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國保”——劉青霞故居

2013/9/4 10:07:44 點擊數: 【字體:

“國保”——劉青霞故居


    一座好的建筑物就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從考古和歷史的角度考慮各個時代的建筑問題,實物得到保存就意味著各個時代所產生過的文化證據得到保存。前不久,我市劉青霞故居(含尉氏師古堂及劉宅西院)被國務院批準為“國保”。

    一、劉青霞事略

    劉青霞(1877—1923),原姓馬,河南安陽人,其父馬丕瑤曾任清江西巡撫、廣東巡撫、護理兩廣總督等職。她兄妹5人,其二哥馬吉樟辛亥革命時期任清廷湖北臬臺。劉青霞幼承家教,知書明理,擅詩能畫。光緒二十年(1894年)受家命嫁與尉氏縣大地主劉耀德為妻。

    尉氏劉家是中原地區有名的大地主、大財主。傳說劉家廣有土地,曾掛“雙千頃牌”,有“劉半縣”之稱。他家還在開封等15個縣城、市鎮開設有當鋪、錢莊等生意(劉家在開封的當鋪位于曹門大街路北,當鋪胡同南口東側,是一座傳統的四合院建筑,東部兩進院是主院,另有一個西偏院。高大的過車門樓西側臨街是門面房,全部清式建筑。現尚存主院后院東廂房五間)。尉氏劉家共分5門,劉耀德一門為獨支,故劉氏家族中數他占有的資產最多。只不過劉耀德沒有功名,用錢捐了一個四品銜的山西試用道,一直到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病歿,也沒有得到實授。劉青霞一生沒有生育,從20多歲開始守寡,抱養劉耀德之姐的初生嬰兒為子,取名劉鼎元。劉氏族人紛紛指責劉鼎元非劉青霞親生,為后來的家產之爭埋下了伏筆。

    劉青霞為人豁達、善良。丈夫病逝后,她曾捐地15頃(1500畝)設立“劉氏義莊”,凡劉氏族中6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從義莊支領小麥3斗(75市斤)。廢科舉后還曾為北京豫學堂捐銀3萬兩,被清政府誥封為“一品命婦”。

    20世紀初,劉青霞族孫劉恒泰及尉氏另外兩名留日學生回國,與劉青霞晤面,談到清廷腐敗,歐美列強欲瓜分中國等情況,劉青霞心為之動。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其二哥馬吉樟奉派赴日考察學務,劉青霞乃攜子及族孫劉恒泰等隨兄一同赴日。在日本東京,劉青霞與中國留日學生頻繁接觸,開始接受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加入了同盟會。曾為同盟會河南分部創辦的《河南》雜志捐款兩萬元,為《中國新女界》捐款6600元。劉青霞在日本居留半年后回國。

    劉青霞日本之行,奠定了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基礎。從此她把全部心力都傾注在推翻清朝和建立民國的事業上,她在尉氏縣創辦了河南省第一所私立女校——華英女校;復以巨資支援同盟會河南分部成立大河書社;辛亥革命河南起義時起義軍總司令張鐘端是她在日本東京就結識的朋友和同志,這次起義她又有巨額捐助;她還拿出9000兩白銀在賈魯河上修筑歇馬營大石橋一座,造福鄉里,贏得了群眾的稱贊。

    劉青霞資助辛亥革命的種種行動,在當時自然會遭到社會上黑惡勢力及劉氏族人的詆毀和反對,為了給父兄避嫌,她毅然去掉本姓直名劉青霞(按當時習俗,女性婚后要將夫姓冠于本姓之前,劉青霞應名劉馬青霞)。辛亥革命成功后,劉青霞政治聲望提高,與秋瑾齊名,有“南秋北劉”之譽。曾被推選為北京女子學務維持會會長、北京女子參政同盟會會長和河南國民捐總理等榮譽職務。但她散盡家財資助革命的行徑始終不為劉氏族人所理解,他們對劉青霞極盡攻擊之能事,甚至不惜挑起訴訟。民國二年(1913年)劉青霞親赴上海晉見孫中山先生(是時孫中山先生已交卸總統職務。擔任全國鐵路督辦),表示愿將全部家產捐獻國家,作建設鐵路之用。孫雖嘉納其意,但終因轉辦費時,又正值南北分裂,未得成功。直到1922年馮玉祥第一次督豫時,經馮玉祥批示“與其族人爭訟,不如收歸公有”,劉家的大部分財產方得以歸公,移作河南辦學經費之用。處理完劉家財產后,劉青霞恢復姓氏馬,轉回安陽娘家居住。1923年死于娘家祖籍安陽宅中,年僅47歲。

