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人間喜劇作家情 紙上乾坤心中歌——郝樹聲作品研討會紀要

2013/7/5 15:55:34 點擊數: 【字體:

人間喜劇作家情 紙上乾坤心中歌——郝樹聲作品研討會紀要
研討會合影。前排左起:刁仁慶、廖華歌、周同賓、奚同發、孫方友、方亞平、南丁、王幅明、行者、殷德杰、薛繼先。后排左起:陳明遠、牛建剛、熊君祥、孫青松、萬年春、水兵、劉正義、郝樹聲、尹先敦、王凌敏、王廷林、李茗公、孫曉磊、崔偉。本報記者 王笑荷 攝
 
    為文學適應當前提供契機

  ■行者(著名作家、市文聯主席):

  樹聲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連續推出了4部長篇小說,迅速贏得了讀者和市場,這在文壇確實少見。河南文藝出版社是樹聲作品的直接推動者,在此我代表市文聯向諸位省會作家和新聞記者表示感謝。

  文學進入20世紀之末以來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以至于前一段還有個德國的漢學家顧彬說中國文學是個垃圾場。上海的朱大可也說中國文學是個垃圾場。他們的觀點不一定對。特別是顧彬的觀點是有偏見的。但是也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文學的邊緣化。這個問題搞文學的、不搞文學的都強烈地感覺到了。尤其是社會生活的變化,市場經濟、消費社會的迅速到來,全球化、國際化及一些新媒體的出現,導致了文學的地位有點衰落,文學過去的神圣性似乎是蕩然無存了。面對這種情況,文學作者、出版社、評論家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就是中國文學怎樣去適應目前這個時代,振興起來。樹聲的作品提供了思考這些問題的契機。文學如何贏得讀者和市場的問題,很值得大家探討。我相信這種探討對南陽的文學創作會有啟迪。

  看看制造“連環爆炸”的人

  ■南丁(著名作家、原省文聯及省作協主席):

  對郝樹聲我是先聞其聲,后見其人。我是從媒體上知道南陽出了個郝樹聲,就想見見這個制造“連環爆炸”的人是何等模樣。昨天見了,好像沒有照片上那么魁梧。南陽這個地方是經常創造文學奇跡的地方,也許是南陽地氣好,是盆地,山好水好,聚氣。所以這么多年來這里的氛圍非常好。我在南陽生活過,南陽是我經常想念的地方,有機會就來,想沾這個地氣的光。來之前的下午5點鐘拿到這本書后,我一直看到第二天凌晨兩點半,連每晚必看的“青歌賽”都放棄了,他的書非常有吸引力。

  我這次來,最主要的就是看看郝樹聲這個人,對他表示祝賀!

  時代的忠實紀錄者

  ■王幅明(著名作家、書法家、河南文藝出版社社長):

  為表示對樹聲同志的祝賀,我寫了幾句詩,送給樹聲。

  文學宛軍名士多,后起樹聲獻新作。

  鎮委書記刮目看,側身官場受捧喝。

  怪味滄桑憂患生,隱形官階大轉折。

  人間喜劇作家情,紙上乾坤心中歌。

  現在一般書印5000冊就不錯了,很多優秀作品市場并不認可,無名作者的處女作局面更是尷尬。2007年推出郝樹聲是個奇跡,一次推出3部,一年內幾千套賣完又重印,出版社沒有多少投入,作者也沒什么背景,而且頻出盜版,這個現象確實不多見。

  樹聲有嚴肅的創作觀,是時代的忠實紀錄者,很多作品以自己親身經歷為原型創造,讀來親切,真實感人。他不是刻意打一口井,而是自然而然噴涌出來的。出版社都想出有市場效益且雅俗共賞的書,感謝樹聲讓我們出版社也贏得了榮譽,這是繼二月河之后我們出的最好的書。

  可以稱之為“郝樹聲現象”

  ■方亞平(河南文藝出版社主編、郝樹聲系列小說責編):

  我是樹聲這幾本書的責任編輯。早先只有二月河的《乾隆皇帝》一下推出6本,但這個過程比較漫長。而郝樹聲既不是有名的作家,也沒有寫過短篇、中篇小說,一下拿出3大本,120萬字,首印6000冊,2007年訂貨會一下就訂完了,這真是一怪。一個業余作家的書馬上出現盜版也是一怪。這么快重印又是一怪。真可以稱之為“郝樹聲現象”。

