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15年前,我就認識郭耘菲的爸爸郭士友了,此后很多年一直是朋友。但除了知道老郭的女兒是練體育的外并不知道她的具體情況,直到2007年她仿佛是一夜之間成為世界青年跆拳道錦標賽冠軍。再后來,郭耘菲就被稱為“小陳中”了,她的成長也似乎一帆風順:亞洲錦標賽冠軍,全國冠軍,濟南全運會預賽冠軍,大家都等著她順理成章地獲得全運會冠軍。
沒有料到濟南全運會成為郭耘菲的滑鐵盧:作為預賽頭號種子的她好像抽到了最好的簽,遇到的是該級別的預賽第16名。但最后的結果卻是郭耘菲以0比3慘敗,連個小名次都沒有得到。
“那是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一次失利,教訓太深刻了。當時打得太急了,光想踢到對方,結果幾次不得分之后就亂了陣腳,被對手連續反擊得分,最終被淘汰。一是怨太年輕了,打成年組比賽不多,二是太大意了,沒有想到有些人預賽是有所保留的,只要能進決賽就行,并沒有全力以赴。”
也正是有了那次刻骨銘心的失利,郭耘菲才快速成熟起來,直到這次亞運會輕取冠軍。記者問她自己和陳中相比,最主要的差距在哪里,郭耘菲毫不遲疑地說:“我最清楚自己最缺乏全面的得分手段和能力。我的踢頭是強項,但擊打對方胸腹部的得分能力較差。這樣得分手段顯得單調,對方也易于防守。今后的訓練重點是突出強項,彌補缺點。至于能不能去倫敦,那不是我能決定的。但只要讓我去,我的目標肯定是冠軍。”本報記者 孟向東【原標題:郭耘菲:我最清楚自己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