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赤子”張榮鎖(2)
2013/10/29 15:52:12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過去,山里的土產(chǎn)運不出,村民眼睜睜地看著各種水果漚成爛泥。如今,每年都有50多萬公斤水果銷往山外;過去滿山遍野的槲樹只能當柴燒,如今截成棒子種香菇,全村擁有菌棒15萬根,生產(chǎn)的“無污染香菇”打入國際市場,年獲純利上百萬元;過去村里豐富的花崗巖、大理石資源“久居深山無人識”,如今機械化加工的各類石材暢銷全國幾十個大中城市。
昔日窮得丁當響的村民們腰包鼓了起來,“冒尖戶”的積蓄達到了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張榮鎖上任不到3年,回龍村就成為新鄉(xiāng)市首批命名的“小康村”。生活在我國道教發(fā)源地“北頂”名剎下,世代叩拜真武大帝祈福求富的回龍人,今天再也無人上山拜神了。村民無不感慨:“真正的神仙是黨的好政策、好干部!”
“共產(chǎn)黨員是敢于創(chuàng)造奇跡的人。就是千難萬險,也要在萬仞絕壁上開出通天路”
山下的回龍人富了,崖上的回龍人卻仍因大山阻隔,依然貧困。
回龍村境的老爺頂海拔高度達1700米。老爺頂下一掛長15公里,平均高度200多米的懸崖絕壁,將回龍村一分為二。絕壁之上有5個自然村,居住著380口人,村民世代只靠掛在絕壁上的一架“老爺梯”爬上爬下。近20年里,就有18人被“老爺梯”吞噬了生命。
張榮鎖發(fā)誓要把“老爺梯”變成“通天路”,讓崖上鄉(xiāng)親也過上好日子。
“修路上崖,異想天開!”村民無不搖頭。他們太熟悉“老爺梯”了:為了方便香客到山頂?shù)兰冶亲嫘逕捠サ卣嫖溆^朝拜,從明代、清代到民國初期,當?shù)毓賳T曾4次帶領人馬來到崖前修路,盡皆無功而返,只是初修或補修了一架“老爺梯”。
“共產(chǎn)黨人就是敢于創(chuàng)造奇跡的人!就是千難萬險,也要在萬仞絕壁上開出通天路!”張榮鎖心雄志堅。
1997年冬天,張榮鎖帶領150名黨員、民兵組成的筑路大軍,背著背包,拉著鍋碗瓢盆,挺進深山峽谷,挖地穴,依巨石,鋪上山草,安營扎寨。從此,冬去春來,暑往秋至,筑路壯士苦干一年多,劈開9個山頭,修成了一條長8公里的盤山水泥公路。
雄關如鐵。公路修到壁立千仞的峭崖之前,最艱難的時刻到來了。如果按照常規(guī)隧道的打法,隧道的進口、出口平穿山崖,公路只能通到峭壁的對面;對面也是絕壁,仍無法通到絕壁頂上。張榮鎖想出一個“絕招”:讓隧道在崖腹里呈“S”形蜿蜒而上。據(jù)測算,這條“S”形隧道長1000多米,如果只從一個口子朝前開,得花30多年時間。唯一的辦法,是先從絕壁上掏幾個洞口,從幾處進到絕壁的“肚子”里,同時施工。但是,山腹中的“S”形隧道如何彎斜,高低不同的每個洞口選在什么位置很難把握。
張榮鎖憑借從戰(zhàn)友那里學來的測繪技術,把粗繩一頭拴在崖頂樹上,一頭拴在腰間,一下子滑下崖壁,開始測量洞口的位置和隧道的坡度。他冒著掉下懸崖的危險,先后30多次上下絕壁。不知是他的豪壯嚇走了死神,還是死神因感動而有意放過了這位人間壯士,張榮鎖竟然一次次有驚無險,平安歸來。
洞口確定了,人們用繩子把自己吊到半山崖打眼放炮。第一個炮眼打成了,誰去點炮?幾名黨員站出來“請纓”。
“爭什么爭?這事還輪不到你們!”憑著膽大心細,沉著機敏,張榮鎖下到半崖,成功地點響了征服懸崖的第一炮。
為修路,張榮鎖不僅豁出命來,經(jīng)歷九死一生;而且豁出財來,幾乎傾家蕩產(chǎn)。開工后,他把自己經(jīng)商積攢的72萬元存款,全部無償投入到了修路上。
2000年4月,修路資金告罄,眼看就要停工。
急得滿嘴起泡的張榮鎖,獨自坐在山崖下,抱著腦袋發(fā)呆到深夜。
他終于拿定了主意:“變賣家產(chǎn)!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修通這條路!”當晚他就下了山。幾天后,他拿回26萬元現(xiàn)金,使工程重新啟動。
原來,張榮鎖下山后瞞著家人,以低價賣掉了轎車、鎮(zhèn)上住宅和苦心經(jīng)營多年的石材廠,所得現(xiàn)款全部做了修路急用。
張榮鎖的精神感動了“上帝”。許多人以他為榜樣,為修路譜下動人篇章:
輝縣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轉業(yè)軍人李家喜,用自家的房子作抵押貸款8.5萬元,加上女婿因公犧牲的3.5萬元撫恤金,全部用于支援回龍人修路;
鄰村當兵時學過測繪的退伍軍人李長杰,主動幫助回龍村人搞隧道測量,歷經(jīng)數(shù)月沒要分文報酬;
共產(chǎn)黨員、村民董勉祥在排險中壯烈犧牲。他已60歲的哥哥董勉良處理完弟弟的喪事,就來到工地,手持弟弟生前用過的工具,含悲苦戰(zhàn),“火線”入黨。
…………
全村上百戶村民都把存款交到張榮鎖手里,支援修路。筑路大軍由開始的150名黨員、民兵,發(fā)展到460人。
就這樣,“四百壯士”在山上度過了整整3年住巖洞、睡地穴的“野人生活”,投工15萬個,動用土石30萬立方米,靠“土豆加鋼釬”,終于把公路修上了崖頂。
2001年1月4日通車那天,全村人都涌上山頂,隆重慶祝山民的“通車節(jié)”。年已八旬的董忠勤和老伴讓大兒子用小車推著,來到現(xiàn)場。老伴想起幾年前墜崖身亡的兒子小安,跪在地上,放聲大哭:“安兒,你鎖子哥已領著大伙兒把路修通了,寬寬敞敞地一直通到咱家門口。天一黑你就順著這條路回家吧,娘在家等你……”董忠勤老人已說話艱難,他把右手大拇指顫抖抖地伸向張榮鎖。這高高翹起的大拇指,是村民對一個基層黨支部書記的崇高禮贊!