  樹聲的書真實、生動、感人、可讀性強。他的粉絲在書上密密麻麻作眉批,畫杠杠,真是少見。樹聲是有潛質的作家,我們把這些書起名叫《郝樹聲長篇小說系列》,期待著郝樹聲往下繼續“系列”下去。

  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看了郝樹聲的書專門致信說,“作者文筆也好,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引人入勝。”著名評論家魯樞元寫信說,“作者生活閱歷豐富,世情通達干練,文字亦鮮活生動,細膩有致,寫作貼近當下,貼近生活,情節饒有趣味,應當說這樣的作品是會擁有讀者,擁有市場的,請代我向作者致賀!”

  一道真實的風景

  ■孫方友(著名作家、省文學院專業作家):

  《怪味滄桑》是一部平中見奇之作,又是一部鄉間的百科全書。郝樹聲是不善于虛構生活的作家,他寫作,是為了更好地到達生活中那些令人驚訝的事物,而不是遠離它。讀他的小說,就像真正走進了豫西南的鄉村,春種秋收,娶媳嫁女,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民間生活圖景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無窮魅力。

  可以看出,郝樹聲在創作這部小說時,從沒有為自己樹立任何參照,因為他是想讓讀者站到他這座橋上來,能夠看到他們在別處看不到的風景,至少是不要讓他們在他的橋上看到風景之后,再讓他們聯想到似是在什么地方也看到過相似的風景。在藝術上想要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景”,決非易事。然而,郝樹聲尋到了被許多作家忽視的捷徑,而且做到了一舉成功!

  豐富的生活 生動的語言

  ■李天岑(著名作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

  樹聲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幾部書,我感覺到了樹聲的功力,非同一般。他的書能夠熱銷,我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寫出了現實生活的豐富和艱辛,打動人心,激起共鳴。比如《鎮委書記》、《側身官場》,寫了一群活靈活現的鄉村干部、文秘人員,寫出他們生活當中的喜怒哀樂,看似平常瑣碎的工作,在樹聲筆下,到處有生機,有新意,讓人讀起來十分溫暖,這表明樹聲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對人的真誠。二是語言的活潑詼諧,和人沒有距離感。他的語言很流暢,不時有珍珠一樣的妙語蹦出來。一部作品有這兩樣東西,肯定會暢銷。希望樹聲今后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繁榮南陽文學,為南陽作家群增添新生力量。

  他創造了一種小說語言

  ■劉正義(作家、市作協秘書長):

  郝樹聲100多萬字的4部小說能讓人讀下去,而且還有較大反響,一是他寫的是生活。比如《怪味滄桑》,濃縮了一個鄉村的歷史,且有活生生的人物在眼前跳動著,讓讀者感動著。這就是真實的巨大力量,是人無法抗拒的。二是語言魅力。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說,語言不吸引人就抓不住讀者。樹聲這幾部書,好就好在語言活潑,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自己創造了一種小說語言形式。

  希望樹聲今后要注意觀察生活,緊跟時代的步伐,要寫出生活的豐富和沉重,要寫出震撼人的心靈的東西,就需要步子更扎實一些,讓作品的文學品位更高一些。

  可讀、可人、可心、可敬

  ■牛建剛(南陽經濟貿易學校黨委書記):

  我與樹聲是老同事,他在自己的電腦上寫作時,并不打算發表,完全沒有功利思想,正是在我和正義同志的鼓勵下,才出版了第一部著作,而后,他快速地寫作出其余3部長篇小說時,我都有幸首先看到了原稿。閱讀他的作品,一是可讀,流暢自然,娓娓道來,如同面對面交談;二是可人,老少咸宜,大到高官,小到平民,人人可以品嘗出個中滋味;三是可心,道出了我們多數經歷過鄉鎮基層工作人員的酸甜苦辣;四是可敬,樹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向讀者奉獻了這套文學大餐,實在難能可貴。希望今后多關注文學新人,出版社多關注南陽。

  作品呈現淡然的平實性

  ■薛繼先(評論家、市作協副秘書長):

