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濤是被“敲打”大的
海濤善于自我“敲打”,可并非天生就如此覺悟。
小時候,海濤是村里的“孩子王”,有一次,他與村里的孩子生氣,那孩子吵著突然冒出一句:“你爸干著支書哩,連個房子都沒,還給我能球啥?”
一句話把海濤鬧了個大紅臉,他扭頭跑回家委屈地問父親:“你當支書,咱家連個房都蓋不上,人家都看不起咱。”
看著“小大人”似的海濤,父親把他拉到懷里,說:“這都是誰給你說的?當支書就得比別人住得好?當干部,不能想著沾光。”
“從我記事起,父親幾乎每天都是早出晚歸,一身土一腳泥。雖然這么忙,可家里卻一直沒有自己的房子,全家人擠在一間租來的破房里,一兩年就得搬一次家。”在孟電集團范海濤寬敞的辦公室內,他依然對這段往事難以忘懷,“后來才明白,父親忙的是工作,誰家有事都要伸手幫忙。”
說起出身,范海濤可謂“根正苗紅”,他出生在村黨支部書記世家,父親范清榮、母親顧族榮,先后任南李莊村黨支部書記。范清榮是當地的“老典型”,現資產達53億的孟電集團便是他一手創辦,曾榮獲全國勞模稱號。
一天,母親顧族榮在屋里收拾東西,忽然,海濤一句“我跟你拼了!”傳進她耳朵,“才十來歲就說出這樣的話。”顧族榮拿著棍子就沖向海濤……平時,顧族榮交代孩子出門、在校不準惹事,一旦海濤與外面孩子爭斗,顧族榮不管怨不怨自家孩子,先拿棍將他敲打一頓。
“孩子要嬌,也要敲。不敲,就不知道天高地厚。”顧族榮說。
后來有了自己的孩子,范海濤也不忘“敲打”,連兒子長大后都問海濤,“爸,你記不記得打過我多少次?”
海濤的兒子曾在輝縣市發改委工作,一次,海濤與市領導接觸,聽說市里有個基層鍛煉計劃時當即提出,“能不能把孩子弄到最窮最艱苦的地方?我給錢給物,都不如給他能力,他都二十好幾了,沒有這種社會擔當可不行。”海濤說。
最后,兒子被弄到輝縣貧困的拍石頭鄉山區。
其實,海濤也是這樣過來的。80年代,海濤在縣水泥廠上班,拉裝滿石膏的平車,一天36車。母親拆洗他的棉衣時,邊拆邊哭:“孩兒啊,棉衣都板結了,這得流多少汗啊?”
1992年,全省公安系統招考,他通過考試轉正,1996年,他調到輝縣特巡警大隊,并一步步升任到大隊長。
這個崗位,被海濤視為成長中的“重大轉折”。
在這個崗位,特巡警大隊收獲了不少榮譽,每年光錦旗就收到100多面,海濤深深地感到,“幫群眾解決困難,得到群眾認可、贊揚,成就感很強。”
2002年,范海濤進入孟電集團擔任總經理,歷經企業改制、壯大。2008年,他擔任南李莊村黨支部書記,歷經舊村、新村。
不同的角色,海濤都一如既往地承擔著責任,延續著助人的快樂。
第二章:舍與得
“只要舍了,肯定會有得,只是分大得和小得。有一部分舍,表面上看沒有直接回報到企業,沒有小得,但回報到社會了,這是大得;關心群眾,群眾才會支持,沒有這種大環境就沒有企業的小環境,沒有這種大得,企業就沒有小得。這個賬要算好。”——范海濤
為何要拿自家的錢
給別人蓋新房?
10月15日,輝縣雨過天晴,湛藍天空下的南李莊,一排排紅墻藍頂的別墅,在綠樹香果的掩映下,顯得格外靜謐、溫馨。這是范海濤為全體351戶南李莊村民免費蓋的別墅。
中午開飯前,范海濤想到南李莊幸福院看看老人,“我每次去看到老人們高高興興,回來就會開心好幾天。”
對這個幸福老人院,海濤“門清兒”:老人年齡大,兩個人一個房間,可以相互照應下;老人身子軟,餐廳配的都是高凳子,老人坐上去吃飯不費勁;桌子是四方桌,老人平時可以一起打打牌解悶兒。
村里規定,年滿70歲老人,都可以來幸福院居住,但需要子女每月交幾百元錢。“這些錢不是村里承擔不起,這些錢是讓子女記得盡孝。”海濤解釋。
南李莊與海濤的家庭連接了半個世紀: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范海濤的父親是“老支書”,90年代母親又接任兩年。
2008年下半年,剛當上“領頭羊”,海濤廠里正忙著建項目,村里有村主任照看著,就沒怎么管。直到2009年初,村民主動找上門:“范書記,別的可以往后放一放,咱村的吃水問題不能放,很多老人還靠蹬三輪去外面拉水……”
這時,范海濤才明白,身份變了:“過去是老百姓,那不關我的事,可現在是南李莊的‘家長’,事事得放在心上。”
很快,海濤出資,打了一眼井,村里通上自來水。
“不能占著位置不干事”,海濤空閑時,開始繞著村子轉悠“找活兒”:一下雨,看到村里都是泥濘土路,出資修了水泥路……
海濤還找到一件很大的活兒。
當時,村里六七成的房子還是土墻瓦房,很多都蓋著塑料布,海濤看著自己住的復式別墅十分扎眼,“心里不安,可不得勁”。
2009年春節,海濤萌發了“建新村”的想法,考慮到大部分村民都拿不出錢,他決定不讓村民拿一分錢。
很多村民心里還不清楚,那個時間正是范海濤電廠籌資最困難的時候。
2010年4月初,在村民大會上,范海濤承諾:“半年以后,大家都可以住上兩層疊加別墅,大伙過年能回咱村過年。”散會后,村民還領到每戶1800元租房周轉費。
不到一周,原來破舊的房子就被拆完。同年12月18日,耗資1.6億元,全體村民搬入了每戶一套270-290平米復式住宅樓:屋頂掛著吊燈,地面鋪著瓷磚,天然氣、暖氣雙氣入戶……
村民住房問題解決了,海濤又考慮起長遠發展問題,靠近馬路建起門面房對外出租,每年收入歸村集體。
在舊村改造節約出的土地上,范海濤出資蓋了建材城,收益仍歸村集體,還能安排500多個村民就業。
南李莊新村建成后,范海濤感覺比建成一個企業投產后更有成就感,“我看到村民搬進新居后,幾乎家家戶戶對聯都是歌頌生活、感恩社會,我覺得自己實實在在做了一點事。”
一次,村里90歲的老太太見到海濤,說:“孩兒,你可注意身體啊,村上還指望你咧!”
“90歲的老人啊,她會虛偽?說實話,聽了這發自內心的話,咱可滿足!”海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