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七月十五中元節(圖)

2013/6/19 16:18:36 點擊數: 【字體:


七月十五中元節(圖)

尚鼎談風俗30    

    農歷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亦稱“盂蘭盆節”、“鬼節”,俗稱“七月半”,是舊時漢族的傳統節日。民間認為這是祭祀死者、悼念祖先最恰當的日子。

  中元節成為我國民間的一個重大節日,與佛教中“盂蘭盆會”的流行有著極大的關系。孟蘭盆會的起源,始自佛教“目蓮救母”的故事。

  至今,揚州人傳統的祭祖之日,以清明、冬至和七月半這三天為重,而這三天中,其具體時間各有講究:俗話說,“早清明,晚大冬(冬至),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人們舊時還要多做幾樣素饌,供奉祭祀祖先,慎終追遠。

  在這一風俗事項中,也滲入了爭取生存,興旺發達,吉利平安的實用目的。

  從南北朝時起,盂蘭盆會就已開始流行。據南朝梁人宗懔的《荊夢歲時記》說:“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佛。”可見隨著佛教的盛行,盂蘭盆會已成為一個十分普遍的習俗了。唐代宗李豫時,每年七月十五日,都要在皇宮中置一個規模盛大的盂蘭盆。

  《東京夢華錄》對宋代這一節日的具體情景描述道:“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幞頭、帽子、金犀緞帶、五彩衣服……又以竹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謂之盂蘭盆,掛搭衣服冥錢在上焚之。構肆樂人自過七夕,便般目蓮救母雜劇,直至十五日止,觀者增倍。中元前一日,即賣練葉,亨祀時鋪襯桌面;又賣谷窠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又賣雞冠花,謂之洗手花。十五日供奉祖先素食……又賣轉明菜花,花油餅之類。城外有新墳者,即往拜掃。禁中亦出車馬,詣道者院謁墳,本院官給祠部十道,設大會,焚錢山,祭軍陣亡歿,設孤魂之道場。”由此可知,盂蘭盆會是佛教祭祀先人亡魂的儀式,盂蘭盆則是載紙衣冥鏹的盛物,由于孟蘭盆這種竹制的盆狀三腳豎燈本身也是冥器,故這祭祀儀式就被稱為盂蘭盆會。

  在宋代,民間還有在這一天祭祖的習俗,并以盆倒的方向占卜氣候,認為向北倒則冬寒,向南倒則冬溫,向東、西則寒溫得中。此俗一直流傳清代。

  清代以后,中元節日各寺院均設孟蘭盆會,燃燈、奉經,以度幽冥沉淪者(《燕都歲時記》)。民間的孟蘭盆會除設齋供僧外,還加拜懺、放焰口等活動。放焰口是一種佛教用語,形容餓鬼渴望飲食,口吐火焰。和尚向餓鬼施食即叫放焰口,俗稱“濟孤魂”,以超度孤魂野鬼。是日,還有在道口路邊焚燒紙錢、冥鏹,施放飯團、饅頭,以賑濟孤魂野鬼,俗稱為“結鬼緣”。


  七月十五日夜里,民間舊有放河燈的習俗。沿著河的兩岸,鐘鼓齊鳴,燈火爭流。舊時,有的寺院請人用紙扎成很講究的蓮燈,船體大的長達七八丈,稱為“法船”。有時從十三日到十五日這三天中,連續放河燈。黃昏后,有兒童以荷葉做船,燃燭在這“船”上,讓其順水流淌,勢如萬點流螢,星星點點,裝扮得夜空的場面十分迷人。還有些手藝高超的藝人,將燈制作成蓮花、蓮葉、花籃、鶴鷺之類的各種形狀,俗稱為蓮花燈。

    是夜,喜好熱鬧的人往往要夜半二更天以后,方才一個個身披皓月之光,興致盎然地各自回家。(原標題:七月十五中元節(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揚州晚報 2011-08-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