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在伊濱區龐村鎮西龐村草店小學,今年34歲的馬俊國不僅剪得一手好剪紙,還辦起了剪紙特色班,將這門傳統藝術傳承下去。
1993年,馬俊國到洛陽第三師范學校念書。馬俊國說:“當時我的老師李笑白就在剪紙界很有名氣,是中國剪紙學會的理事,技藝精湛。一張紅紙在他手里沒一會兒就變成了一件藝術品,從那時起我就喜歡上這門藝術了。”
畢業后,馬俊國被分配到偃師市高龍鎮大屯小學教學,教課之余,他念念不忘的還是剪紙。為了更好地學習剪紙藝術,他報名參加了河南師范大學大專函授美術專業班,之后又到洛陽師范學院美術專業進修。
有了一定的美術功底后,馬俊國的剪紙技藝提升很快。他鉆研出了用刻刀開口、剪刀鏤空的剪紙方法,還自創了套色剪紙背染法。他可以把物體的形態把握得很到位,人物表情栩栩如生。
2008年,馬俊國被調到伊濱區龐村鎮西龐村草店小學當校長,這時他的剪紙技藝已比較成熟。“一次我教美術課,發現孩子們對剪紙很感興趣,我就想為何不教孩子們剪紙呢?”一番準備后,馬俊國把剪紙引入了學校的美術課堂,辦起了剪紙特色班,還成立了剪紙興趣小組。“我經常和孩子們說,剪紙如做人。剪紙最忌心浮氣躁,只要一個地方沒有剪到位,之前所有的心血、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所以更需要細心、用心、耐心。”馬俊國說。
談起剪紙特色班成立這5年,馬俊國感慨萬千:“上剪紙課時,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總能打動我,我不僅在教他們,自己也在不斷學習著。希望傳統藝術能一代代傳承下去,不斷發揚光大。”本報記者 劉冰 通訊員 苗君甫 文/圖【原標題:馬俊國和他的剪紙特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