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彭雪楓的辦學經驗之源

2013/7/4 16:07:01 點擊數: 【字體:


    彭雪楓(1907-1944),原名彭修道,河南省南陽鎮平縣人,192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5月被派到蘇區,1934年10月參加長征,歷任紅三軍團五師師長、陜甘支隊第二縱隊司令員、紅一軍團四師政治委員等要職。1936年秋,彭雪楓被派往太原等地,做團結各界愛國人士、聯合閻錫山抗日的統一戰線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先任八路軍總部參謀處處長兼駐晉辦事處主任,后被調赴河南確山竹溝,任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部長,組織訓練抗日武裝。同年9月組建新四軍游擊支隊,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隨著新四軍的發展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擴大,加速培養抗日骨干成為當時我軍的一項艱巨而又緊迫的任務。1938年9月中旬,中共河南省委決定,將新四軍在竹溝鎮辦的教導隊部分畢業學員、八路軍從山西臨汾派到竹溝鎮的部分干部以及在當地招收的新兵共370余人,改編成新四軍游擊支隊,由彭雪楓擔任司令員兼政委,張震擔任參謀長,負責創造豫皖蘇魯邊區新局面,與八路軍冀魯豫部隊溝通聯系。10月下旬,游擊支隊進入河南睢縣、杞縣、太康廣大地區,根據豫東、皖北平原地區的特點,靈活運用游擊戰術,積極打擊偽軍、土匪,擴大了新四軍在豫東地區的影響。

  在新四軍游擊支隊東征勝利的形勢下,豫東許多有志抗日的青年學生,紛紛要求參加新四軍。同時,隨著部隊的發展也急需培養干部。為此,彭雪楓等支隊領導決定開辦隨營學校。

  1938年11月,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在睢(縣)杞(縣)太(康)地區成立,彭雪楓兼任校長,吳芝圃兼任副校長,蕭望東兼任政治部主任。學員共有120人,編成1個中隊,下設兩個分隊和一個女生隊。鐘致遠任中隊長,段佩明任政治指導員,第一分隊由鐘致遠兼任分隊長,第二分隊由楊斐任分隊長,女生隊由李芝生任隊長。12月上旬,游擊支隊和隨營學校進駐河南鹿邑縣白馬驛整訓。部隊安定下來后,彭雪楓抓緊隨營學校建設,學校制定了嚴格的教育計劃。為保證教育質量,彭雪楓等支隊首長親自授課。當時,由八路軍派來的一批干部,也同隨營學校一起行動。

  1939年夏,游擊支隊隨營學校開始第3期的招生工作,當時安徽宿縣、蒙城、淮遠等地的100多名熱血青年報名入學。9月,隨營學校移駐安徽渦陽縣新興集以西的麻冢集,相對安定下來。10月,中共豫皖蘇邊區黨委成立,游擊區也已經擴大到10個縣。當月,游擊支隊兩個學兵排60余人并入隨營學校學習,豫皖蘇邊區的蕭縣、宿縣、永城、亳縣等青年也紛紛前來報名,學員很快增加到250多人。

  游擊支隊改稱為新四軍第六支隊后,仍由彭雪楓任司令員兼政委;同時,游擊支隊隨營學校改稱第六支隊隨營學校,彭雪楓繼續兼任校長。到當年底,第六支隊已發展成為擁有3個主力團、4個總隊、1個特務團和3個獨立團的游擊兵團,共1.78萬余人。隨著第六支隊和司令員彭雪楓的威名日益響亮,第六支隊隨營學校的影響日益擴大,對廣大愛國青年越來越具有吸引力。同年年底,第六支隊隨營學校在支隊辦的《拂曉報》上刊登招生廣告:為適應民族抗戰需要培養軍事政治干部人才,招收18歲以上25歲以下之初中以上或同等學歷者300名,課程有統一戰線、游擊戰術、三民主義、中日問題、政治工作、群眾工作、步兵戰術。招生廣告刊登后,不但豫皖蘇邊區各縣青年踴躍報名,而且安徽、河南國民黨統治區的不少進步青年也慕名遠道而來。不久,永城縣干部訓練班100多人又并入隨營學校。短短個把月,全校學員總數達到500多人,編成4個中隊和1個女生隊。隨后,學校機構得以充實,教學逐步走向正軌。隨營學校堅持邊打仗邊辦學,邊生產邊辦學,仗打到哪里,學校就辦到哪里,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馬背學校”。在短暫的辦學實踐中,積極為抗戰前線培養人才,積蓄革命力量,為我軍建設和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寶貴的人才支持。隨營學校在經歷了抗大第四分校、雪楓軍政大學、華東雪楓大學等時期的發展后,現在已成長為我軍著名高等軍事學府——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原標題:彭雪楓的辦學經驗之源】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政協網 2013年06月13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彭雪楓的心血結晶——《拂曉報》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