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干寶考(3)

2012/4/6 10:16:19 點擊數: 【字體:

 
    干寶經歷考
  
    干寶人仕前經歷不詳,僅有些零星記載。《搜神記》“江淮敗屩”條載:
  
    元康之末,以至于太安之間,江淮之域有敗屩自聚于道,多者或至四五十量。余嘗視之,使人散而去之,或投林草,或投淵谷。
  
    惠帝元康末至太安間(299-303)干寶在江淮,時已成人,故有使人散敗屩之事。又《晉書》卷九五《藝術·韓友傳》:
  
    韓友,字景先,廬江舒人也。為書生,受《易》于會稽伍振。善占卜,能圖宅相冢,亦行京房厭勝之術。……友卜占神效甚多,而消殃轉禍,無不皆驗。干寶問其故……永嘉末卒。
  
   《晉書》本傳云干寶“性好陰陽術數,留思京房、夏侯勝等傳”,他向韓友問占卜之術,這是一個例證。韓友卒于永嘉末(313),干寶和他的來往當在永嘉以前。
  
    干寶起家佐著作郎,《晉書》本傳云“以才器召為著作郎”,中華書局點校本校云:“周校:‘著作’上脫‘佐’字。按:下文王導疏可證。’說是。晉制,著作郎隸秘書省,著作郎一人,謂之大著作郎,佐著作郎八人。干寶起家佐著作郎的時間,可以從《晉書》卷六一《華軼傳》所記一條材料來推斷。傳載:
  
    永嘉中,歷振威將軍、江州刺史。……時天子孤危,四方瓦解,軼有匡天下之志,每遣貢獻入洛,不失臣節。……時洛京尚存,不能祗承元帝教命,郡縣多諫之,軼不納,曰:“吾欲見詔書耳。”時帝遣揚烈將軍周訪率眾屯彭澤以備軼,訪過姑孰,著作郎干寶見而問之……尋洛都不守,司空荀樊移檄,而以帝為盟主。既而帝承制改易長吏,軼又不從命,于是遣左將軍王敦都督甘卓、周訪、宋典、趙誘等討之。
  
    據《晉書·孝懷帝紀》,永嘉五年(311)五月,尚書令荀樊為司空,瑯邪王、安東將軍司馬睿(即元帝)為鎮東大將軍。六月,前趙劉曜攻破京師洛陽,懷帝被擄至平陽,荀樊移檄州鎮,以瑯邪王為盟主。而據《晉書》卷五八《周訪傳》:“及元帝渡江,命參鎮東軍事,尋以為揚烈將軍,領兵一千二百,屯尋陽鄂陵,與甘卓、趙誘討華軼。……訪執軼,斬之,遂平江州。”周訪參鎮東軍事是在司馬睿為鎮東將軍之時,不久即以揚烈將軍領兵屯尋陽,以防江州刺史華軼,途經姑孰和干寶見面,可見干寶永嘉五年已為佐著作郎(按:傳文作著作郎誤)。
  
    然檢《晉書》卷五二《華譚傳》復載:
  
    建興初,元帝命為鎮東軍咨祭酒。譚博學多通,在府無事,乃著書三十卷,名日《辨道》。上箋進之,帝親自覽焉。轉丞相軍咨祭酒,領郡大中正。譚薦干寶、范珧于朝,乃上箋求退……不聽。
  