  我用13個小時一口氣讀完樹聲的《隱形官階》后,有一個深深感悟,即人死了以后是平等的。作品中的徐立身只是一個常務副縣長,可是書記、縣長都讓他三分,但是呢,在跋扈之后,等待他的也惟有是階下囚的結局。秦鳴鷗雖然沒有徐立身的榮耀,可死了以后也不比徐立身低賤。蕭干到環保局夠窩囊的,難道霸道的正局長和勢利的辦公室主任到死就光彩?我看不一定。當然這權力在作家,可是作家也扭轉不了自然規律。葉兆楠的副縣長當得有些憋氣,焉知到市委宣傳部就不是一種后福?我讀樹聲的作品,總感覺到他的寫作彌漫著一種參透了官場、參透了人生的宿命。就如他的寫作本身也是宿命——一種在奈何與無可奈何之中的生命形式的自然選擇,正基于此,他的寫作也就少了些博取名利的功利性而呈現出淡然的平實性。

  當代生活的原汁原味

  ■周同賓(著名作家、市作協副主席):

  我想說說《怪味滄桑》。這部書既是小說,又不像傳統的小說。書中少的是虛構,多的是紀實。沒有波瀾壯闊的大開大合,錯綜復雜的矛盾斗爭,只展示一群小人物凡俗生活的多種情態、多種滋味,以及由于社會的滄桑變遷造成的興衰際遇,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小說是編的,本書編的成分少,照生活的本來模樣認真記述甚至充分鋪陳的成分更多。因此就有原生態的真實,給人以原汁原味沒有加入別的調料的閱讀體驗。小說從上世紀60年代寫到21世紀的開始,從偏遠的小山村寫到城市,一是寫實,二是寫史,通過寫實而寫史,通過寫小民的瑣屑生活而寫史,通過寫蕓蕓眾生的人生浮沉、事業成敗而寫史。終于寫出了處于中原一隅的南陽盆地40余年變化中的世情百態,社會百科,用的是浮世繪的寫法,《清明上河圖》式的寫法,中國畫散點透視的寫法。作者為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留下了忠實記錄。這就是文學價值外的可貴的歷史價值。他若不記錄,后人治史,可能會失實。巴爾扎克在《人間喜劇》總序里說:“法蘭西社會才是歷史學家,我只能當它的書記員。”恩格斯評價他說:“他在《人間喜劇》里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郝樹聲是當代生活的書記員,只不過他記錄的不是“上流社會”,而是更具歷史價值的形形色色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態、精神狀態及各不相同的生命軌跡、心理軌跡。

  挑戰閱讀極限和小說概念

  ■萬年春(評論家、南陽師院副教授):

  郝樹聲作品的敘述方式挑戰著傳統的故事結構方式,圍繞一個中心事件的敘述在此不復存在,他采取的是散文化的書寫方式,自由散漫,意到筆隨,作者在敘述中插入大量的常識和關于風土人情習俗的介紹,盡管削弱了故事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同時也使人物形象的生動性和豐滿性大打折扣,但我們看到了一個“敘述者”的存在。

  郝樹聲的作品的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域和思考的角度,它在挑戰著我們的審美閱讀極限和我們原有的小說概念!文學的疆域是無限的,但我們前進的起點在哪里?我們能否進一步思考和追問一下:作品敘述的散文化是作者有意的藝術追求還是生活的拼湊?

  我讀出了沉重、疼痛和悲慨

  ■廖華歌(著名作家、市文聯黨組書記):

  讀郝樹聲的長篇系列小說,使我油然想起電影《集結號》,同樣被一種沒有經過涂改和虛飾的渾然不覺的真實的力量所震撼!似乎不是我們來閱讀作品,而是作品裹挾著我們向前走。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鄉鎮干部的酸甜苦辣,作者主體性得以自由闡揚的真實情感,使得整部書非常生動,好讀,輕松,妙趣橫生,不僅可以從那些簡凈的文字里觸摸到作者內心的漣漪,在字面的背后還不乏沉重、疼痛和悲慨。它是原生態的,也是豐富多彩的,它使藝術在整體上呈現出一種開放的、主動的、發展的態勢。世俗的力量日復一日地削弱著人們對精神事物的感受力,在世界越來越物質化的今天,這些文字依然能夠讓我們的內心產生溫熱的感動,從這個角度來說,就使不可能成為了可能。此外,語言的詼諧、自然、暢達不能不說是實現閱讀魅力的又一個理由。

