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發展優質麥種植,奠定優質小麥產業化發展基礎
該縣圍繞實現農民增產增收、破解“三農”難題,率先啟動了優質小麥產業化進程,探索出了傳統農區大宗農作物產業化經營的新路子,發展優質小麥產業化的典型經驗在全國得到推廣。一是依托得天獨厚的小麥生產條件,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推進優質專用小麥訂單種植。從最初農民的不適應到自覺大種優質小麥,種植面積成倍擴大,優質麥產量達到46萬噸,小麥總產、單產連續8年創新高。二是積極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強區域服務站建設,充實農技推廣人員隊伍,完善“縣、鄉、村”三位一體的農技推廣服務網絡。目前,延津縣建成了農業部“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區域農業技術服務站6個,擁有農業技術專業人員93人,專門服務優質小麥種植生產的技術指導和新品種推廣,為農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術信息。三是圍繞優質小麥種植,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對全縣優質小麥品種布局進行科學規劃,確保優質小麥生產標準化。四是在生產管理環節實行的“統一供種、統一機播、統一管理、統一機收、統一收購”管理模式,優質小麥從生產到收購,都堅持政府引導和企業拉動,“五統一”的管理模式,確保了優質小麥品質的穩定性、一致性。五是組建“河南省金粒麥業公司”,在全國第一家注冊了優質麥原糧“金粒”商標,結束了全國優質小麥作為一種最重要的糧食商品,市場經營有品無牌的狀態。同時,施行“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大力推行訂單生產,實現了龍頭企業壯大、小麥經濟發展和農民明顯增收的共贏,延津發展優質麥的經驗被專家學者譽為我國小麥經濟的“延津模式”。六是2009年延津成功創建全國45萬畝綠色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填補河南空白,成為國家級名牌農產品。2011年貴州茅臺集團主動上門聯姻,與延津縣合作共建有機小麥原料基地2萬畝,計劃逐步發展到20萬畝。2013年有機小麥基地順利獲得有機認證。
圍繞建設食品產業集群,走出優質小麥產業化發展之路
一是圍繞小麥增產、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積極推動優質麥生產向“原種繁育、購銷經營、精深加工”三位一體過渡。目前,延津縣建立優質麥良種繁育基地25萬畝,產量達到2.5億斤,輻射大半個中國,是河南省優質麥種子繁育大縣。二是全縣已培育與優質小麥相關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家,其中新良公司、克明公司為國家級龍頭企業,省級4家,市級13家。三是依托延津特有優質小麥資源優勢,規劃建設了延津縣產業集聚區食品產業園區,規劃面積10.67平方公里,成為新鄉市唯一一個以食品為主導的專業集聚區。相繼引進了酒鬼酒集團、湖南克明面業公司、山東鶯歌食品公司、福建精益珍食品公司、河南云鶴食品公司、河南笑臉食品公司、新良公司等知名食品、白酒加工企業,形成了面粉——面條——面點——速凍食品和白酒——包裝——印刷——運輸兩條產業鏈,成為小麥雁陣的兩翼。
著力打造“中國第一麥”,做強做大延津小麥經濟
一是按照“政府引導、專家指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整合政府項目資金、農業資源優勢、優質麥品牌效應,組建新鄉小麥產業集團,成立新鄉小麥協會,促進產業鏈各環節的有機銜接,實現產業發展、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強做優小麥經濟。二是對全縣優質小麥品種進行科學規劃布局,重點做好綠色小麥、有機小麥和種子基地建設,確保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擴大到50萬畝以上,綠色小麥基地穩定在45萬畝以上,有機小麥面積在3年內達到5萬畝以上。二是加強與農科院、大專院校等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的聯系合作。目前,該縣已被省農科院確定為合作共建農業科技成果綜合示范縣,在資金、項目、新技術應用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三是以小麥產業集團為主體,合理確定優質強筋小麥收購價格,既兼顧企業成本,又保護農民種植優質麥的積極性,在產銷銜接和利益分配上取得新突破。四是抓住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的機遇,積極探索土地集約經營的新模式,鼓勵涉農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土地有序流轉,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基地,實現土地的規模經營、集約利用,實現優質麥單品種大規模種植,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品,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通訊員 鄭逢甜供稿)(原標題:河南延津縣長:創建全國唯一優質小麥產業化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