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guān)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guān)信息

干寶考(2)

2012/4/6 10:16:19 點擊數(shù): 【字體:

  
    但明代干寶墓、宅分屬海鹽和海寧,而海寧古稱鹽官,吳時已從海鹽析出置縣,然則干寶究竟是海鹽人呢,還是鹽官人呢?明清人說法不同,大抵修海鹽志者以為海鹽人,修海寧志者以為鹽官人,蓋修志者皆地方官和本地人士,意在為地方增光,所以各有偏向。董穀是海鹽人,所以引《武原古志》和舊圖經(jīng)以證干寶為海鹽人。胡震亨也是海鹽人,他和海鹽縣知事樊維城修《海鹽縣圖經(jīng)》卷一二《人物篇》據(jù)《晉書》載入干寶傳,胡氏在傳末加有按語,按語云:
  
    徐泰《志》云:“《晉史》:寶新蔡人。《一統(tǒng)志》:寶自新蔡徙嘉興,父瑩葬海鹽。《五行記》載寶為海鹽人。則南渡徙居實自瑩始,寶固海鹽人無疑也。”泰所援引如此。今再考釋道宣《續(xù)高僧·慧因傳》,內(nèi)附載寶后裔名秩甚詳,并系籍海鹽。此書唐人所撰,去古不遠(yuǎn),尤寶為鹽人之確證,可補徐《志》所未備云。
  
    本卷梁代人物載:“干樸,散騎常侍。干元顯,中書舍人。二人并寶之后。”所據(jù)乃《續(xù)高僧傳》(詳下)。卷一四《人物篇·流寓》又載干瑩傳云:
  
    晉干瑩,新蔡人。初仕吳為立節(jié)都尉,典午南渡,徙家海鹽。有殉葬妾復(fù)生事。子寶,遂為鹽人。后至蕭梁時尚多顯者,詳見前簡。
  
    徐泰明海鹽人,作有《海鹽縣志》,《海鹽縣圖經(jīng)》卷一三有其傳。徐《志》所引《一統(tǒng)志》即《大明一統(tǒng)志》,卷三一《汝寧府·人物》載:“干寶,新蔡人,徙嘉興。”
  
    清乾隆四十年(1775)海寧州知州戰(zhàn)魯村修《海寧州志》,則對干寶為海鹽人的說法持保留態(tài)度,卷六《古跡》據(jù)《咸淳志》和《府志》列人干寶故居,后附金《志》(即金柱峰乾隆二十二年所撰《海寧志》的考辨,云:
  
    按徐泰《海鹽志》稱寶自新蔡徙嘉興,父瑩葬海鹽,又引《五行記》載寶為海鹽人,則南渡徙居實自瑩始。是時鹽官析縣已久,似難統(tǒng)而同之。第考《府志》及蔡氏、趙氏、談氏諸《志》,但稱寶為鹽官人,又以菩提山麓為寶故居。雖與《晉書》本傳、《海鹽志》不合,而說本《咸淳志》,相沿或非無據(jù),存以備考。
  
    《咸淳志》修于南宋咸淳年間(1265一1274),其記干寶故居又必?fù)?jù)古圖經(jīng),自然可靠,因此成為主鹽官說者的證據(jù)。

    海鹽、海寧二縣的歷史沿革比較復(fù)雜,有必要作一說明。海鹽、海寧今均在浙江北部,二縣相鄰,海鹽在海寧東,均臨杭州灣。海鹽本武原鄉(xiāng),秦置海鹽縣,屬會稽郡,漢因之。漢在縣內(nèi)設(shè)鹽官,即專賣鹽的官署。東漢順帝時分會稽置吳郡,海鹽屬吳郡。縣治陷為湖,移治他處。吳于海鹽鹽官治立海昌都尉,后改縣,此鹽官立縣之始,以后歷朝大抵因之,二縣并立,唯所屬州府不同。元代海鹽升為海鹽州,鹽官升為鹽官州,后改海寧州,明代復(fù)降為縣,海鹽屬嘉興府,海寧屬杭州府]。二縣治地所在,據(jù)譚其驤主騙《中國歷史地圖集》,秦漢海鹽縣治故地在今平湖略靠東北處,東漢地陷移治,在今平湖東南、海鹽東北處。吳立鹽官縣,在今海寧(硤石)東南。海鹽縣治,東晉后已徙今治,而海寧縣治一直在鹽官舊治,今以硤石鎮(zhèn)為縣府所在。黃灣今仍屬海寧,東南距故海寧縣城(今名鹽官)確有七十里左右。干瑩、干寶墓在海鹽西南四十里,其地約當(dāng)黃灣東北二三十里處。這塊地方處于鹽官和海鹽漢晉故治之間,距離約略相當(dāng),確難判定究竟原屬何縣。但考慮到鹽官縣本因漢鹽官置縣,立縣之初未必轄境很大,能及東南七十里之遙。這只是推測,而據(jù)胡震亨所引《續(xù)高僧傳》,則問題就更清楚了。唐釋道宣《續(xù)高僧傳》卷一三《唐京師大莊嚴(yán)寺釋慧因傳》載:
  