  樹聲的作品有三大亮點

  ■尹先敦(書法家、內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郝樹聲小說有三大亮點:一是其創作選材抓住了市場熱點。近年來,官場小說頗為走紅。樹聲的4部作品有3部都是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官場生活,與時下閱讀市場的熱效應形成了共振。二是尊重生活,反映本質,引起讀者普遍共鳴。樹聲的幾部小說反映的是大家熟悉的生活,小說中的人物似乎就是身邊的人物,讀后有真實感、親切感。三是創作上氣息暢達,以一貫通。幾部小說構架龐大,每部都長達幾十萬字,但整體閱讀感受是氣息暢達,仿佛一氣呵成,章節間沒有隔離感。這也證實了作者的創作功力。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李茗公(作家、內鄉縣衙博物館館長):

  作家寫作其實就是給讀者撓癢癢,撓到癢處了,讀者美得舒服得擠著眼;撓不到癢處了,讀者就罵你是謀財害命。郝樹聲撓到了讀者的癢處,所以才能成為一匹黑馬,在文壇上制造“連環爆炸”。南陽作家群的風格比較多,現實主義、現代派都可以走紅。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文字為讀者制造精神家園或者智慧迷宮,能迷住讀者才是本事。

  袁枚有詩曰: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南陽作家群都要研究怎樣才能開花,如果一輩子不能開花,既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上帝。郝樹聲一年多時間竟然連續開了四朵花,贊美聲多了,頭腦不要發燒,要分析自己作品的缺陷和不足,爭取繼續紅下去。我們大家都開花了,南陽才能迎來花團錦簇的春天。

  希望改編成影視劇

  ■王廷林(市委辦公室助理調研員):

  我和樹聲因為工作關系成為好朋友,所以較早讀到他的電子稿,成為他的作品的崇拜者。他干工作激情高漲,盡職盡責,在鄉鎮書記任上干得很精彩,走上了處級崗位后又獻出了大作。他的作品語言通俗流暢,文字入木三分,令人一直想讀下去。《側身官場》寫得活生生的,就像在說身邊的事情。《怪味滄桑》的文化底蘊更豐富,像怪味豆一樣惹人喜愛,越品味越意味深長,更適合50歲左右的人閱讀。作品很有內涵,如果改編成影視劇肯定好看。而《隱形官階》相信縣處級干部會愛不釋手。

  真的令人敬佩

  ■孫青松(青年作家、內鄉縣檢察院副檢察長):

  樹聲的4部著作,磅礴大氣,結構嚴謹,是官場、人場的長卷風俗畫,猶如釅茶,越品越有滋味。以文會友,我敬佩他的為人、為官、為文。

  在文學語言上不斷創新

  ■刁仁慶(青年作家、宛城區白河街道黨工委書記):

  我在基層工作,很愛讀郝樹聲長篇小說系列,他把基層干部的心酸、迷茫、無助和干事業的心態準確地反映出來,寫出了近年來人人心中所有、筆下所無的基層問題、深層次矛盾和社會面面觀。

  《鎮委書記》的語言基本是直敘方式,也就是作者用生活的語言表現主體人物的活動和中心主題。作者慢慢地道來,讓讀者慢慢地品味,以講事為主,以介紹情節為中心,把故事擺在了我們面前。讀者讀著輕松,但思考空間少了些。而《隱形官階》的語言突然立體起來。作者開始讓人物說話,讓人物推介情節,而且語言也活躍起來,比較生動,明快,把一個目前社會十分敏感的問題寫得比較透,比較準,比較新,讀起來很舒服,人物形象也顯得豐滿。從這兩部小說語言的變化,不難看出作者在文學語言創作上在不斷進取,不斷創新。

  另類的官場小說

  ■水兵(青年作家、大印公司總經理):

  原生態的低層官場生活,當下中國基層權力層面小公務員們實際的生存狀態是郝樹聲這匹文壇黑馬關注和寫作的對象。他真實地把基層公務員們在物質大潮、經濟大潮、權力覆蓋下的工作和生存狀態展現在我們面前:處身官場中的曲意奉迎,想干點事的酸甜苦辣,官階大小和權力對人內心的擠壓和扭曲等。

  近幾年流行的官場小說基本都是揭露黑幕、鞭撻貪官,讓一個權力無上者先瘋狂、后滅亡,靠吶喊和俠氣來博取社會轟動和暢銷。而郝樹聲一改這種套路,用爛熟于心的生活閱歷和思考,讓我們從基層政權的運作和現象中悟到一些真東西,從而引起思考和反思。這在目前的官場或政治小說中實屬另類,值得矚目。

