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梗主要是以根莖干燥后入藥,查最早的中藥專著《神農本草經》就載有結梗的性味功能,說是“結梗。味辛微溫。主胸肋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明代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對結梗的藥用價值的記載更加詳細,《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二卷載:“白藥。梗草。薺尼。【主治】胸肋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痹,溫中消谷,療喉咽痛,下蠱毒。”其它版本的藥用植物或醫學著述,也都有結梗的詳細記載。就現代醫學觀點來看,結梗的根部主要含結梗皂甙,一般來說,野生結梗藥用效果比栽培的強,未剝皮的比剝皮的強,生長期為兩年的作用最強。結梗的藥理一是主要有祛痰作用。二是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治療糖尿病,對絮狀表皮癬菌有抑制作用。三是有催乳的作用。
除去結梗的藥用價值外,由于鮮食結梗美味可口,防病健身,所以我國大部分省份都有把結梗地上嫩莖葉和地下肉質根做菜吃的習慣,近幾年更是在很多國家掀起了吃結梗熱,結梗因此又有了“土人參”的美名。日本、韓國、東南亞及歐美國家,食用結梗銷量越來越大,國際市場需求猛增。目前,商城縣有30%的結梗鮮品進入食品市場。食用結梗肉質根在早春和晚秋均可采挖,去掉皮,泡去苦味后,撕成細絲炒食、涼拌或加工成咸菜,別有風味。食用結梗嫩莖葉時,可于每年的3至5月間采集,開水燙完涼水浸泡后,用于炒食、做湯、涼拌或鹽漬。由于鮮結梗的藥理作用和所含的豐富營養物質成份,結梗還可以用來泡酒,性味功能與藥用結梗相同。用結梗根加工的結梗粉,以食療主治咽喉腫痛、糖尿病等癥;結梗皮(加工廢棄物)由于具有抑制絮狀表皮癬菌的作用,因此被作為生產高檔化妝品的配方原料,近年來,被上海、廣東等地化妝品公司收購,既提高了結梗的藥用價值,又增加了藥農的收入。
商城縣得大自然之所賜,地理條件獨特,所產的結梗不但具有“龍頭鳳尾菊花心”的優良品質,并且本縣境內結梗資源非常豐富,生產歷史悠長,最高年產量可達70萬斤。據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商城縣志》“藥之屬”記載,當時已有包括結梗在內的32種地道藥材銷往各地,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由于“商結梗”等商城產地道特色藥材產量大、質量好,因而備受推崇,吸引了各地藥商前來進貨,商賈云集,大道上推載藥材的“小紅車”(人力獨輪車)南來北往,絡繹不絕。當時的商城,藥材市場非常興旺,藥材行棧多達40余家,中藥店鋪10余家,商城一直被稱為“結梗之鄉”。
目前,商結梗的發展,已逐步走上了一條野生種保純、栽培面積擴大、加工層次提高、種植逐步規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隨著結梗開發的多元化,結梗全草都被派上了用場,傳統的結梗也由醫用向醫膳、食用、野菜、保健品、滋補品和旅游產品等方向發展,鮮食結梗更是被稱作是“大別山的人參”。(商結梗已通過國家原產地標記注冊)(原標題:國家原產地標記注冊地產品--商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