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炸十億元家當為了啥?
2006年1月,范海濤看新聞聯播,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宣布:十一五期間,中國要淘汰5000萬千瓦的小火電機組,壓小上大,節能減排。
這讓海濤心中咯噔一下,關停小火電,國家這次要“動真格”了。而自家用的全是這種小火電機組。海濤心里明白,再這樣走下去是死路一條,不但對企業不利,對社會也不利。
當時,他正陪父親吃晚飯,放下筷子,父子倆在這個問題上爭執起來,“拆掉?那1000多名工人咋弄?”
是否要全部舍棄這些在當時吸金進銀的小火電機組?成了父子倆一個難決的題。
范海濤為此專程去考察政府提倡的大機組,發現30萬大機組需要的原煤能降一半,電耗也能降一半,環保效果好。
“炸!”海濤下了決心,“舍掉小機組,得到的是輝縣的藍天白云,而企業也需要借此浴火重生。”
范海濤把目光盯上了30萬大機組上。
接著,他層層向上級匯報,主動要求參加國家第一批淘汰落后產能的大盤子。
“能不能讓省里給個承諾,給咱批個大機組項目?”范海濤老父親憂心忡忡,好幾次問他。
臨拆前一天深夜,檢查完爆破安裝設備,海濤回到辦公室時,聽到二樓老父親的痛哭聲。
2007年10月26日上午,隨著轟隆隆幾聲巨響,輝縣市孟電集團8臺共17.5萬千瓦的小火電機組的6座冷水塔和3座煙囪轟然倒地。這是全國第一家對小火電機組實施爆破拆除的民營企業。
10億元家當,頃刻間灰飛煙滅。
爆破時,當時的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局長趙小平親臨現場,他私下里一句“國家不能叫主動配合的人吃虧”,讓海濤看到希望。
停產期間,電廠員工大部分被分流安置到孟電集團下屬的水泥廠,沒一個人被清退,工資、福利全部照發。
歷經波折,2008年9月28日,投資26億元的2×30萬千瓦熱電機組項目,正式取得國家發改委核準批文,并于10月開工建設。2010年3月份,第一臺大機組試運行。
壯士斷腕,孟電涅槃。優化產業結構后,孟電駛入發展快車道,當其他小火電廠逐漸被淘汰時,孟電固定資產從海濤剛接任時的2.5億元增至現在的50億元。與小火電相比,新企業每年可節約原煤42萬噸,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1.5萬噸,本地環境得以改善。
前兩年“鬧煤荒”,煤價上漲,電企發電多虧損就多,許多發電廠明里暗里找借口盡量少發電,但孟電一個機組都沒有停,虧損近億元。被省領導稱贊說:“這就是社會責任感,這就是企業家的境界與胸懷!”
海濤就是這樣,他有自己的責任和原則,有自己的見識和認識。
有一次土地競拍,同時投標的另外3家公司負責人事前約好,找到范海濤,給他開價:咱們是同行,明人不說暗話,你給我們每家400萬元,明天我們不和你競爭,讓你以最低價拿下,這對大家都有好處,你看咋樣?
海濤二話沒說,擺手拒絕,“這個交易我不做,我做人做事有原則,你們好自為之!”
第二天,競拍中,海濤遭到惡意喊價,雖然最終拿下了這個項目,但和起價相比多出了3000萬元。
3000萬,不是小數目,海濤有自己孰輕孰重的思考:“從企業經營上,看是虧了,但從抵制不正之風而言,這錢出得值!”
誠信、守諾,是海濤珍視的最大財富。
新廠剛建廠時,需要5個億,但海濤手上只有2個億,可土建工程隊就敢接;向設備供貨廠家付30%款,對方就敢把貨發過來。對方的膽量,就來自海濤的信譽與口碑。
從進廠至今,范海濤保持著一個習慣,早上讀報的時候不開燈,而是坐在窗戶邊,趁著晨輝。
一年發電數十億千瓦時,自己反倒用不起電了?
海濤不是用不起,是不舍得,“我清楚每一度電,從采煤到運輸,再到轉化有多難,都是工人的汗水!”
廠里,范海濤的老式諾基亞手機很出名,直到近兩年才換,原因是“手機壞了,沒零件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