  不落窠臼 有待提升

  ■孫曉磊(青年評論家)

  郝樹聲幾部小說的敘事保持了一種通俗風趣、疾徐有度、虛實相間的態勢,他雖然沒有刻意地去結構故事、謀篇布局、推進情節,但由于思想的敏銳、理念的前衛和生活素材的充分占有,加之知識分子獨立意識的個性張揚,使他能夠走出為編織故事而過于依賴虛構情節的窠臼,規避了淡化情感而流于技巧的模式。同時,他骨子里意欲擴張的讀書人的價值評判標準,則從文化觀念而不僅是言說方式上,解構了世俗中注重表象和形式的符號性行為方式,為我們在“當下”語境中理解和剖析官場潛規則對人性的異化,提供了新的思維視角。盡管他所揭示的倫理訴求還有待于繼續深入,小說的文學品性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但作為南陽作家群的新的一員,無疑,他的努力為官場文化這一題材的充分挖掘,拓展開一條新的路子。

  照見我們的生活畫卷

  ■陳明遠(青年作家):

  我們經常可以讀到整齊劃一的文學作品,它們有著相同的背景,捏著相同的腔調,講著相同的故事,表達相同的觀點,但是,它們總是將作品漂浮在生活的表層,從不與我們的真實生活發生深刻關系。生活與創作的遙遠距離將中國當代文學自己推向了邊緣。

  幸好,我們讀到了郝樹聲的小說,它們根植生活的大地,傳遞著生活的經驗,捕捉著生活的真實,沉淀出生活的真諦。在這些作品中,我們能找到活生生的自己,像面對著一面鏡子,鏡子中的我們更清晰、更丑陋、更真實,我們聞得見自己身體上的汗臭,聽得見自己的哭聲。這是一些來自作者簡單樸素的生活經驗,經過作者獨特的生活感悟、精美的藝術編織而成就的一幅生活畫卷。

  質樸無華 生動傳神

  ■熊君祥(作家、方城縣編辦主任):

  樹聲忠實于生活但不拘泥生活,作品中透露的是作者對生活深深的感悟和人生哲理的闡釋。如果說《鎮委書記》還有些過于寫實的話,《側身官場》已經在現實的基礎上脫俗了。項明春已經是文學畫廊里的文學人物了。小說以主人公項明春文秘生涯為線索,伴著辦公室其他文秘人員的榮辱興衰,讓人領略了現代“師爺”們枯燥而多彩的生活。而小說的白描手法,把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生動傳神。眾多人物在辦公室的舞臺上演繹著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劇,其喜怒哀樂,令人興嘆!

  小說的語言特色也令人稱道,文筆流暢,不事雕琢,既質樸無華又清新自然,按照生活的脈絡,自由自在地流淌著,那樣自然,那樣美好。

  因時間關系,文藝報、文學報駐河南記者站站長、作家奚同發,著名作家、市作協副主席殷德杰,市直工委團委書記于敬東,內鄉七里坪鄉黨委書記王凌敏未能發言,特說明。

  郝樹聲簡介

  郝樹聲,方城縣人,省作協會員。大學物理學專業學士,任過高中教師、教導主任、副校長,縣委辦公室秘書、副主任,鎮黨委書記,南陽經濟貿易學校副校長,現任宛西中專黨委書記。

  編者按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名不見經傳的郝樹聲在河南文藝出版社一下子推出4部長篇小說《鎮委書記》、《側身官場》、《怪味滄桑》、《隱形官階》,其中,《鎮委書記》出現兩種盜版,《側身官場》受到文化部副部長鄭欣淼好評,《怪味滄桑》更受到多個著名作家青睞,《隱形官階》一上市就被訂購一空。4部書銷售異常火爆,一再加印,出版社稱之為“郝樹聲現象”。本報對“郝樹聲現象”極為關注,在本報總編輯葛宏提議下,3月28日,河南文藝出版社與市文聯聯合舉辦了郝樹聲作品研討會,省會著名作家南丁、王幅明、孫方友、奚同發以及南陽作家群部分作家、評論家齊聚一堂,從不同的角度研討了這匹文壇“黑馬”的4部長篇小說。著名作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李天岑出差在外,特派人送來書面發言。現將研討會紀要刊發如下(以發言先后為序),以饗讀者。【原標題:人間喜劇作家情 紙上乾坤心中歌——郝樹聲作品研討會紀要】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南陽日報 2008年4月4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