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小麥種出了名堂,這是河南省延津縣的新鮮事。近些年,延津小麥成了眾多食品加工企業投資追捧的“香餑餑”,不僅達利園、盼盼、康師傅、克明面業、云鶴食品等10多家食品加工企業相繼前來落戶,連貴州茅臺集團、四川五糧液集團、湖南酒鬼酒等酒業公司也前來投資。短短幾年間,延津以小麥為基礎資源的食品加工業已躋身全國產業集群競爭力100強。
“我們選擇延津,就是看中了這里的資源優勢,強筋小麥品質好,種植規模大,還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2008年決定落戶延津,我們在這里發展得很好。”克明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亮這樣告訴記者。
延津小麥品質的提高,緣于改變以往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傳統生產格局。當地通過“公司+協會+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大力推行訂單生產,在生產環節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機播、統一管理、統一機收、統一收購”的“五統一”,確保了優質強筋小麥的品質穩定性和一致性,并實現了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全縣常年種植小麥95萬畝,其中優質強筋小麥達50萬畝,占新鄉市優質小麥面積的80%;優質麥種基地25萬畝,產量達2.5億斤,種子銷售輻射大半個中國。該縣還建成了45萬畝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與茅臺集團合作建立了2萬畝有機小麥生產基地,今年生產的小麥已通過有機認證,有機小麥的生產面積最終將達20萬畝。
伴隨小麥品質的提升,小麥生產的經濟效益也穩步增長。“優質小麥與普通小麥的收購價相比,去年每斤要高3毛多,全縣50多萬畝就是1.5億元。我縣發展優質小麥種子繁育基地25萬畝,每斤種子高1毛錢,全縣就是2000多萬元。”說起優質小麥的效益,延津縣種子管理站站長李生堂津津樂道。
美名遠揚的延津小麥不僅帶動了小麥產業鏈條的延伸,還帶來了小麥附加值的成倍攀升和小麥產業的日益興盛。今年5月中旬,延津縣舉辦了國內首個小麥產業博覽會,5家糧食購銷企業簽約40余萬噸,24個招商引資項目簽約49.1億元。“每斤小麥賣1元多,加工成掛面每斤就能賣到12元,效益非常可觀!”延津縣農業局黨組書記李占先說,全縣已形成以小麥生產為頭雁,以“面粉—面條—面點—速凍食品”和“白酒—包裝—印刷—運輸”兩條產業鏈為兩翼的“雁陣”發展格局。(作者:記者 王偉 通訊員 李建彬)(原標題:河南延津——小麥種出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