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劉文新為茶癡狂

2013/9/13 18:11:33 點擊數: 【字體:

劉文新為茶癡狂

 劉文新

    劉文新說,用自己的名字注冊“文新”茶品牌,當初沒多考慮,僅僅是覺得一是便于傳播,二是他愛茶若愛生命,他將用自己的一生與茶葉相伴。這個從前賣一個雞蛋賺一分錢的山區窮孩子,從信陽市平橋區肖王鄉出發,到今天成為當地茶農心中的明星,成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跌宕過程,劉文新足足走了20年。

    如今,在中原,劉文新和他的“文新”茶一樣紅火,有人說“文新”茶是河南茶葉的形象窗口,也有人說,劉文新是河南名茶的代名詞。

    開始關注劉文新,自今年6月起,此后的三個月里兩次見到劉文新。

    劉文新,不屬于那種心如激雷、面若平湖者,他幾乎在所有時間內都激情似火,豪氣干云,地道的本色男人。

    劉文新旗下的文新公司對文新茶的造勢與宣傳同樣高調。

    7月1日晚上,第一次見到劉文新,在位于鄭東新區商務內環CBD文新茶藝館暨文新茶莊在省會鄭州的旗艦店里。這個店面積3000多平方米,位于鄭州未來發展的中心區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商業氛圍,文新公司未雨綢繆,先聲奪人,能夠在此建立集茶藝、品茗、美食于一體的茶藝館,足見劉文新的用心與商道前瞻意識。

    在茶館里可以品文新茶,也可以吃到地道“豫風楚韻”的信陽菜。劉文新說,這家旗艦店是鄭州城區頂級休閑會館,現代、時尚的建筑風格融合中國傳統

    茶文化品位。在這里,還可以翻閱到諸多關于茶文化的書籍,更有看頭的是擺放的五彩包裝的茶葉,幾乎囊括了中國各地的名茶。

    劉文新很講究,很精神,眼里閃著光,臉上掛著笑,白襯衣潔凈、得體。剛坐穩他就自我介紹:“勤奮、好學、激情、實干是我給自己貼的標簽。我說的和做的是一樣,有時候我說的比做的都要好。”直率得讓人心中畫嘆號。一口地道的信陽普通話,很耐聽。接下來,不用你多問,他的話語就像開閘的洪水一瀉而來。

    劉文新說,人沒有激情,就像身體里缺了鈣。

    8月21日下午,乘坐一個小時的高鐵到了信陽,又一次見到劉文新。

    和劉文新一同參觀了120畝在建的文新茶葉科技園。這個項目總投資1.2億元,建成了茶葉精加工生產線、大型冷庫、物流配送及產品檢測中心,成為全國茶行業一流的現代化茶葉生產樣板工廠。

    在信陽市文新茶文化會館的二樓走廊上赫然掛著文新公司的企業文化“四力”:形象就是生產力,激情就是生產力,一把手就是生產力,人才就是生產力。

    劉文新在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EMBA,他說他非為金錢,也非為人脈,重要的是靜靜心,遠距離地客觀審視自己和企業,還有就是學習兼傳授。

    劉文新,1972年出生,信陽市平橋區肖王鄉人。現任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黨支部書記。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青聯委員,共青團全國十五大代表,河南省青聯副主席,河南省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茶葉協會副會長。1992年成立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公司采取“公司十農戶十基地十合作社”的經營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茶園面積30余萬畝,帶動10萬戶茶農增收致富。為信陽歷屆茶文化節、希望工程、扶貧救災等社會公益事業捐資1000多萬元。投資數千萬元,在信陽、鄭州、南陽、洛陽、大連、北京等地開設茶藝館。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標兵、中國十大農村新聞人物、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我把困難視為常態,是一種生活方式。敢迎難而上,敢硬碰硬,再大的困難沒有解決不掉的。”劉文新說做企業心態一定要好,不可做的事不做,做不了的事不做,能做的事情盡力做,真沒做好的事情當做經驗和教訓。

    劉文新雖創了很多第一,可他對創業時最困難的一次經歷仍耿耿于懷。

    2006年年初,在沒做任何調研的情況下,他想當然地把當時文新公司在信陽創下的家當的一半——700多萬元拿到鄭州,買了2000平方米的店面做茶館,然后把信陽茶樓的經營模式照搬過來。可一年后,幾乎血本全無。那一年,劉文新說他整整瘦了18斤。

    “我的茶館的對面是賣鮑魚的,生意慘淡,最后連房租都交不起關門走人了。后來又來了一個賣寶馬車的,生意仍不行,沒多久也關了門。劉文新開始尋思:難道我也撤攤子走人?不能啊,家底都賠在這兒了,說啥也得堅持。”劉文新回憶說。后來他們免費給高端客戶送劵,在店面門口搞茶藝表演、印廣告等,但都沒用。

