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七旬的唐祖宣,行醫55年,不僅是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且在任職全國、省、市人大代表30多年期間,時刻牢記責任,勇于擔當,每在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奔走呼號,為中醫藥事業振興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推動建立中醫藥管理機構
唐祖宣長期工作在縣級醫院,了解基層群眾尤其是農民對中醫藥的需求。他多次在人代會上提出建立健全各級中醫藥管理機構的建議,并為各級中醫藥管理機構的建設吶喊助力。
1986年,國家中醫管理局成立,但仍存在中醫中藥分開管理、管理機構不完善等問題。1988年3月,第七屆全國人大期間,唐祖宣在政協委員、著名老中醫路志正的鼓勵下,連夜執筆向鄧小平等19位中央領導上書,請求解決中醫中藥分開管理的問題。他的建議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重視,5月3日,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議決定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從此結束了中醫、中藥管理長期分家的局面。
為建立健全各級中醫藥管理機構,唐祖宣鍥而不舍,上下奔走。在領導和專家的支持幫助下,他向省、市、縣政府提交報告。經過不懈努力與呼吁,同年河南省中醫藥管理局成立。1989年9月,他所在的鄧州成立了中醫藥管理局,這是全國第一家縣級中醫藥管理機構。
20多年過去了,唐祖宣仍在關注中醫藥管理體制和職能建設中的問題。他向總理匯報,向部長建議,與專家研商,呼吁進一步健全中醫藥管理機構,科學管理和發展中醫藥。
推動中醫藥立法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30多年來,唐祖宣年年提出中醫藥立法的議案建議。
為掌握法律知識,唐祖宣積極參加全國人大組織的培訓班。他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的農村中醫藥發展現狀調查,到廣東、貴州、云南、四川、重慶、寧夏、內蒙古等進行立法調研、中醫藥國情調研等,為寫中醫藥立法議案提供翔實材料。
1997年1月,河南省人代會上,唐祖宣聯合30余名代表提出了“關于加快我省中醫藥立法進程的議案”,1998年,河南省人大頒布《河南省中醫條例》并正式實施。
1998年,根據國務院新的立法計劃安排,國家中醫藥局、衛生部與國務院法制辦反復磋商了《中醫藥條例》內容。唐祖宣在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再次提出“加快中醫藥法制建設步伐,盡快出臺《中醫藥條例》”,國務院領導為此專門批示。
200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起草了《中醫藥條例》送審稿上報國務院。唐祖宣于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交了《關于盡快出臺〈中醫藥條例〉保障中醫藥事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議案》。他還通過各種渠道,與有關領導專家研討,力促條例早日出臺。
2003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頒布實施,這其中唐祖宣付出了不少心血。
作為中醫藥界的資深人大代表,近十余年來,唐祖宣在各種場合大聲呼吁為中醫藥立法。他多次向國家領導人和有關部門寫信,請求關注中醫藥立法,得到的批示和回復給了他很大信心。他多次聯合人大代表呼吁為中醫藥立法,他提交人大的348件中醫藥議案建議中,立法方面的議案建議就有48件。
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于今年對中醫藥法進行初次審議。唐祖宣感慨道:“中醫藥立法歷經30年,我這個人大代表也從年輕人變成老頭兒了。我已看到中醫藥立法的曙光,真心希望中醫藥法早日出臺。”
推動基層中醫藥發展
由于工作在縣級醫院,唐祖宣對基層中醫藥工作的處境深有體會,他為基層中醫藥發展出謀獻策的同時,帶領的鄧州市中醫院也逐步壯大。
他提出的348件關于中醫藥的議案建議中,有64件是提請國務院、財政部、發改委等部委局加大對中醫藥投入力度的。內容涉及改善農村衛生工作條件、縣鄉村醫院和衛生所建設、社區衛生服務、鄉村醫生補助、完善中醫藥技術勞務補償、增加中醫專項經費、給中藥優惠政策繼續實行專款補助、開發利用中藥資源、中醫院實行財政全額預算、劃撥中醫培訓專項經費等。對他的議案建議,有關部門件件給答復,多數被采納。
鄧州市中醫院是由街道診所合并成城關中醫院后發展而來的,基礎差、底子薄。1984年唐祖宣任院長后,擴建了門診樓、住院部。在建設過程中,他因突患散發性腦炎昏迷幾天幾夜,待病情稍微好轉,就讓人推著輪椅冒著小雨到工地查看。
1991年,為創建全國縣級示范中醫醫院,他在借鑒外地創建經驗、抓好硬件設施的基礎上,突出中醫藥特色,使鄧州市中醫院成為全國首批縣級示范中醫醫院。近年來,他又積極爭取資金7800萬元,在仲景故里新建標準化中醫院,現在工程進展順利。
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和中醫工作者,唐祖宣認為應加強農村中醫藥工作,發揮中醫藥在農村醫療保健中的作用,解決農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供根本保障。
2006年,為進一步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落實好,唐祖宣在多次調研后,建議當地政府出臺新的補助政策。調整后的政策更加優惠,取消了起付線,補助比例提高。同時,鄧州市新農合管理方案中,有關中醫藥方面的政策放得比較寬,使中醫藥在新農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鄧州市轄28個鄉(鎮、辦、區),總人口173萬,農民參合率達到99.9%。
推動中醫藥參與醫改
2008年10月出臺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唐祖宣致信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和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等,對在醫改中如何發揮中醫藥作用提出建議。這封信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2009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后,國家公布了深化醫改方案和《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唐祖宣發現,自己致總理等領導信中的觀點和部分建議被采納,補充進醫改配套文件中。
一封關于中醫藥參與醫改的信受到黨和政府如此重視,使他對人大代表的職責有了更深認識,也更加堅定了走中醫藥特色之路的決心。
他行醫55年,是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醫療實踐中,他突出中醫藥特色,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和養生保健作用。1987年4月,唐祖宣治愈因氣候原因導致的28名小學生紅斑性肢痛癥。在防治“非典”和甲流等重大疫病時,唐祖宣熬制大量中藥,有效控制了疫病的傳播。2009年春,河南省出現兒童手足口病疫情,唐祖宣向8萬余名兒童免費提供預防手足口病的中藥湯劑。
2000萬字的學術著作,36部書稿,堪稱“唐祖宣書系”。此外,在30年的人大代表履職中,他還編輯出版了《為了中醫藥事業》、《情系三農》、《關注社會》、《情滿中醫》、《我為中醫五十年》、《農村中醫藥現狀與對策》、《農村調查紀實》、《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履職實錄》等書,1600萬字人大代表履職感受和經歷記錄了唐祖宣這個來自基層人大“老代表”的擔當和精神,也真實記錄了他在中醫藥事業發展中的奮斗歷程。【原標題:唐祖宣30余年代表,中醫藥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