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美食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一杯好春色——信陽毛尖

2013/8/29 17:24:24 點擊數: 【字體:

一杯好春色——信陽毛尖

    “酒要喝陳、茶要飲新”,又是一年采茶時,清明過后,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陽毛尖進入了采摘高峰期。

    信陽毛尖素來以“細、圓、光、直、味濃、湯色綠”等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多年位居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第3位。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貴州茅臺同獲金質獎,2007年日本世界綠茶大會榮膺最高金獎。
 
    茶葉經濟

    說信陽毛尖茶,不能不提浉河區,其占整個信陽毛尖產量的30%。

    記者從信陽市浉河區茶葉辦獲悉,截至2012年底,全區茶葉種植面積發展到52.3萬畝,開采面積43萬畝,年產干茶2.2萬噸,產值50.6億元。茶葉種植面積、茶葉產量、涉茶總產值穩居全省第一位。

    毛尖中的精品當屬明前茶,明前茶的采摘集中在清明節前,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但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采摘標準的產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

    明前茶珍貴,信陽的明前茶更甚。

    信陽市浉河港鎮國強茶葉合作社的負責人劉國強告訴記者:“明前茶是最早采摘的,因為數量非常少,價格非常高,今年的明前茶最少賣到1000元一斤,多的賣到1500,清明過后采摘的會慢慢回落。”

    浉河港鎮幾乎家家種茶,茶葉也是老百姓的主要收入來源。

    浉河港鎮茶葉交易市場的商戶陳維江表示:“100斤鮮葉可制成干茶25斤,家里有近300畝的茶園,每年的成茶能達到2000多斤。”但是人工費、種植投入的節節攀升,讓茶農很是難受。

    陳維江告訴記者:“采摘費每斤35元,炒茶工制成一斤干茶35元,自己也充當炒茶工,雖說今年氣候情況比較好,產量比去年高一點,但是收入也不會比往年多。”

    雖然人工費上漲,但是收購價格并未隨之提高,市場終端波動也比較小,算下來損失的是茶農,掙錢的還是經銷商和收購商。記者在趕往浉河港的路上,除了縷縷茶香就是討價還價的聲音。

    春茶要趕“早”,早一天和晚一天價格錯很多,新葉長得快,一夜之間就老了,茶農張萬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缺口20個采茶工算,10天多支出1萬元,能采400斤左右,如果按目前10個采茶工算只能采差不多200斤,但是采摘時間晚就變成不值錢的葉子了。

    據悉,每畝茶地至少需要1名采摘工,信陽100多萬畝的茶園所需采茶工應在100多萬人,實際上,每年采茶工在70萬人左右,缺口在三成左右,幾乎年年如此。

    雖然問題依舊,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信陽以茶為媒,連續成功舉辦了20屆國際茶文化節和茶博會,得到了茶葉行業內的支持和認可。尤其是招商引資工作,2012年國際茶文化節期間,信陽市共簽約合作項目90個,總投資額269.12億元。

    品牌之路

    在信陽,大大小小的茶企有600余家,市場主要分布在河南,但從店面數量上來說甚至不如鐵觀音一家,影響力也有很大差距,這就給打著信陽毛尖的外來茶以可乘之機。

    當地一名茶農告訴記者:“目前省會鄭州市場上的信陽毛尖很多都不是產自信陽,而是湖北、四川的茶,外觀上相似,口感卻不如信陽毛尖,很多人分辨不出,價格上卻低很多,整體上算,每100斤毛尖中,只有30斤出自信陽,畢竟產量在那放著。”

    品牌的影響力和價格上的差異沖擊著本地的市場,雖然信陽毛尖沒有像安溪鐵觀音、云南普洱、西湖龍井那樣大張旗鼓地宣傳,但是信陽毛尖的龍頭企業一刻也沒有閑著。

    信陽毛尖集團和信陽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文新公司)兩家龍頭企業近一年多來以平均每月新開3家直營專賣店的速度,在省內外擴張市場。

    僅僅一年半的時間,文新公司擴建的專賣店數量,幾乎和其過去17年建設的專賣店數量持平。

    “我們在鄭東新區和武漢天河機場的兩個專賣店分別開業,鄭州市區桐柏路和新鄭國際機場各有1個專賣店,也開始運營。”文新公司副總經理金偉對記者說。

    與此同時,另一家龍頭企業,藍天生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天茶葉)也不甘示弱,也在鄭州連開3家專賣店。此前,藍天茶葉主要以分銷形式銷往省內外,并未在鄭州建有專賣店。