路通了,使世代以“天上人間”、“世外高人”自嘲的崖上村民們的生活與現(xiàn)代社會接軌了。此路成了豫西北連接山西的又一通道。2001年“五一”期間,5000多名游客乘車上山,游覽千年名剎真武觀。旅游服務成為回龍村的一項重要收入。
今天,來這里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濟南軍區(qū)政委張文臺中將慕名來此考察后,流淚稱道張榮鎖帶領回龍人“創(chuàng)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業(yè)績”,許諾“我要私人出資,為你們立碑!”一位作家在此含淚賦聯(lián):“氣雄萬古,絕壁開鑿通天路;功載千秋,幽谷吟唱動地歌。”
“要正他人先正自己,只要干部帶頭、黨員帶頭,不信文明春風喚不回”
回龍村過去干部不團結,村里吵嘴罵街、打架斗毆、盜竊賭博等不文明的事屢有發(fā)生,“深山亂窩子”名傳四方。
“要正他人先正自己,只要干部帶頭,黨員帶頭,不信文明春風喚不回!”張榮鎖一上任,先抓班子建設,決心用自己的真誠和模范行動感染班子成員,教育黨員和村民。
村里老支書張樹松早年和張榮鎖的父親有矛盾,經(jīng)常給榮鎖家出難題。張榮鎖退伍回村,有人推薦他當干部,張樹松說:只要我當支書,張榮鎖連個村民小組長也別想干!張榮鎖任支書后,很多人認為老支書的日子不好過了。然而,張榮鎖卻一直十分尊敬老支書,逢年過節(jié)還提著酒肉登門探望。老支書的兒子得了胃癌,張榮鎖馬上趕到醫(yī)院送去1000元錢。老支書提起張榮鎖對他家的關照就掉淚,經(jīng)常對別人說:“只要我張樹松在,你們就別說小鎖一個‘不’字!”老支書臨終前,拉著張榮鎖的手說:“小鎖,回龍村有你在,一定能變好!”
張榮鎖經(jīng)常對村里干部說:“集體的事情要想辦好,干部必須得帶頭。干部帶頭,什么事情都好辦。”
1996年8月,正當村民種的香菇即將豐收之時,一場罕見的特大山洪,把兩萬多根槲樹菇棒沖進了山下石門水庫。此時的水庫,水深達六七十米,湍流洶涌,漩渦亂卷,十分兇險。村民們看著近200萬元財產(chǎn)將被洪水吞沒,不禁絕望地大哭。
“哭有啥用?黨員、民兵,跟我上!”張榮鎖大喊一聲,第一個跳上了自制的木筏,沖進波峰浪谷之中。一個大浪把他打入水中,頓時沉沒。鄉(xiāng)親們驚得大喊:“榮鎖,榮鎖,你回來呀!菇棒我們不要了!”誰知,一會兒,張榮鎖卻從十幾米外的水面露出頭來。他帶著黨員、民兵與狂風巨浪搏斗5個晝夜,硬是從肆虐的洪水中把2萬根菇棒搶了回來。
一天,村里正進行道路硬化。一車石灰剛拉到村里,天空突然暴雨如注。滿車石灰,經(jīng)水一澆,噼啪作響。如不迅速卸下車上的石灰,石灰遇水產(chǎn)生的高熱,促使油箱著火,就會引起汽車爆炸。要卸車,村民無人敢上。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張榮鎖奮不顧身,一躍上車,揮動大鏟,向車下卸石灰。此時,濃烈蒸騰的石灰味嗆得他喘不過氣、睜不開眼。腳底烤得如火燒一般難受。可為了人民生命財產(chǎn)不受損失,張榮鎖臨危不懼。村干部、民兵們感動了,一起上車助戰(zhàn)。卸完車,張榮鎖的雙腳燙滿燎泡,不能行走,大病一場。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2002年0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