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華偉圓了孩子們的求學夢
2013/10/9 10:12:0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正陽縣油坊店鄉趙店村尚馮莊育新小學校長梅華偉歷經3年,投資118萬元,負債36萬元,在自家的責任田里蓋起一所占地5000平方米的2層26間寄宿式教學樓,結束了該村沒有教學樓的歷史,圓了方圓幾十里孩子們的求學夢。
再窮不能窮教育
2012年4月16日,正陽縣教體局局長王樹林到油坊店鄉趙店村尚馮莊育新小學視察工作,看到400多名留守兒童在教學樓里安靜地學習,他激動地對梅華偉說:“因為你的不懈努力,這方圓幾十里的孩子都有了舒適的學習環境。”
梅華偉的家鄉在正陽縣油坊店鄉趙店村,素有雞鳴聽三鄉之稱。趙店村附近的鄉村孫莊、陳沖、雷崗、高湖、甘樓、魏龔和謝寨村有8000多名村民,近千名適齡兒童。而處于中心位置的趙店村,多年來一直沒有一所教學樓。
1997年,高中畢業不久,25歲的梅華偉決心在教育方面為家鄉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一無資金,二無場地,三無辦學經驗,你有啥資格辦學?”妻子龔巧云撇嘴說。
“當時確實沒啥積蓄,但再窮不能窮教育,沒有條件咱創造條件也要上。”梅華偉說。
梅華偉的舉動得到了鄉親們的擁護,更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同年2月,他和堂兄梅征華籌資2萬多元,蓋了12間瓦房當校舍,開辦學前班至六年級共七個班級,命名為尚馮莊育新小學。出乎梅華偉預料的是,當年他就收到了150名學生。10年來,梅華偉兢兢業業工作,他的付出得到了教育部門的肯定。
大家都很佩服他
隨著留守兒童的增加,加上原來的校舍已經破舊,1997年,梅華偉決定改建教學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件事,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梅華偉說。
梅華偉在自家的18畝責任田里劃出近8畝地,和堂兄梅征華、弟弟梅花波每人投資20萬元,于 2007年10月破土建寄宿式新校區。但就在工程要封頂時,由于資金投入不足,梅征華和梅花波打了退堂鼓。
為了孩子們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在妻子的鼎力支持下,梅華偉咬牙將自己的樓房以6萬元的價格賣了,又到鄉信用社貸款25萬元。2008年11月,教學樓封頂了。
教學樓竣工了,宿舍建好了,餐廳建成了,路面硬化了。為了抬高5000平方米的場地,梅華偉和妻子不分晝夜地拉了1000多架子車土;新校區的空地需要填平,他又一鼓作氣,拉了200多架子車土。這一共節省資金2萬多元。
建校3年來,梅華偉吃住在工地,學會了壘墻、水泥配料等,連建房的工人都說他是位 “好把式”。2010年1月,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新校區落成。
“3年來的日日夜夜,一千多天的辛辛苦苦,我們油坊店鄉趙店村的第一座教學樓終于竣工了。鄉親們激動,孩子們歡呼,多少代人的夢想實現了。大家都很佩服他。”正陽縣油坊店鄉趙店村支部書記余高舉告訴記者。
400多名留守兒童的新希望
為了幫助更多留守兒童,梅華偉在學校附近掛起“殘疾兒童和孤兒免費就學”的牌子。這牌子一掛就是15年。
王店村耳聾男孩王偉入學4年來,一切費用全免,家長實在過意不去,執意拿出100元錢,被梅華偉婉拒了。李莊的15歲女孩王寧,父親病故,母親改嫁,與外婆相依為命。王寧上學沒有拿過一分錢。15年來,梅華偉先后為學生免去7000多元費用。
為了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梅華偉象征性地收取300元學費。留守兒童甘雪兵有尿床的毛病,梅華偉將手機定時,每3個小時喊他一次。轉校時,甘雪兵拉著梅華偉的衣角不愿走。
梅花香自苦寒來,15年來,從育新小學走出來的1000多名學生中,有41名先后考上了長春工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河南大學等高等院校。
“讓400多名留守兒童揪心的是通往學校的一條900米長的土路,阻礙了更多留守兒童接受教育,希望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幫助我們解決一下。”談起育新小學的未來,村支部書記余高舉說。
梅華偉告訴記者:“為了蓋教學樓,我的20多萬元貸款到現在還沒有還清,實在沒能力修這條路了。我們對這條路也沒有抱太大的想法,下雨時只要不再深一腳淺一腳踩泥巴就行。”
“我們將積極和教育部門溝通,改善路況,使趙店村的孩子們盡快接受義務教育。”正陽縣油坊店鄉黨委書記馮偉說!驹瓨祟}:梅華偉圓了孩子們的求學夢】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駐馬店網 201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