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曾記海闊天空 難忘光輝歲月 “劉秀墓”系列之三

2013/6/24 14:40:41 點擊數: 【字體:


    炎炎夏日肆意地烘烤著大地,記者乘車從劉秀墓往東南而行,翻過邙山,大約走了十幾公里,一堵殘存的古城墻進入了視野。長約百米的城墻橫亙在茂盛的玉米地里,頂上長滿了雜草,裸露的斷面千瘡百孔,我穿過玉米地走過去,生機勃勃的青紗帳下,原本扎腳的麥茬灰黃殘破,腳踩上去很松軟了。

  孟津縣文化旅游局的王延輝告訴記者,這是漢魏洛陽城的遺址。眼前的一切很難讓人相信,這里就是當年東漢王朝的國都!在劉秀的年代,這玉米地里是輝煌雄偉的宮殿,是熱鬧繁華的街市,冠蓋如云,人流如織。站在古城墻上遠望,這大片的玉米地,1900多年前,有規模龐大、學生多達3萬人的太學,有張衡創制地動儀、渾天儀的靈臺,王充在這里寫作了偉大的《論衡》,蔡倫在這里造出了人類第一批紙。

  當時的洛陽不僅是國內最大的商業都市,而且是一個國際絲綢貿易中心,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當時有數以萬計的外國人在這里生活:“蔥嶺以西,至于大秦,百國千城,莫不歡附,商胡販客,日奔塞下,所謂盡天地之區已,樂中國土風,因而宅者,不可勝數,是以附化之民,萬有余家。”

  劉秀開創的東漢時期,無疑是洛陽最輝煌的歲月,而眼前的玉米地,讓人無限感傷。而日后洛陽的這些繁榮與衰落,是昆陽大戰后困在南陽的劉秀所想像不到的。為全身避禍的劉秀,白天強顏歡笑,晚上淚濕枕席,有人說劉秀是中國古代最懂得“忍術”的皇帝,在大哥劉縯被謀殺后的日子里,劉秀苦苦地忍耐,等待著屬于自己的歷史機遇。

  王莽政權被推翻后,天下形勢仍紛亂不堪,劉秀爭取到了獨立發展的機會:劉玄命劉秀以大司馬身份,“持節北度河,鎮慰州郡”。當時河北形勢紛繁復雜,各種武裝林立,劉秀依照馮異“理冤結,布惠澤”和鄧禹“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的建議,“所過郡縣,考察官吏,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吏民喜悅,爭持牛酒迎勞”,爭得了各階層民眾以及一些地方實力派的支持,逐漸形成了建立政權的基礎力量。先拿下河北做立身之本,逐步奪取天下,是劉秀的如意算盤。

  但劉秀剛剛在河北找到點感覺,王郎在邯鄲稱帝,勢力盛極一時,兵微將寡、羽毛未豐的劉秀被逼得四處奔逃,“趣駕南轅,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處境艱危,幾度陷于絕地。但劉秀再次經受住了考驗,他的所作所為,讓人們看到了天下安定的希望,眾多英雄紛紛投奔,如今在劉秀祠二十八宿館內供奉的云臺大將,這個時候大都歸附了劉秀,這些人個個能征慣戰,智勇雙全,帶領自己的部隊效忠劉秀,劉秀才在河北站穩了,組織力量一舉消滅王郎勢力,掃除占領河北的最大障礙。

  公元25年6月,在眾將的極力擁戴勸進下,劉秀即皇帝位于鄗城,年號建武,正式建立了東漢王朝,這一年,他年僅31歲。此后劉秀隨即派大司馬吳漢統軍十余萬,渡河圍攻洛陽,并親至河陽坐鎮指揮。他采取政治誘降策略,終使洛陽30萬人不戰而降。進入洛陽城的劉秀宣布定都于此,此后數百年,洛陽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不久,定都長安的更始帝政權被赤眉軍打敗,忌賢妒能的劉玄死于軍中。劉秀先后派鄧禹、馮異與赤眉作戰。馮異誘敵于崤底,取得大捷,迫降赤眉8萬余人。赤眉余部十多萬人倉惶東走宜陽。劉秀早已斷定“赤眉無谷,自當東來”,此時已親臨宜陽,率諸軍嚴陣以待。赤眉軍正好落入圈套,十多萬人全部投降。至此,劉秀取得了關中地區,實現了第二步戰略目標。

  歷經艱難后的劉秀,開始“順風順水”地進行他的統一大業。根據當時各地割據勢力的地理位置及其力量強弱,劉秀制定了由近及遠、先東后西、逐個擊破的戰略方針。他聯隴制蜀,使漢軍得以偏師扼守關中,主力則用于對付東方。自公元26年到30年,劉秀平定了東方,移軍西征,經過兩年多的戰爭,平定隴西。然后命吳漢、岑彭、來歙、蓋延等分道伐蜀。他坐鎮長安,親自指導戰爭進程。在漢軍強大的攻勢下,蜀軍全線崩潰。公元36年11月,吳漢擊殺公孫述于成都,蜀地平定。至此掃平各地的割據勢力,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三次大統一。

  劉秀要統率駕馭很多不容易領導的人物,他極強的領導能力不容否定。同時他對大小事宜,都親身督察經營,毫不松懈。他經常在局勢艱危的時候,冒生命危險親臨前線。有人說他平生“見小敵怯,見大敵勇”。我們也可以想像大敵已在他預料之中,若不規避,一定是準備好一決雌雄,所以能臨危不懼。反而是小敵會出其不意地出現,需要警惕,否則處置不當,“陰溝翻船”,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毛澤東稱贊劉秀是“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與他的祖宗劉邦不同的是,劉秀沒有殺戮功臣,而對他的功臣非常“厚道”,給他們豐厚的待遇。但為了避免功臣權力過大帶來問題,他“退功臣,進文臣”,把治理國家的事交給了文臣。

  經過多年的戰亂,國家殘破,人民貧窮,有資料顯示,西漢人口最多時達5900萬,東漢建立時,人口只剩下2100多萬。劉秀完成了統一大業后,采取“以柔道行之”的治國方針,致力于發展社會經濟,安撫周邊少數民族,東漢一度興盛。史家譽之為“光武中興”。

  為了恢復國力,劉秀輕徭薄賦,休養生息,實行漢文帝時期的“三十稅一”。同時,他大量裁減官員,“十留其一”,合并400多個縣。并大量釋放奴婢,解放生產力,經濟很快得到復蘇,中國重新走向穩定和繁榮。

  在位32年,劉秀生活簡樸、終日操勞,公元57年,63歲的劉秀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死在“工作崗位”——洛陽南宮批閱文書的龍案上。

    古柏森森的劉秀墓園,是他的終點,同時也是東漢王朝和此后數百年洛陽發展輝煌的起點。(原標題:曾記海闊天空 難忘光輝歲月 “劉秀墓”系列之三)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報 2003-07-3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