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老中醫、河南省中醫學院一附院副主任醫師楊友鶴今年90歲,但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至今仍堅持在醫院門診工作,并連續6年被鄭州市教育工會、河南省中醫學院評為“教書育人先進個人”,今年又榮獲河南省老干部局授予的“2000年健康老人”稱號。
夫妻琴瑟 家庭和睦
楊老有一個幸福和睦的家,老伴郭玉霞小他10歲,耳不聾眼不花,性情溫和,在醫院工作從沒與人紅過臉,在家相夫教子體貼入微。楊老上班,郭玉霞送他到樓下;該下班了,郭玉霞在自家窗臺前望了又望。有時病人太多,楊老下不了班。一過12點半,郭玉霞準到診室去接他。
醫院里的人如今都羨慕楊老家中的“五朵金花”。盡管這五個姑娘早已出門嫁人,但她們的孝心隨著二老的年齡增大也在一天天增加。近兩年,女兒們主動由原來的每周日回家照顧老人為一家一天回來值班。逢年過節,女兒女婿們帶著一群呼喊著“姥姥、姥爺”的孩子們回來,全家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前,這時楊老最高興了。他會情不自禁地與孩子們開開玩笑,與老伴郭玉霞同呷一杯酒。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闔家歡,老人安”,和睦歡樂的家庭給楊老的晚年帶來了養心靜性的穩定內環境。楊老悄悄地告訴筆者,如果說健康長壽有秘訣的話,夫妻琴瑟,家庭和睦當為秘訣之首。
飲食有節 起居有常
走進楊老的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墻上一幅蒼勁有力的孫思邈《養生銘》。楊老說,孫思邈非常注重養生,活了一百多歲,是我國古代醫家中壽命最長的一位。這一百多字的《養生銘》從性情、飲食調養、生活起居方面講了他的養生經驗,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所以他特意把它抄下來,用宣紙裱糊后掛在廳中,作為自己調養心情和生活的準則。
楊老的生活很有規律。早上6點20分起床,不出門診的日子就鍛煉,早餐,然后就看報,練書法,中午喜吃面條,晚餐十分簡單,小米粥、饅頭。像所有豫西出生的老人一樣,他惟一喜歡吃的是涼拌蘿卜絲、芹菜等生菜,也經常吃點不肥不瘦的鹵肉。但有一條,再好吃的東西他也不多吃。
楊老的四女兒雪琴告訴筆者,在養生方面父母沒有刻意去追求什么,也從不用什么補藥,楊老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只要自身的免疫系統不被破壞,病邪就不容易侵入。令許多年輕人羨慕不已的是,在前不久體檢中,楊老的血脂、血糖均正常,這與楊老多年的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是密不可分的。
老有所為 老有所樂
老伴郭玉霞說,楊老這一生,把病人看得比自己和家人都重要。離休后他被返聘在門診上班,并帶有兩個徒弟。近幾年醫院領導照顧他年事已高,只讓他每周上3個半班,但這3個半班已成為他生活中的大事。每到這天,他半夜醒來總也睡不著覺,想著該復診的病人,想著該調整的處方……為病人服務已成為楊老的精神所依,面對病人他才感到生活的充實和自身的價值。【原標題:九十老中醫楊友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