。此作品是我傾心為農歷蛇年出生的寶寶設計的,也是父母送給兒女最好的生日禮物。

  《如意·年》的設計借鑒了傳統吉祥物如意和蓮花,并將二者加以融合,盛開的蓮花中有優美的如意紋,幻化成一條可愛的蛇。

  《吉祥·圓》對傳統吉祥物“中國結”進行了一種延伸、聯想性設計,捕捉動態下“中國結”的存在形式,結合玉璧的圓潤之美,運用象征“鴻運當頭”的裝飾性表現手法,使作品含有團結一心的意義。

  二、生肖鈞瓷藝術設計——再論創新。

  生肖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一種文化。如何在這一永恒的主題上創意、創新、創作是每位鈞瓷設計師應該深思的一個大問題。

  1.立意上創新。生肖十二年一個輪回,每逢一個輪回的同一個屬相,在立意上都要有所創新。例如,我在1988年(農歷龍年)創作了《龍游四海》四件套堆塑釉藝術旅游掛盤,在2000年(農歷龍年)創作了《世紀龍騰》鈞瓷雕塑,在2012年(農歷龍年)借鑒書法和雕刻的形式創作了《九龍之尊》九件套鈞瓷刻字藝術掛盤。同是龍年,但采用不同的創意展現龍的神韻和寓意,并融入新的元素和風格。這些能體現一個設計師的文化修養和藝術造詣等。

  2.造型上創新。提起造型,大家都知道要簡練、概括、抽象、夸張等。這些都是藝術語言的表現形式。造型的創新,應在同一種生肖上尋找一種新的表現形式。我在2010年(農歷虎年)創作的《吉祥虎娃》應該是一個造型創新的范例。

  《吉祥虎娃》脫離了虎的具體形象,采用兒童頭戴虎頭帽、腳穿虎頭鞋的形象,帶給人們的應該是虎年的吉祥、虎年的祝福。在造型創新上,我們要去掉那些附著、虛偽、可有可無的東西,展現一種時代風貌和詩一般的意境,運用鈞瓷窯變之美,創新出人性化、個性化、民族化的鈞瓷造型。

  3.工藝裝飾創新。鈞瓷有鈞紅釉、鈞花釉、天藍釉、月白釉等,怎樣使這些釉色更富于裝飾新意呢?在創作2013年(農歷蛇年)的賀歲作品時,我大膽嘗試了跳刀工藝,強化釉色之間質地的對比,通過將天藍釉與鈞花釉相互襯托,給人們視覺美感和新奇感。作者:賀文奇【原標題:生肖文化與鈞瓷藝術】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許昌網 2013-1-15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大師解讀鈞瓷《中原壺》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