    在大家都要絕望的時候,劉文新給解決了:加餐。

    “看似跟茶沒啥關系,但是卻有著巨大的作用。鄭州人的生活習慣,就是既需要喝茶又要吃飯。”劉文新說,他做了十幾年茶生意,當時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在信陽,請朋友到茶館喝茶是傳統習慣,而鄭州人的習慣是請客人喝個小酒,吃個燴面或羊肉泡饃。更重要的是,鄭州的消費者更喜歡吃飯喝茶在同一個地方。他在一次翻顧客意見簿的時候,偶然發現有很多顧客抱怨,這喝茶喝得餓得要命,還得出去找飯吃。

    “加餐”之后,茶莊的客人猛增,營業額也從一個月兩三萬元翻到了每月60萬元左右。一項小小的改變,就給茶莊帶來了巨大的轉折。

    從此,劉文新陸續在鄭州開了5家分店,平均每家店的年營業額達2800萬元。文新茶葉這個品牌已經逐步走出信陽,走出河南。不僅如此,文新茶葉還在全國設立了300多家經銷商和代理商,每到新茶上市之時,全國各地的茶葉經銷商和代理商都會蜂擁而至。

    經歷了20多年茶葉市場的探索和總結,劉文新創造出了茶葉市場獨特的“文新模式”:一店一館,簡單理解就是“茶葉專賣店加茶館”。文新公司自2003年在鄭州開設第一家專賣店“鄭州紅旗路專賣店”到今天的CBD旗艦店,文新在鄭州已有50多家品牌店,在全國已有169家專賣店、318家加盟店。

    茶藝館是劉文新嘔心瀝血之作,他讓幾乎所有有關茶葉和茶文化的中國元素,都在這里變得鮮活和生動起來。他不是在經營茶葉,而是經營一種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在劉文新的茶藝館里,他沒有像眾多的茶葉商人一樣把信陽毛尖分為特一級、特級、優等品等,而是根據茶葉品質的不同別出心裁地把茶葉分為四種不同的境界:品道、修道、悟道、觀道。劉文新闡釋:“道,是茶道,更如同人生的道理。品茶如同品味人生,不同的人生閱歷和人生階段,對于人生道理的感悟也不盡相同。對于很少喝茶的人來講,剛剛品得茶中滋味,領略到其中的妙處,這才初窺茶道,是為品道;人生也是一個不斷修煉和學習的過程,茶道亦如此,是為修道;世事沉浮,起起落落之中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總能悟出來一些道理,是為悟道;歷盡滄桑,嘗遍人間滋味,反觀內心,人生道理豁然開朗,是為觀道!四種境界,層層遞進,更讓人領略到茶道便如人生。”

    劉文新說他不想做一個純生意人,為喜歡茶文化的人營造一種場所,為茶客能感受到茶文化的無窮魅力,他一直在努力著。

    與劉文新接觸,他多次強調他的學歷:“我初中畢業。”做茶,其實是做文化,想想看,一個沒多深文化的人去干一項文化的大事業,是件多么不易的事情啊!可他說他要干,還一定要干好。“刻苦地學唄,咱又不怕吃苦。”

    劉文新是個有心人。從公司決策到員工起居,從檔案管理到員工生日,都盡在掌握。

    文新公司的領導班子有三個角色:教練、教授和父母。父母,就是把員工要么當長輩、要么當孩子看,賦予感情對待他們。劉文新在公司門口看見看車的大叔,每次下車都過去跟他聊幾句話,拍拍他肩膀。

    文新公司這么多服務員過生日,劉文新都親自給他們發信息,內容沒有雷同的。

    有人說,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公司員工說,他工作很忙,可是只要他來公司,任何一個角落他都會先去查看衛生,特別是衛生間:手紙有沒有,地面干不干凈。他經常談到“衛生間文化”就是說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從衛生間里面就能體現出來。

    劉文新說,“文新”女服務員盤的頭型比空姐都漂亮。果然,在鄭東新區的文新茶藝館剛坐定,劉文新就讓盤著漂亮發髻的茶藝姑娘從外面一一魚貫而入。在一旁斟茶倒水的女服務員叫左燕敏,端莊大方、面帶微笑,在這工作一年零兩個月,已經升到樓面主管的位置。她說,劉總對他們員工很好。

    劉文新說,管理需要有“五心”:尊重之心、欣賞之心、溝通之心、服務之心、分享之心。“三需要”:經驗做到市場需要;產品做到顧客需要;管理做到員工需要。如果你的管理讓員工跟你對著干,那你的管理是失敗的。對抗的管理不是管理。他如果需要拿高工資,你就告訴他拿高工資需要做到哪些標準。他這個時候如果需要休假,你就給他放假。一定要感受到員工的感受。

