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叫葉欖,寓意橄欖樹的和平。他頭頂“中國地球獎”“中華慈善楷模”“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諸多光環。2012年起,他徒步環游中國,計劃用一年時間到中國50個城市,向國人宣傳“綠色餐桌”的理念。12月13日,葉欖繼續他的綠色之行,來到井岡山大學,為在校師生作了一場專題報告,宣傳生態和和諧理念,倡導“綠色餐桌”,呼吁大家攜手共建綠色和平家園。
這是時隔四年后,他再次接受本報專訪。
“綠色行者”葉欖
12月13日中午,記者如約在葉欖所住宿的地方再次見到了他。“您好,我叫葉欖,是一名環保志愿者,這次來到井岡山大學是專門宣傳‘綠色餐桌’的理念。”葉欖開門見山地向記者一行介紹自己。房間里,一個簡易的布包加上一個大號的旅行背包就是他全部的家當,葉欖說如今他每天都奔走于不同的城市宣傳他的“綠色餐桌”理念。他計劃用一年的時間到中國50個城市,向國人宣傳“綠色餐桌”的意義。
葉欖介紹,“綠色餐桌”活動的發起,和他在馬來西亞的一段經歷有關。“2011年,我在馬來西亞與慈濟基金會的義工人士接觸,他們300多人同時進餐,餐后沒有一點浪費,餐廳內外連一只泔水桶都找不到。這次經歷深深地震撼了我。被當地人稱為“環保元老”的濟玄先生對我說,‘惜飯’就是‘惜福’,而在中國目前存在很多大吃大喝的浪費現象。資料顯示,我國每年餐桌浪費達2000億元人民幣,夠2億中國人吃一年。自此,我決定以一己之力大力推廣‘綠色餐桌’。我要用一年時間走遍中國,所到之處不遺余力地向人們進行宣傳。”葉欖如是說。
記者見聞:環保成為他的本能
13日中午,記者跟隨葉欖一起吃午飯,真正體會到了他對環保事業的執著精神。葉欖是個素食主義者,點菜前,葉欖建議推行他的“綠色餐桌”理念,適度點菜,多素少葷。“我們一行7個人,以一人一菜,一桌一湯為標準,3葷3素外加一份素湯,這樣就足夠了!”葉欖說:“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每一盤菜都要經過種植、養殖、運輸、加工、烹飪等多道工序,因此我們一定要節約糧食,把碗里的飯菜吃干凈。”大伙兒一邊吃飯,葉欖一邊和大家交流,他還建議如果外出吃飯,一定要適度點菜,多素少葷,并說:“我吃飯一直是‘三光’政策:飯光、菜光、湯光。”
“我在宣傳的途中,發現我們國內好多接待的飯局上,有的時候一些菜連筷子都沒動就倒掉了,真的覺得十分痛心。”葉欖說,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多的浪費,才給了“地溝油”機會,如果我們每個人把每盤菜都吃完了,那些不法分子怎么用泔水來煉制“地溝油”呢?在葉欖的號召下,大伙兒都自覺地把碗里的飯菜吃得干干凈凈。葉欖說,環保已經成為了他的一種習慣,一種本能,就如自由呼吸一樣自然。
立志推廣“綠色餐桌”理念
“綠色餐桌”活動不只針對公務消費,也包括普通人的就餐。葉欖說,現在餐桌浪費現象太嚴重了,他希望通過推廣“綠色餐桌”活動,喚醒更多人的危機意識、資源意識。據介紹,“綠色餐桌”的理念是:低碳生活,素食先行;適度點菜,吃光打盡;多素少葷,健康一生;野生動物,遠離餐桌;公筷公勺,衛生干凈;食品安全,關系你我;禁煙減噪,清靜無害。
“您準備推廣到什么時候呢?”面對記者的提問,葉欖毫不猶豫地說:“我將用我這一輩子剩余的時間來做這件事。”葉欖說,“綠色餐桌”除了針對公務消費外,也包括普通老百姓平時的就餐行為,而這僅靠他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整個社會一起努力,他將用他后半生的時間,用盡一切辦法,讓這個理念深入人心。“宣傳‘綠色餐桌’是我下半輩子矢志不渝的事業。我的目標是讓13億中國人的餐桌綠起來。”葉欖說道。
除了愛好環保公益活動,葉欖也寫得一手好字,他的“一筆雙鉤”書法就堪稱一絕。趁著休息的間隙,葉欖用“一筆雙鉤”為吉安晚報的讀者熱情題寫吉安城市精神,展示了他的書法絕活。記者發現,他寫的時候不論字數多少,都是從上至下先寫出文字的左半邊雙鉤體,然后自下而上不斷筆寫出文字的右半邊雙鉤體,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記者手記:四年前,葉欖在記者辦公室拒絕用一次性紙杯,自帶杯子喝水,他說已堅持16年不用一次性紙杯、筷子;四年前,記者與葉欖共進午餐,當時只點了兩個菜,吃飯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光”,而且走前,記者被要求喝完了茶杯里的半杯茶水。四年來,記者成為葉欖的忠實“粉絲”,倡導節約,宣傳環保,并宣傳他的事跡和他的節約觀念,影響著身邊的人。但愿看到此文的讀者們千萬不要以為葉欖是在作秀,記者在作秀,而是要真正在生活中厲行節約,崇尚綠色,為推進“綠色餐桌”事業和綠色環保事業作出每一個市民個體應有的貢獻。那么,社會大家庭必將與自然和諧共生。記者李夏署、胡靜文/圖【原標題:讓13億國人的餐桌“綠”起來——著名環保人士葉欖到我市宣傳“綠色餐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