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縣質監局推廣農業標準化服務農民增收
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簪。當值淮陽黃花菜的收獲季節,正在地里忙碌的菜農們,臉上蕩漾著喜悅。在淮陽縣劉振屯鄉,一位農民興奮地說:“沒想到,通過農業標準化獲得的地理標志保護還真管用,今年買黃花菜的商販跑到我的家里要貨,而且價錢也比往年高出很多。”
黃花菜又名金針菜,它對淮陽的自然環境具有極強的依賴性。淮陽地處黃淮平原,屬亞熱帶向暖溫帶氣候過渡區域,該地域土層深厚肥沃,含有豐富的營養素。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淮陽黃花菜獨有的品質,其花蕾肥大、雙層6瓣、有7根金針似的花蕊。史料記載,淮陽縣從戰國時期開始大面積種植黃花菜,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歷史。上世紀80年代,淮陽黃花菜因其特有的品質和豐富的營養價值被河南省政府列入“河南省十大名優特產”,并被國家科委和河南省政府列為“星火計劃重點開發項目”,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但是,前幾年由于黃花菜的種植和加工仍采用傳統方式,技術落后,產量低,加之缺少品牌意識和知識產權的保護,致使與其他農產品相比,效益明顯低下,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一度不高。淮陽縣質監局著眼農民增收和助推縣域經濟發展,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以強化“標準化示范體系建設、加工營銷體系建設、產品保護體系建設”三大體系建設為抓手,以服務經濟建設,打造特色品牌為目標,采取多種措施,引導農民推行黃花菜標準化種植,提高黃花菜的品質和產量。該局根據淮陽黃花菜生產的自然環境,制定了《淮陽黃花菜生產技術規程》、《淮陽黃花菜質量技術要求》等,對淮陽黃花菜種植、生產等各個環節進行規范。針對黃花菜繁育慢等問題,他們多次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研究,成功探索出了黃花菜切莖繁殖技術,使繁殖系數提高8~10倍。針對一家一戶種植黃花菜加工粗糙、干制難等問題,該局派出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支撐,幫助興建黃花菜加工廠,就近、就地進行統一加工,確保了產品質量。為做大做強淮陽黃花菜品牌,該局幫助企業創辦淮陽黃花菜營銷網站,在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進行了廣泛宣傳,召開淮陽黃花菜產品新聞發布會,大張旗鼓地宣傳淮陽黃花菜的優良品質。該局加強淮陽黃花菜質量監管,制定《淮陽黃花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使淮陽黃花菜生產納入到法制化軌道,保護生產企業和菜農合法權益。2007年,淮陽黃花菜順利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審核批準,填補了周口市無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空白。
現在,淮陽黃花菜的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年產黃花菜4萬噸,已形成干制、醬制、保鮮三大系38個品種,擁有李師傅、金農、金雨、宏達、龍都等知名品牌,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等地,年創收達1.6億元,菜農收入同比增長20%。(董新亮 齊立勇)(原標題:農業標準化讓黃花菜遠銷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