    建興元年(313)四月愍帝即位,五月,加鎮東大將軍、瑯邪王為左丞相,三年二月進丞相、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華譚為鎮東軍咨祭酒,在建興元年五月前,司馬睿進位左丞相后則轉丞相軍咨祭酒。他薦干寶等人后上箋求退,箋中稱“自登清顯,出人二載”,末稱“謹奉還所假左丞相軍咨祭酒版”,可見時在建興元年五月后、三年二月前。這就產生了疑問,華譚之薦干寶,究竟是薦任何官呢?葛文以為是薦其為佐著作郎,但如前所述,永嘉五年干寶已任此職,然則此次之薦,斷非為佐著作郎。除非是這種情況,就是永嘉五年干寶尚未人仕,傳文所稱是用他后來的官稱。但這種可能性不大,以史書之正不會作此行文。再說姑孰乃晉筑之城,扼守長江渡口(故址在今安徽當涂),為駐軍之地,干寶若非有公務在身,何以從海鹽老家跑到姑孰去呢[36]?合理的解釋是,干寶此時確已官居佐著作郎,來姑孰當有公干。周訪南赴尋陽途經姑孰,一則與干寶有同郡之誼,二則與干寶同在官中,所以才與干寶會面,談論對華軼的策略。這樣看來,華譚之薦干寶,絕對和佐著作郎無涉,很可能是代己之職,即丞相府軍咨祭酒,但后來王導建議置史官時干寶猶為佐著作郎(詳下),可見華譚之薦未果。蓋因華譚辭職未獲批準,故而薦事亦作罷。
 
    永嘉五年(311)正月杜弢據長沙反,江州平定后司馬睿即命振武將軍、尋陽太守周訪隨荊州刺史陶侃討杜,建興三年(315)八月陶侃擊敗杜弢,杜死于道,湘州平。此間干寶參加了平定杜弢的戰事,這可能與周訪的關系有關。湘州平定后因功賜爵關內侯。
  
    本傳云中書監王導上疏置史官,并薦佐著作郎干寶等修國史,據《晉書·元帝紀》及《晉書》卷六五《王導傳》,王導領中書監在建武元年(317)三月司馬睿即晉王位后,當時他還上書修學校。考《建康實錄》卷五載:建興五年冬十一月,“初置史官,立太學,以干寶、王隱領國史。”建興五年即建武元年,則建武元年十一月置史官,干寶領國史即在此時[。《建康實錄》云:“中宗即位,以領國史”,中宗乃元帝廟號,所謂即位指即晉王位。本傳未明言以何官領修國史,考《冊府元龜》卷五五五《國史部·采撰一》云:“干寶為著作郎,始領國史。”又卷五五四《國史部·選任》:“干寶為著作郎。時中興草創,未置史官,中書監王導上疏曰:‘……敕佐著作郎干寶等漸就撰集。’元帝納焉。寶于是始領國史。”皆謂著作郎。又《晉書》卷二○《禮志中》載:“太興初,著作郎干寶論之曰”。卷七二《郭璞傳》:“太興初……以為著作佐郎。……頃之,遷尚書郎……著作郎干寶常誡之”。然則干寶乃以著作郎領國史。但《文選》注引何法盛《晉中興書》云干寶“始以尚書郎領國史”,即領國史時由佐著作郎摧為尚書郎。小南謂可能干寶在建武元年擔任佐著作郎兼修國史,不久遷尚書郎,繼續兼修國史]。可是著作郎“專掌史任”,尚書郎無此職事,檢《晉書》亦未見有以尚書郎領修國史的事例。若說是以尚書郎領著作郎,似亦無可能,《晉書》亦無此等事例[。可能《晉中興書》記載有誤,或者引文有脫訛之處。晉制,著作郎只一員,王隱乃佐著作郎,當時任佐著作郎的還有郭璞、虞預、朱鳳、吳震等。
  
    本傳云“以家貧,求補山陰令”,山陰屬會稽郡,即今紹興。晉時,縣令千石者與著作郎均為第六品,但當時因家貧求任縣令的很多。干寶何時由著作郎調補山陰令,史無明文。考《晉書》卷七二《葛洪傳》載:
  
    咸和初,司徒導召補州主薄,轉司徒掾,遷咨議參軍。干寶深相親友,薦洪才堪國史,遷為散騎常侍,領大著作,洪固辭不就。
  
    寶薦洪為著作郎領國史,必是代己,可見成帝咸和初(326)干寶猶在大著作任。葛洪并未受命,考《虞預傳》,虞預太興二年后“轉瑯邪國常侍,遷秘書承、著作郎”,下接載咸和初預議致雨,當即在著作任所議,可見代干寶者是虞預。干寶領大著作,始建武元年訖咸和元年,達十年之久。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民俗學網 2009-09 作者:李劍國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