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河南魯山縣“中國墨子文化之鄉”、“中國墨子文化研究中心”,并舉行授牌儀式。
據魯山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魯山境內有墨子故里、墨子祠廟、墨子洞、墨子城、墨子著經閣等歷史遺跡20多處。有關墨子出生、宦跡、隱居、歸葬以及墨子與魯班的傳說故事、民間歌謠、諺語及民風民俗等內容更是豐富多彩。
2012年,魯山縣向中國民協申報“中國墨子文化之鄉”暨“中國墨子文化研究中心”。后中國民協通過組織專家考察論證,認為“魯山縣的墨子文化歷史背景獨特,遺跡遺存豐厚,典籍記載詳實,民間文化厚重鮮活,具有歷史的根源性和民間傳承的群眾性基礎”。今年1月24日,中國民協正式批示命名魯山縣為“中國墨子文化之鄉”,并在魯山縣建立“中國墨子文化研究中心”。
近年來,魯山縣突出加強墨子思想的保護和傳承,全力打造“墨子故里”的文化品牌。2011年成立墨子研究中心并先后出版了《墨子在中原》、《墨子魯陽人考論》、《墨子里籍考論》、《墨學與和諧世界》、《墨學與現代社會》等專著,積極開展對墨子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與宣傳。目前,魯山縣正積極籌建中原墨子文化產業園和墨子紀念館,促進墨子文化與魯山旅游深度融合,推動墨子文化持續發展。
墨子名翟,是戰國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和自然科學家。時至今日,魯山民間依然流傳著當初描寫墨子的歌謠,如“黑泥塑,墨子王,披頭發,大臉堂,橡殼眼,高鼻梁,一身黑衣明晃晃,皂角大刀別腰上;野雞翎,發里藏,肩上垮個萬寶囊。赤巴腳,奔走忙,天下污濁一掃光……”(完)(賈親親 胡耀華)【原標題:河南魯山被授予“中國墨子文化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