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拖拉機產品是我一生所鐘愛的事業,能為此作出貢獻是我一生的幸福。金錢和物質對人而言是很重要,但人是講感情、講精神的。一拖培養了我,是一拖給我搭建了能充分展示自身能力的平臺。我不是見利忘義的人,我要為一拖的持續發展作出最大的貢獻。
人物簡介:
李繼光,中國一拖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2005年中國一拖“勞動模范”,2006年河南省及洛陽市“優秀共產黨員”、洛陽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05—2006年度河南省省管企業“勞動模范”;2008年度中國一拖 “十佳創新標兵”,2009年河南省“勞動模范”,201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李繼光的同事總結李繼光有“三好”:技術好、人緣好、家庭好,所以同事們戲稱他是“三好男人”。
今年43歲的李繼光出生于洛陽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幼時的農村生活讓他立志要讓千千萬萬的農民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累。17歲那年,李繼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吉林工業大學,學的就是拖拉機設計。
1984年,李繼光畢業后分配到洛陽拖拉機研究所,先是研究拖拉機底盤和行走系統,后來開始做中小馬力拖拉機的整機開發。選擇中小馬力拖拉機為研究方向,李繼光是有想法的。那時,我國大部分普通農村家庭還買不起大馬力拖拉機,尤其在耕地還比較分散的地方,大馬力拖拉機顯得不夠經濟。為了讓更多的農村家庭早日實現農業機械化,李繼光選擇了中小馬力拖拉機為方向。1994年,洛陽拖拉機研究所并入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一拖),李繼光繼續堅持這個研究方向。
經過20多年的研發實踐,李繼光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由他負責并參與設計的多種拖拉機產品,讓無數普通農民擺脫了繁重的體力勞動,走上了致富道路,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003年至今,由李繼光主持開發并負責整機總體設計的東方紅-200P、MS25/35、SA20/28、SG18/28系列拖拉機和東方紅小康盼系列拖拉機等新產品多達幾十種,推向市場后,深得用戶青睞,實現銷售20多萬臺,新增產值30多億元。
追逐:從“低”到“高”
上世紀80年代初,為了激發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土地被分成條條塊塊的責任田,大馬力拖拉機一時沒有了用武之地。當時,作為農機龍頭企業的中國一拖,率先開發了東方紅—150型小四輪,李繼光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正好是這個產品剛剛投放市場不久。
現在看來,這款被譽為中國小輪拖“鼻祖”的產品,其實相當簡易,這也和當時的實際情況有關。農民們的要求是:“盡量便宜,最好是一頭牛的價格;馬力夠大,最好能趕上兩頭牛的力氣。”這就造成了這款產品的技術門檻相當低。當時有媒體描述,“隨便支個馬扎,普通農民都能組裝一臺”。火熱的市場需求刺激全國各地的拖拉機廠紛紛上馬小輪拖,價格戰成為各個企業競爭的首選策略。
而對中國一拖這樣的大型國企來說,打“價格戰”顯然不是長項,東方紅小輪拖的產量逐年下滑。此時,在該研究領域已摸打多年的李繼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已經看到,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同時,市場需求也在悄然變化。靠第一代東方紅小輪拖實現致富夢想的農民,開始需要更大馬力的拖拉機;而正準備踏上致富路的農民,也對小輪拖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必須盡快對小輪拖進行技術升級。怎樣讓中國一拖的小輪拖繼續擁有旺盛的生命力?答案也是技術升級。李繼光很快承擔了這一使命。李繼光說:“一拖要滿足廣大農民用戶的需要,就必須不斷地去創新設計,無數農民在看著我們,幾萬職工也在看著我們,我們要為產品負責任。”
自此,李繼光在中小馬力輪拖領域開始了他從“低”到“高”的技術創新之旅。
六個月做完兩三年的事
2005年3月,作為課題負責人,李繼光帶領課題組的成員開始了東方紅-MS25/35系列拖拉機新產品的設計工作。在設計初期,相關營銷部門和制造部門提出了“當年設計、當年試制、當年批量生產”的要求,這在以前少有先例。李繼光的肩頭壓上了一副沉甸甸的擔子。
李繼光深入市場調查了解產品的需求、銷售情況、使用情況以及用戶的各種反饋信息,掌握了詳盡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分析研究了當時國外的最新技術,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了一份細致翔實的市場分析報告,為這款新產品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為該系列拖拉機整機總設計師,李繼光既要考慮產品技術的先進性和特色,還要考慮到市場的具體需求;不僅要控制成本,還要讓產品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效益。他結合已有的理論知識,大膽采用柔性設計理念,突破傳統設計方法,將先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極大地提高了設計效率和效果。