    2005年5月信陽茶葉節期間,全國各地茶商從信陽火車站一出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火車站廣場上巨大的廣告牌:“文新茶葉,心容天下”。一張剛毅、陽光的面孔,一杯濃釅的翠綠的茶水,背景是隱現的千重山水,無限的意境和韻味也體現了出來。

    不久后,“文新茶葉,心容天下”的廣告牌在河南省會鄭州的各個主干道上同時涌現,文新茶葉如春雨潤物般無聲地走進了每個人的心里。

    “信陽毛尖,在河南幾乎家喻戶曉,鮮為人知的是信陽毛尖是知名品牌;很多人只知信陽是產地,卻不知信陽毛尖所蘊含的深層次茶文化。”劉文新果斷地把自己的肖像和“名茶復興者”、“毛尖專家”幾個字做成了產品的LOGO。這在當時,已經遠遠走在了茶葉經銷商人的前面。

    為什么要用自己的名字注冊品牌商標?劉文新解釋,當初覺得一是便于傳播,二是他愛茶若愛生命,把自己的名字“文新”作為信陽毛尖的一個品牌時,意味著他將用自己的一生與茶葉相伴,他要像維護自己的聲譽和生命一樣來維護信陽毛尖。

    文新公司定期有本雜志出版,每期雜志的序言都出自劉文新之手。

    劉文新說,他5歲的女兒告訴他:“咱們家里媽媽最辛苦,爸爸最忙碌。”“我為女兒的懂事感到欣慰,同時也為陪家人和孩子的時間太少而內疚。家人給了我支持和理解,他們在平凡的日子里默默承擔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高訓峰是文新公司加工園經理,他給我們講了一件事。在2007年4月的一天晚上,正準備睡覺的劉文新突然接到一個叫陳國友的陌生茶農打來的電話,茶農上來就對劉文新發了頓火,說自己手里有1300多斤茶葉要賣給劉文新的公司,可他的公司竟然不收。

    劉文新仔細一問才明白,陳國友的1300多斤茶葉全都是當天早上采摘的鮮葉,第二天天亮之前必須賣出去進行加工,否則鮮葉就會變黃。陳國友因為茶葉沒人收購,很著急。原來,從陳國友的茶山去市場,要走6個小時的山路,陳國友經常趕不上市場收購的時間。好不容易趕上了劉文新公司的收購,卻被拒之門外,這又是為什么呢?“有的時候鑒定茶葉的標準不一樣,他認為他的茶葉好,可有時候不一定能達到我公司的標準,那我們就不要他的。”劉文新說。

    那時,文新公司收購茶葉的價格比市場價高了10%,這就意味著收茶的質量也比其他公司高,加上劉文新把自己的手機號公布給所有茶農,所以才會不斷有茶農給他打電話,陳國友只是其中的一個。

    “如果這茶葉我不收的話,第二天就沒人收,過一夜茶葉就不值錢了。”劉文新說。當天,公司收茶工作已經完成,可劉文新還是讓廠子里的人趕去,把陳國友手里的1300斤鮮葉全部收回來加工。

    劉文新說:“那個時候對我來說,收回的茶葉到底能不能賣完是個未知數,只知道憑著與茶農的感情把茶葉收回來。”

    這件事給了劉文新啟發,他要幫助那些茶農提高茶葉品質。他不僅請專業的技術人員給茶農講技術,還免費給茶農安裝了太陽能誘殺燈。漸漸地,被劉文新吸引來的茶農越來越多,他的誘殺燈也出現在越來越多的茶山上。

    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亢崇仁說:“文新茶葉公司在信陽紅茶的研發和信陽毛尖的復興中帶了好頭,做出了示范,樹立了標桿,不僅豐富壯大了河南茶產業,而且帶富了廣大茶農。”

    劉文新在經營茶葉中發現,信陽毛尖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保鮮。很多商家都不敢買進每斤四五十元的茶葉,因為一旦賣不出去,次年茶葉就會出斑而不能再出售。因此,劉文新建了信陽第一個專業保鮮庫,把沒人敢經營的茶葉裝滿了冷庫。后來其他商家的高級茶葉都賣完了,只能到文新茶莊來批發。因為文新茶莊的茶葉質量好、葉青色綠,別處沒有,價格也從四五十元一斤漲到八九十元一斤,即便如此,還是銷售一空。

    今年5月底的一天下午,在茶鄉信陽浉河鄉郝家沖村。這時候是信陽毛尖的交易淡季,當地的一些茶葉交易市場冷冷清清。可是,下午2點,當劉文新的收茶車開到村口的時候,卻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情況,他居然被茶農們裝茶葉的袋子擠得動彈不得。他和員工這次只用了半個小時,就收了6萬元錢的茶葉。之所以敢在淡季收這么多茶,就是因為劉文新全都能賣得出去。2012年,在全國精制茶加工企業的年平均銷售增長率只有29%的時候,劉文新的企業銷售額卻有60%的增長率。

