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是長垣人的福氣,我們租地時就與當地村民達成協議,只要政府不做其他規劃,我們就一直租下去,就是想把它原生態地保護起來。”周宗成說。
成功地將愛鳥者聯合起來
成功地將周宗成拉到環保大旗下,宋克明很有成就感,但宋克明的“能量”還遠不止于此,比如,他成功地將愛鳥者聯合了起來。
58歲的馬上任,是長垣縣惱里鎮侯馬占村人,也是宋克明建立的第一個鳥類保護站的義務巡查員。“原來沒有保護站時,經常會有一些不法分子來投毒捕鳥。最嚴重時,一天就把三四只船裝得滿滿的,運出去賣錢,天鵝、大雁、白鷺、白鶴都有。”
宋克明找到馬上任,建立起鳥類保護站后,情況很快就有所改變。“現在基本上看不到捕鳥的了”,而為了實現這一點,馬上任6年來不知寫了多少幅標語,每天也都要沿著黃河灘走走看看,一旦發現捕鳥者,設法制止,同時給宋克明打電話,商量對策。
宋克明是馬上任對付捕鳥者的底牌,因為宋克明是長垣縣的環保名人。而宋克明對付捕鳥者也自有一套——借助其會長的知名度,宋克明成功地聯合了當地派出所。
由長垣縣城東行約30公里,就是趙堤鎮,這里正在成為白鷺、白鶴等國家保護動物的天堂。
4月9日下午,閆強從儲藏室里拉出了近30張鳥網,還有捕鳥用的電瓶、變壓器等工具。“我們共收繳了50多張鳥網,處理了十幾個捕鳥人。”閆強說。
閆強是趙堤派出所的所長,2006年初,閆強攜趙堤派出所16名民警全部加入了長垣縣綠色未來環保協會,成為該協會會員。
2006年5月,趙堤派出所正式啟動了專項治理獵殺鳥類的行動。“前期收繳的鳥網多一些,后來越來越少,現在基本上沒有人再捕鳥了”,環保協會與派出所民警的聯合行動,收到了明顯的效果。2006年8月,當地媒體報道,趙堤鎮黃河濕地的白鷺多達上千只,真正地成為了鳥類天堂。
“一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斷提高公眾的參與性,環保才有出路。”宋克明說。從馬上任到閆強,再到趙堤派出所的全體民警,宋克明的愛鳥隊伍不斷壯大。
目前,宋克明已成功建成6個鳥類保護站。而長垣縣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目前的會員也已超出1000人,長垣縣作協、書協等單位均成為該協會團體會員。
“環保長征”會一直做下去
又是一年春天,宋克明再一次站到了中國環保大獎的領獎臺上。
在榮譽面前,宋克明顯出了他的農民本色,正如他在領獎臺上的發言——他要用一個農民的眼光,說說環保的事。
“不要寫我個人,這是集體的成績,是我們協會的榮譽。”宋克明反復提起環保協會,10多年的環保歷程,他充分認識到了團隊的重要性。去年,他甚至加入了由梁從誡先生創辦的“自然之友”,有機會去北京時,他也總要到“自然之友”、“地球村”等國內著名環保組織總部去看看。
2006年,榮獲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獎”后,宋克明去了趟日本,做環保考察并進行友好交流訪問。
“日本人的環境意識真的很讓人嘆服。”從日本回來后,宋克明最大的想法,就是把自己在日本的見聞和感受整理成文字,把日本在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體制等內容,介紹給自己的環保同仁。
回到長垣,宋克明又不得不面對眼前的現實。天然文巖渠的水又開始變黑了,村頭的一個廢坑被縣城一所學校的垃圾快填滿了,“若干年后,這些垃圾就會污染到地下水”,宋克明意識到了一個新問題——城市垃圾正在規模化地向農村轉移。
宋克明的視角開始變得更加寬泛,他不再將目光局限于關注黃河生態,他開始關注綠色生態,關注城市垃圾向農村轉移。他要掀起一場阻擊“城市垃圾向農村轉移”的環保風暴。當然,他目前最緊要的事,就是“把村頭的那個垃圾坑清理干凈”。
宋克明并不知道自己的明天會怎樣,他說“這是一個長征,會一直做下去”。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給下一代留一口干凈水,也留個活路。這不是嚇人,你可以想想,如果水都被污染了,人類就真沒活路了”。
讓宋克明欣慰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或正在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2006年是我國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轉折點,黨和政府確定了建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目標。”4月2日,在北京的領獎臺上,宋克明坦言,國家政策的轉型,讓他看到了希望。
宋克明關注環保大事記
2002年,創辦黃河流域第一家公益環保組織“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2003年至2005年在黃河灘區濕地建成6個鳥類保護站。
2005年,籌建我國第一家由民間組織實施的“黃河生態監護站”。
2005年,榮獲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獎”;次年,應邀到日本考察環保并進行友好交流訪問。
2006年,榮獲我國環保領域最高獎“地球獎”。
2007年,入選“2006杜邦環境新聞人物排行榜”,排名首位。
□記者黃濤實習生寧田甜文記者洪波圖
宋克明在寫愛鳥標語【原標題:宋克明:一個農民的“環保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