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依托洛陽牡丹優勢,深度挖掘文化資源,被譽為“農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這里全村男女老少人人都會畫牡丹,成為全國唯一的牡丹畫生產基地。這樣一個盛產牡丹畫的地方,如今銷路卻成為橫在他們面前的難題。
現狀:要建更大的源地
如今,在平樂村牡丹畫創作已形成了書畫、裝裱一條龍服務體系,已經成為產業鏈條,有牡丹書畫、裝裱、營銷等專業戶100余家,年創牡丹畫10萬余幅。作品大部分銷往全國各地的旅游精品商店,年銷售收入1000余萬元。
目前由于基地有限,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牡丹畫作的傳播。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平樂村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
平樂村投資15萬元,將400平方米的廠房改造成了寫意畫培訓中心,落實“百日傳幫帶”。目前,由洛陽市美術協會知名畫家每周定期進村開展輔導、講座及點評,極大提升了農民牡丹畫創作水平。
正在建設的中國牡丹畫創意園區美術館這一項目占地600畝,總投資11348萬元,分兩期完工,一期的200套公寓式畫室、面積4663平方米的培訓及展示大廳、畫家寫生園主體工程已經完工。二期主要是在原有牡丹園寫生基地25畝基礎上再擴大牡丹園面積到510畝。
展望:更大的空間發展
牡丹畫作的質量在不斷提升,畫作的銷路卻又讓人犯了難。銷路問題解決不了,再強的產業也會失去動力。
針對銷路問題,平樂鎮文化站站長趙京偉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要聘請專業人員進行管理。目前產業區管理還是依靠村級干部管理,這對長久發展不利。產業園區要發展需要成熟的營銷方案,和更加系統的管理體系進行專業化的營銷管理。
二、要在保留傳統營銷牡丹畫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模式。通過努力在全國重點城市有平樂牡丹畫的銷售門店,在網絡上有平樂牡丹畫的銷售窗口。東方今報見習記者 章杰實習生 張超飛/文見習記者 李書寶/圖(原標題:洛陽牡丹產業發展之惑 牡丹畫第一村銷路成最大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