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還沒有弄清楚,我在想,以后等他們回來會了解到,我看他們找到雪崩的時候,我的印象還沒有接觸,按理說繩子都是連著的,順著找,還可以……
主持人:可能是有單獨行動的情況。
王富洲:這個就不清楚了,這種情況下,過去我們登希夏邦馬的路線,都在六千那塊接觸,否則危險性太大。上面鋪了很厚的雪,不知道哪里有暗的裂縫,隨時都可能掉下去,接觸了還有保護性。過去64年,我們登希夏邦馬的路,我的看法是必須接觸的,只有接觸安全性更大一些。
主持人:您剛才說的就是經驗之談了,因為您是登過希夏邦馬的,也有攀登珠峰的經驗。這次的事件,很多網友提出一個觀點,這次山鷹社組織攀登雪山,是大學生們有這個探險的精神,但是還是缺少一些經驗,這次的悲劇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點冒進造成的,這個觀點您是什么樣的看法?
王富洲:在首都大學的院校里面,山鷹社還是成立得比較早的,從他們過去登山的經歷,比較起來,還是有一定的經驗和實力,這個季節,安排在這個時候,在雨季登希夏邦馬,難度是大一些,如果選擇一個比較好的季節,降雨比較少,山上的雪不是那么厚,山上的雪一厚,雪崩的可能性就大,雨季雪崩的次數就多。我的看法,他不是說一定會發生犧牲人命的危險,但是對這個山,對他們整個人員的組織,畢竟還是年輕一些。在雨季的時候登希夏邦馬,時間還不太好。
主持人:就是說還是和經驗有一定的關系。
王富洲:經驗,包括物資準備,組織一些物資,根據他們的情況,物資準備還應該更充分一些,下面還要有接應的能力和安排。我是不知道他們具體的組織情況怎么樣了,對高山上的各種危險應變能力,畢竟還欠缺一些。
網友:大學生社團組織學生們登山,因為學生嘛,職責主要是學習,而且登雪山這個活動不是一般人都能夠從事的,像您說的,需要有充分的經驗,對山峰的了解,知識的準備工作也要比較充分,山鷹社成立的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他們具備這種能力培訓大學生們達到攀登雪山的所必要的標準嗎?他們具備這樣的素質嗎?
王富洲:剛才我講了,他們成立的年頭也比較早了,而且也登了十好幾座雪山,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有一定的能力。因為學生登山隊,由于畢業了,分配工作什么的,人員的更替變化也比較大,有一些個別的,有一些有經驗的人,但是必然也都分配工作了,走了,這對他們不能說不產生影響。如果作為一個隊伍,老是這些人,經驗就更豐富了,但是人員的更新比較大,從整個社團來講,年頭很長了,也登了十幾座雪山,但是幾十米經常登山的人,有的可能時間都很短,時間很短,就缺乏戰斗力,特別是缺乏集體的戰斗能力。
但是他們登這個,如果說天氣好,路線選擇得好,物資準備得充分,那他也不一定出現這樣的事情,這里面的條件都是互相連帶的。我的看法,作為學生,作為業余的登山愛好者,不要登山必須登頂,只要一來必須成功。不像我們過去登山,那是國家給的任務,必須要把珠穆朗瑪踩在腳下,賀老總給我們的指示嘛,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只能前進,不能后退,那是一定要把珠穆朗瑪踩在腳下,是我們剛解放,我們中國人的志氣,特別是前蘇聯有一些專家,想看我們的笑話,我們要爭氣,甩掉洋拐棍,有你我們登得上,沒有你我們照樣登。珠穆朗瑪那時候還有一些糾紛的問題,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現在的登山,都是作為一個群眾愛好,作為個人,是鍛煉自己,在某些方面來講,還是一種體育與娛樂、鍛煉,沒必要在壞天氣里面,在條件不是那么充分的時候玩命,登上去就登,登不上去,咱們要到高原鍛煉自己嘛,如果感覺登的過程當中,天氣條件不好,雪那么厚,有雪崩的危險不能登山。過去我們登山,下幾天雪以后,第二天絕對不能登山的,要雪沉一沉,如果要登,一般都是早上,太陽沒出來的時候,雪崩要通過去,而且要快速過。學校里的這些孩子們,為了這種愛好,這種鍛煉,當然對自己也是意志品質的鍛煉,但是沒必要作為完成死命令,完成任務一樣冒著很大的危險去登山,我是這種想法,今年沒登上,明年再來嘛。特別是大學生一定要在絕對安全的情況下,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登山。
我不知道他們偵查過沒有,看天氣不好,先做個偵查,做個了解,我明年再來嘛,把整個情況都了解清楚。這是作為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
網友:我認識王富洲叔叔,我父親是曾經和您一起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隊友,對于老一輩的國家登山運動員,我非常敬佩,因為當時是國家的一項重大任務,都是以一項事業來看待登山運動。學生們學業并沒有完成,不是為了個人的理想去征服自然,請問學生登山是否還有意義,是否還值得提倡?北大的學生年輕的生命換來了什么?您對他們的這種冒險的精神有什么建議,有什么忠告?謝謝您回答我的問題,祝您身體健康。
王富洲:過去參加登山的有很多了,我不知道這位朋友姓什么,但是他提的這個問題我感覺過去,在我們國家登山里面也是有兩個階段,一個階段,在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那都是創記錄,執行國家的任務。現在多數為理想和愛好,為了鍛煉自己,為了了解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考驗來參加登山的。學生登山,我的想法不是不可以,但是最好是量力而行,減少一些攀比性,不是說你今年登這個,明年我超過你,減少這種想法,多增加一些現在的熱愛大自然,經受大自然的考驗,鍛煉意志品質,甚至是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熱愛自然的這種品質。畢竟還是學習嘛,以學為主。
過去我們登山的時候,我參加登山,由于是國家任務,從幾個方面選的,一個就是各大專院校的應屆畢業生,當年畢業的學生里面挑的,那時候有好多學校,我是從北京地質學院里面挑的,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從這些學校里面挑的,當然還有一些科研機關。再一個,就是部隊,部隊要開展登山運動,培養偵察兵,保衛國家。再一個是各個產業工會,這些工會里也是需要開展這個,那是為了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也是沒有畢業的學生里面少選,都是從已經畢業的學生里面選。
但是學生有這樣的興趣愛好,特別是登雪山,七千米以上的高山,屬于探險性的這種山,少搞一些,而且想登,也要各方面都做好充分的準備,物資上的、思想上的,包括對山的資料上的準備,要準備得特別充分,個人身體上的準備。這是我個人看法,不要一哄而上,你搞個八千,他也搞一個八千,結果準備得還不充分,容易出事。
網友:您剛才講到登山是一項非常具有冒險性的活動,您當年是怎樣從事登山運動的?
王富洲:我正好趕上中國和蘇聯要聯合攀登珠穆朗瑪,那時候蘇共中央跟中共中央寫封信,要求兩國聯合組織隊伍攀登珠穆朗瑪。因為珠穆朗瑪在咱們中國,蘇聯沒有,蘇聯的最高峰就是七千多公尺,什么斯大林峰、列寧峰,都是七千多,他們的運動員要攀登珠穆朗瑪,要和我們聯合。中央就同意了這個活動,就要組織隊伍,這個隊伍就是剛才我說的幾個方面,一個是大專院校,科研機關,一個是部隊,一個是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