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駐馬店市平輿縣地方戲絲弦道研討會在黃淮學院舉行。來自駐馬店市有關方面的領導和專家30多人參加。
會上,15名專家先后發言,一致認為,絲弦道作為平輿獨特的戲曲藝術,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間性,曾有過輝煌。但近年來無論劇本創作、表演人才、演出市場等方面都存在問題亟待解決。同時,大家還從絲弦道的發掘、普及、提高、繼承、創新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絲弦道,學名清音,由清末民國時期駐馬店市平輿縣萬冢萬寨人萬道同創立,流傳于汝南、新蔡、正陽、上蔡、確山和我省的信陽市及安徽、山東、湖北、江西、河北等省部分地區。絲弦道音樂由唱腔、伴奏、擊樂三部分組成,曲目、板式與平輿當地民歌、小調、方言俚語有著密切關系,唱起來如拉家常,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