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人陶克,對南陽、對家鄉滿懷自豪與熱愛。他說,2003年6月14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向世界發布了一顆新星,它的名字就叫“南陽星”。“南陽星”是為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張衡及其誕生地河南南陽而命名的小行星。光彩奪目的“南陽星”不只張衡一人,漢武帝劉秀,南陽“五圣”醫圣張仲景、商圣范蠡、科圣張衡、謀圣姜子牙、智圣諸葛亮,秦相百里奚,漢朝廷尉、法學鼻祖張釋之,東漢南陽太守杜詩……到了現代,南陽出現了以馮友蘭為代表的“院士群”,以李季、喬典運、姚雪垠、二月河、周大新為代表的“作家群”,以徐旭生、袁寶華為代表的“大學校長群”,以張文顯、郝鐵川為代表的“法學家群”等。
“南陽星”為什么如此之多?陶克認為,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政治環境、重視教育的歷史傳承等,為南陽名人輩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名人多是南陽的財富,要珍惜、保護好這個財富,不斷培養造就新的南陽名人,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要從名人的成長中汲取財富,為他們著書立說,樹碑立傳。
陶克說,現在還有好多外地人不了解南陽,我們要讓“南陽星”走出典章,看得見摸得著,要進一步生動、飽滿地宣傳南陽名人;要“內化于形,外化于表”,從形式上打造南陽歷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打造名人遺址,供后人參觀瞻仰;要為他們拍電影、電視劇,用藝術的形象感染人;要充分發揮新興媒體的作用,使其傳播到年輕人中;要在全民中開展“南陽星”評選、征文活動,使其成為全社會的榜樣;要關心名人疾苦,傾聽他們的心聲,千方百計為他們的成才創造寬松和諧的條件;要抓住南水北調這個契機,與北京合辦“大美南陽”大型展覽,把新時代的南陽展現在首都人民面前。□本報記者 張 燕【原標題:陶克:讓“南陽星”照亮崛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