    如此大規模的動作,文新公司董事長劉文新的解釋是:外來茶葉品牌紛紛進駐河南,在重重壓力以及市場危機中,要想讓更多人了解、購買好的信陽毛尖,首先要健全銷售網絡。

    “龍頭企業要是早點在終端市場發力,也不至于很多人想喝卻買不到信陽毛尖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專營店數量的增多,省外擴張速度的加快,必定會擴大信陽毛尖在全國的影響力,改變企業相對弱小的現狀,但擴張需要的是資金和營銷人才。

    “我們積極尋求政府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并與金融單位進行了密切的合作,店面管控方面,我們聘請了優秀的專賣店管理人員,并且有一支優秀的專賣店管理團隊。”信陽毛尖集團銷售公司總經理闞貴前說。

    對此,信陽市茶葉辦辦公室主任張久謙表示出了擔憂:“目前信陽毛尖的營銷團隊只有2萬人左右,而安溪鐵觀音在全國的營銷人員將近20萬,相比之下毛尖的營銷團隊還是很薄弱的,現在整個行業都普遍缺乏優秀的專賣店人才。”

    “事實上,目前信陽茶葉企業,基本上發展戰略都不清晰,對目標缺乏科學的評估,商業模式也不清晰,過度依賴專賣店和團購渠道,各自的品牌也沒形成差異化的定位。”曾深入接觸過多家信陽茶葉企業的和君管理咨詢集團高級咨詢師蔣同說,“從企業老板到營銷團隊,從業人員的整體能力、素質都偏低,這些都是擴張面臨并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記者手記:

    茶葉本應回歸平民

    “茶者,國飲也。”

    五千年的茶文化早已把茶融入老百姓的生活,“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曾經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資。但茶葉虛高不下的價格讓品茶、喝茶成為“風雅”的事。

    茶葉價格與其品質密切相關。茶葉品質受產地、土壤、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其特殊性決定了很難以有一個固定的定價標準,由此導致了茶行業的暴利。

    茶葉價格往往是經營者說了算,沒有明確的標準,送禮消費是茶行業的主力軍,有些人甚至認為價格越貴的茶葉質量越好,造成茶價虛高。

    近幾年,各種名茶被“炒”了一遍。從安溪鐵觀音,到武夷山大紅袍,從云南普洱到正山小種,炒作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推廣品牌,但走高端推廣路線的同時也讓老百姓對品牌有了一個共同的認識——“貴”,慢慢地讓茶葉變成為了平民眼中的奢侈品。

    信陽藍天茶葉銷售負責人孔明洋認為,中國茶行業高速發展了十年,的確出現了泡沫,用繁復的文化綁架茶產品,使其脫去一般農產品、消費品屬性,也是中國茶產業發展最大的悲劇。這是由于消費市場結構長期畸形得不到矯正所導致。

    2013年西湖龍井新茶,由上年每斤3萬元價格跌至6800元左右。而此前,西湖龍井的行市價格已連漲了10年。

    去年年底限制三公消費后,給了茶行業當頭一棒,相關材料顯示:福建的鮮葉收購價跌到了30元/斤,四川價格跌至40元/斤,山東日照價格跌到20元/斤。

    今年的高檔信陽毛尖也沒逃脫降價、滯銷的命運。清明前的雨前茶今年很少有人去大批量收購,采購商、茶農都在觀望,“往年這個時候發愁的是不夠賣,而今年是賣不出去,不讓公款消費后,損失了60%以上的客戶。”一位信陽籍在鄭州北茶城做生意的商戶告訴記者。

    虛高的茶價讓普通老百姓望而止步,只有老百姓喝得起,這個產業才能健康發展,這個道理誰都懂。而如何才能讓普通老百姓也喝上好茶,讓好茶真正回到尋常百姓家是行業需要思索的問題。

    天價茶的出現,其實是在流通的過程中,把低檔農產品的價格不斷地拉高。但是,無限地拔高它的價格是不行的,關鍵還是走量,走大眾化路線,走品牌路線,走多樣化路線,比如說茶和餐飲結合,茶和食品結合,茶和旅游結合。

    對茶企來說,直接面對消費者,減去中間一切流通環節、簡化包裝,禁住了公款消費,尋常用品奢侈化、奢侈品暢銷化的怪象方能得到遏制,才能展露其本來價值和面目。(姬萬里)(原標題:一杯好春色——信陽毛尖)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經濟視點報(2013-04-18)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鬧湯驢肉:市場“錢”景看好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