    信陽市浉河區白龍潭茶農陳正軍說,每次文新公司的車往那兒一停,茶農們有的背著百十斤,有的掂著幾十斤,一圈人就把他圍住了,就是他沒錢了,打白條老百姓都愿意賣給他。

    茶農朱強說:“俺這地方連小學生都知道他。周邊茶農都很崇拜他,真哩。”

    茶農李遵義說:“在信陽,他要是停收的話,市場的價格馬上就要下跌,他要收的話,市場的價格一直幾乎保持平穩。”

    劉文新自己也沒有想到,因為這一次次為茶農著想的舉動,竟讓他成為信陽毛尖茶山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站在滿眼碧綠的茶山上,劉文新躊躇滿志。眼下,他正在實施“三園”建設項目,即:信陽茶文化生態觀光體驗茶園一萬畝、國家級標準化示范茶園一萬畝、國家級有機茶園一萬畝。它們位于文新茶葉加工園,總投資3.2億元,是文新公司積極投入信陽市茶產業集群建設的重大舉措,是公司完善產業鏈條,提高種植管理水平,確保產品安全,提高質量檔次的根本途徑,對項目區茶農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都將產生示范帶頭作用。

    劉文新是個典型的學習型企業家。

    他強調古代商道中的義和利,他特欣賞徽商,喜歡胡雪巖、康百萬的經商之道。“作為企業家,首先要以誠信為本,誠信天下,無誠不立,一定要做到義、利并重,我希望我的公司能帶動信陽更多的茶葉生產和銷售企業的發展。”

    劉文新說,文新公司兩三年內準備上市。上市為了打造百年老店,為了產業推動,為了河南名茶走向全國,為了基業常青,為了招攬天下高層人才會聚文新公司。

    他說他有行業擔當意識。他不提倡行業壟斷,他說那樣對一個產業發展不利。

    文新公司部門經理王貝貝,是個恬靜如水的女孩子,話不多,可提起劉總她也來勁:“他是個理性主義者,也是個干事業的人,始終充滿激情,透著正能量,在他身上體現著典型的文新精神:勤奮好學,激情實干。”

    “我是個理想主義者,雖然年齡已不小了,可老覺得自己還是熱血青年,一直都有干事業的沖動!”

    理想主義者劉文新總是處于感動之中,2005年,他被評為“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獲獎理由是“他改變了茶葉過去的種植、經營和銷售方式,打造了一個全新品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親自為他頒獎。

    “那一刻,我感到了平生以來最大的壓力,不是矯情,我一下想起了很多光榮和神圣的字眼,想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而有一種神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眼下重要的是復興信陽茶,只要我們把個人事業與廣大人民的利益執著地捆在一起,全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并不遙遠的事情!”

    說完,劉文新沉默了足足30秒。

    劉文新,注定為茶而生,為茶癡狂。

    策劃:韓嘉俊統籌:任愛熙執行:張舒娜

    評論

    □楊學棟

    以前,本人并不習慣于喝茶,一是不習慣于茶葉水喝到口中一剎那的苦澀味道;二是忙忙碌碌之中也難得有消磨的時間。而最近,卻迷戀上或者說是陶醉于喝茶了,原先感覺的那種苦澀在一剎那成了甘醇;即使再忙,也要忙里偷閑給自己泡上一壺茶。

    原來喝茶也是可以上癮的。

    于丹曾講過這樣一種比喻:如果人生是一鍋滾燙的水,有的人可能是雞蛋,原來里面軟軟的,在滾水里煮過之后,里面就變硬了。心變硬了,就失去了原有的柔軟和靈動。有的人就像胡蘿卜,原來堅硬美麗,滾水煮過之后,變成胡蘿卜泥了。心找不到了,就失去了人的本真。而有的人,就像一把干茶葉,扔到滾水里,煮啊煮,煮得越久,葉片越舒展,越潤澤,煮得越久,味道越香醇,不僅自已越來越美好,還把整鍋沸水變成了惠人無數、讓人回味綿長的香茶。

    劉文新大致就屬于最后者吧,他把信陽毛尖糅進到了生命中。從開始賣一個雞蛋賺一分錢的山區窮孩子,到目前建立了3萬畝無公害生態有機茶園,輻射帶動周邊茶園面積30余萬畝,帶動10萬戶茶農增收致富,劉文新足足走了20年。

    20年來,劉文新就像那把茶葉一樣,歷經滾水浸泡,不僅自己越來越好,而且惠及千家萬戶的茶農。20年來,劉文新將激情融入茶道,歷盡滄桑,嘗遍人間滋味,反觀內心,人生道理豁然開朗,正所謂茶道便如人生。(本報記者張舒娜文/圖)(原標題:劉文新為茶癡狂)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2013-09-12)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劉文新的茶農情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