    釋慧因,俗姓于氏,吳郡海鹽人也。晉太常寶之后胤,祖樸,梁散騎常侍,父元顯,梁中書舍人,并碩學(xué)英才,世濟其美。
  
    這里明謂干寶后裔慧因乃吳郡海鹽人,且詳敘父祖名秩,必有依據(jù),是則干寶為吳郡海鹽人確鑿無疑,小南猜測是尋陽人并沒有確據(jù)。
  
    徐泰謂“南渡徙居實自瑩始”,《海鹽縣圖經(jīng)》云干瑩“典午(代指司馬氏)南渡,徙家海鹽”是錯的,干寶祖父已仕吳為奮武將軍,封都亭侯,可見至晚在干寶祖輩已由新蔡徙吳。漢末中原喪亂,靈帝中平元年(184) 鉅鹿張角起事,汝南為爭戰(zhàn)之地。《后漢書·孝靈帝紀(jì)》載:中平元年四月,“汝南黃巾敗太守趙謙于邵陵”。六月,“皇甫篙、朱儁大破汝南黃巾于西華”。在這種情況下,汝南人紛紛南逃是可想而知的。《晉書》卷五八《周訪傳》載:“周訪,字士達(dá),本汝南安城人也。漢末避地江南,至訪四世。吳平,因家廬江尋陽焉。”周訪曾祖即自汝南奔吳,干寶祖上當(dāng)亦于漢末避黃巾而南渡。從中平元年到吳亡(280年)已近百年,周訪生于260年,大興三年(320)卒,年六十一,年紀(jì)應(yīng)當(dāng)比干寶大得多,尚已四世,而對干氏來說,到干寶也至少是四世了。
  
    干寶祖父,《晉書》本傳名統(tǒng),而《世說》注引《中興書》作正。吳士鑒、劉承斡《晉書斠注》云:“疑梁人避諱改統(tǒng)為正。”所說避統(tǒng)字,指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按今本《世說新語》乃梁劉峻注本,劉峻天監(jiān)初(502)召人西省典校秘書,卒于普通二年(521),而蕭統(tǒng)天監(jiān)元年立為皇太子,中大通三年(531)卒,劉峻注《世說》當(dāng)避皇太子諱,《斠注》所疑極是。避統(tǒng)為正者,蓋正統(tǒng)相連,義相關(guān)也。本傳云干寶父干瑩為丹楊丞,《元和姓纂》作干營,《斠注》謂《元和姓纂》誤作營,說亦近是。《海鹽縣圖經(jīng)》云瑩字明叔,仕吳為立節(jié)都尉,這是很難得的資料,可補本傳之闕。
  
    本傳載干寶有兄,未具名,后世記載言為干慶。《海鹽縣圖經(jīng)》卷一二《人物篇》載:“干慶,寶之兄,長寧縣令。”而卷一六《雜識篇》載干寶兄干慶復(fù)生事,注出《太平廣記》,又附引《十二真君傳》。按所引《太平廣記》見卷三七八,原引《幽明錄》,原文未言干慶乃干寶兄,也不及其官。而《十二真君傳》亦出《廣記》,卷一四引其文,載寶兄為武寧縣令干慶,不作長寧,疑《海鹽縣圖經(jīng)》誤。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七《吳猛》云西安令于(干)慶。西安即武寧,漢末置,吳曰西安,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改豫寧,唐置為武寧。唐無名氏《文選集注》卷六二江文通《擬郭弘農(nóng)游仙詩》注引《文選抄》則云:“吳猛,豫章建寧人。干慶為豫章建寧令……”據(jù)《晉書·地理志下》、《宋書·州郡志二》,豫章郡無建寧。《晉書》卷九五《藝術(shù)·吳猛傳》:“吳猛,豫章人也。”未具縣名。而《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云:“吳君名猛,字世云。淮陽人,仕吳為西安令。因家焉。”可見吳猛為豫章西安人,干慶仕晉,則為豫寧令無疑。《十二真君傳》乃唐高宗時豫章西山道士胡慧超(?-703)撰,其稱干寶兄為干慶,必有依據(jù)。
  
    據(jù)《續(xù)高僧傳·慧因傳》,干寶后裔有干樸,梁散騎常侍;樸子元顯,梁中書舍人;元顯子慧因,年十二出家,唐太宗貞觀元年卒于京師大莊嚴(yán)寺,年八十九。
責(zé)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民俗學(xué)網(wǎng) 2009-09 作者:李劍國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