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警惕能源消費“準美國模式”(2)
2013/9/18 10:10:4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盡快轉變發展模式
與歐洲日本相比,目前中國人均能耗已達2.6億噸標準煤,人均排放為每人每年6噸二氧化碳,已逼近日歐水平。
更嚴重的是,杜祥琬指出,日歐等國的經濟發展已經趨于穩定,而中國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在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增加,“按現在的趨勢預計,中國很快會超過日本和歐洲的人均能耗與排放。而按照這類發達國家的模式,我們的人均能耗已經只有不到一倍的發展空間了。”
如今中國地方政府多以發達國家的能耗與排放的平均水平作為對比標桿,但杜祥琬認為,不能采用這種對比方法因為這種平均法是將兩類發展模式做一種 “大平均”。“如果用這種數據做標桿,我們的能耗和標準很快會超過第二類國家,成為"準美國高碳模式",這是中國目前面臨的現實危險。”
他指出,如果現在轉變發展模式還來得及,但形勢已經很嚴峻,再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會非常危險。
由于中國經濟發展的時間較晚,相比之下具有一定的后發優勢,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如節能與降低能耗的技術等,還能利用可再生能源與核能等非化石能源。
杜祥琬說:“十八大提出要依照國情、走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更強調生態文明建設,這是非常正確的。”
他表示,“兩難對立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觀點必須先改變。“要從兩難變成雙贏。但好說不好做。中國現在并沒有真正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還是在延續高能耗發展的老路徑。盡管暫時還未超過發達國家,但處理不好或許很快會超過第二類發達國家的水平,一定要警惕這些危險。”
近年來,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呈現直線上升趨勢,2012年消費36.2億噸標準煤。盡管2012年是中國近10年經濟增速最低的一年,但仍比2011年多出1.4億噸標準煤,能源總量控制所面臨的壓力非常嚴峻。
杜祥琬指出,能源總量增長迅速主要源自高耗能產業的擴張,一旦高耗能產業不再快速增長,能源消費總量增長的趨勢便會相應得到抑制。“調整結構就是抑制這些高耗能產業的發展,向服務型行業轉型。”【原標題:杜祥琬:警惕能源消費“準美國模式”】
103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