    二、尉氏劉青霞故居——師古堂和劉家西院

    尉氏縣城內師古堂(東院)及西院,原是劉青霞丈夫劉耀德莊園中的一部分,原占地12700平方米,是一座奢華、雄偉的大型四合式建筑群,全盛時有房300余間,一排三座插花、走獸大門,門前出有平臺,臺前是存放車轎和拴馬的廣場,廣場東西兩端是兩個走車大門,通往縣城東西大街。師古堂是劉青霞生前居住的地方,原為三進院。現存的主院內三面是樓,有房36間,是一個全部使用水磨磚砌有廊廈的天井院。檐下透雕花磚裝飾,青瓦高疊脊出獸,下層木柱出檐一周,大亮窗,室內雕花木隔扇,中間樓梯可直蹬上層,是清末時期北方民居四合院式建筑和當時衙署建筑格式的混合體,是劉家莊園中最好的一個小建筑群。這個小建筑群也可以視作是清末民初建筑風格轉化時期的典型之作。

    過去的師古堂各院中均有花木怪石裝點,牡丹、桂花、丁香、蠟梅四時芳香,目前僅存劉青霞親自栽種的蠟梅一株,長勢尚好。

    尉氏縣城西大街至后新街之間還保留有劉家的另一處故居。有兩個客廳,三個院落,共88間房。這三個院落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通連,整個建筑風格和東院“師古堂”基本相同,只是部分房屋已經塌損,亟待修整。

    三、開封劉青霞故居

    開封劉青霞故居位于劉家胡同,坐北向南,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年)是典型的并排兩座三進四合院。左右對稱,共6個小院構成的一個整體,共有房70余間。東西兩宅各有大門,互不統屬,僅有一耳室相連,亦多年沒有使用。院后是一座花園,將東西兩宅連為一體。以東宅的三進院為例,該院南北長75.6米,東西寬26.8米,建筑布局以上房中軸為主線,左右對稱,層次分明,布局嚴謹,是一座封閉式的四合院建筑。大門偏左,以左側下角配房的山墻頭作照壁。大門脊高7米、檐高4.8米,高出臨街南屋脊頂,看起來頗有氣勢。且磨磚雕花,做工精細。原有四步石階,現因街道地基抬高,石階已被埋沒,整個建筑從南向北,房屋檐口與屋脊逐步升高,中廳脊高于配房脊,主次十分明顯。最后的第三進院為正宅,正廳五大間(前兩進為三間),東西廂房雖然也是三間但面闊均較一、二進院稍寬,同樣可以讓人感到主次的不同,整個院落除了沿這條中軸線可直至上房外,院東側還有一條貫通南北的通道直達后花園。

    劉家宅院房屋檐、廊、柱、隔、門、窗多為木制,雖說不上雕梁畫棟,卻也有不少木雕,楣子及花牙,堅實牢固,門敞窗明。加上清一色的青磚,配以疊瓦花脊、墀頭、檐板、磚雕等飾件。碧玉素裹、雅而不俗,確是一座頗有特色的建筑群。電影《好漢馬龍》《李師師》《黃河東流去》《完美女人》都曾在這里拍攝。它和一般四合院稍有差異的是它所有房屋都有前廊,遇有陰雨天氣,可以不用雨具互相走動,又有點南方的建筑風格,北方并不多見。

    劉青霞故居大門對過路南的一座四合小獨院,進門西拐,西房為正室,是劉家兩宅院的附屬部分。它可能是招待親友住宿或傭人居住的地方,其房屋建筑,構造格式和北院大致相同。在這里還需要附帶說明的一點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這里曾有馬家宅院的說法,為此筆者走訪曾在這附近居住過的人家,他們說劉青霞欲將財產充公,遭到劉氏族人反對,竟至成訟,氣急之下她恢復馬青霞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汴梁晚報 2006-07-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