在圖紙設計階段,李繼光帶領課題組成員日夜奮戰。經常為了一個設計問題廢寢忘食,工作到深夜。在他的帶動和感召下,課題組的成員全力投入各自的工作,僅用不到六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該系列8種基本型、6種發動機配套、共58組總成部件,繪制了近千張零部件圖紙——這是過去需要兩三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圖紙設計剛剛完成,李繼光就又投入到新產品的試制工作中。時值七、八月酷暑時節,李繼光每天要在設計室與生產現場往返好幾趟,為了不放過試制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李繼光每天都要緊盯裝車現場,甚至與生產一線工人一起干活。作為產品總設計師,李繼光甚至親自動手裝車,這成為生產線上的一道“風景”。
多年來,“東方紅”已經贏得了廣大用戶的信任,所以這款產品在試制階段就有用戶在等著購買。然而就在整機裝配完成,大家剛松一口氣的時候,試車過程中,傳動系突然出現異常響聲,這讓李繼光又繃緊了弦。用戶急切的目光始終刻在李繼光的腦海中,于是他在生產現場連續盯了三天,天天晚上干到半夜。終于在一天晚上找到了問題,而此時他已筋疲力盡,滿身油膩與汗水……
四個月創造的奇跡
在對東方紅小輪拖進行升級的過程中,李繼光越來越覺得,在原有產品基礎上進行創新已經無法適應實際情況,有必要對這一產品進行全新設計。
原來,為追求低成本,傳統的小輪拖使用皮帶傳動結構,但隨著用戶夠買力的提高,用戶更加重視產品的性能、質量和舒適性。因此,用全新的結構來實現新的技術突破就勢在必行。
2006年初,為了解決我國保有量最大的小型皮帶傳統拖拉機能耗高、噪聲大、污染嚴重、整機技術落后等問題,實現對該產品的全面更新換代,李繼光開始主持開發中國一拖重點項目東方紅-SA20/28系列直聯傳動拖拉機。該項目主要成果后來還被列為國家科技支撐項目。
變皮帶傳動為直聯傳動、小輪拖應用大輪拖的傳動結構,這在國內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李繼光帶領課題組創造性地設計了新型傳動系,實現了傳統橫置結構向縱置結構的突破。整機既有普通縱置底盤的可靠性和先進性,也能充分利用現有機型資源。新產品可選裝東方紅150~180系列拖拉機及類似機型的很多零部件和配套件,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緩解配套壓力,投入少見效快,方便向全國推廣。該傳動系結構為國內首創,因此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更讓人驚嘆的是該系列產品推出的速度:從設計到產品下線,僅用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創造了拖拉機系列新產品開發的新速度。
2006年至2007年,李繼光又投入到中國一拖重點項目東方紅-SG18/28系列拖拉機設計開發工作中。該項目的開發對中國一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目標用戶定位在國內高端用戶及歐美普通家庭用戶。在設計初期,中國一拖就提出“該系列拖拉機整機性能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要求,既能滿足國內高端的需求,又要滿足出口外銷的要求。
這次設計,起點高、難點多、任務重。像往常一樣,李繼光帶領課題組又一次迎難而上,所不同的是,加入更多“創新”因素。他把自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術大膽應用到產品開發設計中,在設計中大量運用先進的計算機三維技術和分析技術,采用國際先進設計理念和先進設計方法,使系列產品在設計之初就達到高標準、高性能的最優化配置。課題組僅用六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該系列4種基本型、共40組總成部件的設計,又一次創造了拖拉機設計開發的奇跡。
“三好”男人
李繼光的同事總結李繼光有“三好”:技術好,人緣好,家庭好。所以同事們戲稱他是“三好男人”。
李繼光所在部門的副部長欒新立說:“在技術上,李繼光沒的說,頂呱呱,人緣也好。他人很開朗,能歌善舞,空閑時積極參與單位的文體活動,所以同事們都很喜歡他。” “李繼光不光技術好,人也很熱心,誰有問題請教他,他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毫無保留。”同事曹六建評價李繼光說,“他還有一點我也很佩服。作為一名設計人員,他其實沒有必要盯在生產一線。但一有問題,他馬上就會出現在生產現場。”
除承擔產品開發,李繼光還積極投身中國一拖“崗位創新、崗位創效”活動,有許多成果獲得獎勵。2008年,李繼光利用業余時間,撰寫了3篇近6萬字的關于國內外中輪拖最新技術以及整機總體布置設計的講稿,多次為裝配廠的技術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對產品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引導作用。
李繼光的“好”有口皆碑,但更讓人佩服的是他工作干得好,家庭照顧得也很好。“他在家里是真正的頂梁柱。愛人在學校當老師,經常加班,有時候周末也休息不了,孩子的教育等許多事需要他操心,但他都處理得很好。”李繼光的同事耿亞菲說:“李繼光是個好丈夫、好父親,但最讓我們感動的,他還是個好兒子。老母親患病在床六年,大小便失禁,他每天為老人端水喂飯,擦洗身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直到母親去世。一個男同志能做到這些,真的讓我們很感動。”
好員工、好同事、好兒子、好丈夫,一個人做到任何一個“好”都不算太難,但這么多“好”加到一個人身上,就真的難能可貴了。對此,李繼光說:“母親從小就對我要求很嚴格。她老人家常說,不希望我能做多么偉大的人,但一定要做一個有良心、愛事業、愛家庭的人。也正是這,才讓我有了一些成績。”
是金子,就會閃光,“三好”男人李繼光引得許多企業紛紛拋來“橄欖枝”。然而,李繼光不為所動,他說:“人要有職業精神,要忠于自己的職業理想。”經常有中國一拖內部企業邀請他去當部門領導,他也謝絕了,他說:“我的職業理想是設計,現在的崗位對我而言,已經是足夠大的創造舞臺了。”
“搞拖拉機是我一生鐘愛的事業,能為此做出貢獻是我一生的幸福。”這是李繼光最常說的一句話。 (本報記者 張少晨 通訊員 張智磊)【原標題:“三好男人”李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