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鄭州文廟復辟古代教育模式 推廣國學教育

2012/6/14 15:08:47 點擊數: 【字體:

  
    核心提示:昨日,鄭州有關方面宣布,8月28日,將有90名4~7歲全日制“小書生”,在雕廊畫棟、儒香熏習的鄭州文廟修習國學課,讀經典,學傳統優因珠算數學,畫國畫,寫毛筆書法,練太極及少林功夫。創辦者認為,新中國建立以來,文廟一直是被作為文化遺址和旅游景觀存在的,此舉在全國率先激活或者恢復了文廟兩千多年來“前廟后學”的國學教育功能。
     
    歷史上的文廟和學廟

     
    文廟亦稱孔廟,是古代中國尊儒崇文之所,亦為祀圣賢、習禮儀、講經籍、議文事之地,在中國有些傳統和歷史的大城鎮都建有文廟。
      
    文廟最初以祭拜孔圣而興起,元明以后就有了孔廟和學廟合一的特征,至清嘉慶年間,中國共有京師、府、州、縣、廳、司、鄉各級學校文廟(學廟)1700多所,加上其他書院孔廟等,總數達2200所。鄭州文廟也是其中較大的一所學校,歷史上它的面積達5萬平方米。
   
    鄭州文廟位于管城區東大街東段。它古香古色,靜靜矗立在現代建筑群中,蒼松翠柏中的紅磚綠瓦,映襯出現代城市少有的古樸和寧靜。
     
    文廟外的“金聲玉振”牌坊上醒目地題著八個鎦金大字:“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鄭州文廟的主殿是大成殿,大成殿有集先人古賢之大成的含義。宋元佑六年(1091年)詔辟雍文宣王,以大成為名,尊孔為“大成至圣”,因此以“大成”作為孔廟殿名。廟內還建有名宦祠、鄉賢祠等配套建筑群體。
     
    整個大成殿外圍墻,分別刻著程門立雪、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等古代名人刻苦學習,終成大才的故事。 兩邊廂房墻壁上則栩栩如生的刻有敘述孔子生平大事,如俎豆禮容,學琴師囊,問禮老聃,泰山問政等大型浮雕。

    鄭州復古學廟模式 
        
    即將作為文廟“前廟后學”的國學課堂,也就是東廂房,被隔成了三間,基本裝修完畢。這三間教室在20多天之后,將分別進駐30名現代“小書生”。他們將在這里接受全日制的“國學’教育。
     
    “說得大一點,國學就是國粹,是一個民族得以生存、發展和保持特色的本源,它應該能被社會各個階層所接受。對于個人來講,就是培養一個人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哲學觀的基礎。除了學習《大學》《道德經》《易經》等圣賢經典外,國學更可細分為國藝和國術,簡單的舉例,國藝里面有古琴、國畫等。我們的理解太極拳和少林功夫都應歸類于國術范疇。”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任曉林這樣解釋。

    文廟要變成傳播中原文化的圣地 
     
    “我們確實和一間有國學教育成功嘗試的學校簽訂了合作協議,文廟東廂房就是教室。為了突出國學學堂特色,孩子的書桌采用仿古條幾,座椅的形狀類似蒲團。文廟將為世人營造一種學國學的雅致氛圍。以后,在文廟的尊經閣還將經常性的開辦國學高層講座。讓文廟成為‘地處廟內幽深處,悠悠傳來讀書聲’的圣賢之院。”中國文廟保護學會常務理事、 鄭州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處長宋秀蘭接受采訪時這樣解讀她參與創辦的國學學堂。
     
    宋秀蘭說,在經過一年多的協商和詳細考察后,鄭州市文化局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最終選定了省內一間以推廣“國學教育”為特色的學校為合作對象,共同開發在國內消失100多年的“前廟后學”式傳統學堂。
     
    該學堂以少兒國學教育為主,以成人國學教育為輔,適齡兒童除了學習國學內容之外,還要完成國家現行義務教育體系的九年一貫制基礎教育內容。其目的是培養有純善美德,具備正心、正德、正見、正行,融貫東西的現代人才;對成人以公益性質的國學熏洗為主。
     
    “不久之后,鄭州文廟會成為傳播中原文化的圣地,可能成為國內最大,最扎實的國學交流基地。”合作學校方負責人侯超很有信心。

    學廟書生的課程設置 
      
    由于是全日制的教學,對于4~7 歲的學齡前兒童,學堂主要課程體系以國學經典教育為基礎,雙語通讀通識中西經典,包括《大學》、《論語》、《中庸》、《老子》等中國經典著作,以及《伊索寓言》、莎士比亞作品等英文經典名篇等西方經典著作。
      
    藝術教育強調情感的培養和情商教育,利用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怡養性情。
     
    體育教育則以平衡生命體能,挖掘中國傳統健身智慧為主,把中國傳統內家武術與現代體育相結合,通過體智修煉,創新生命健康。
    
     對于成人,則開展成人誦讀經典、及國藝和國術的修習。

    鄭州文廟現代記事 
    
    2001年8月,5位鄭州市人大代表提案重修文廟;
  
    2001年10月,鄭州市人大形成《關于加強鄭州商代遺址、鄭州城隍廟、鄭州文廟維修保護,盡快開發利用的議案》,隨后,鄭州市政府對管城區的文物景點,進行了重新規劃,并委托清華大學編制改造規劃;
   
    2004年10月,全國惟一由政府投巨資3000多萬元的鄭州文廟恢復工程開始;2005年10月,文廟向世人試開放;
    
     2006年8月,鄭州文廟恢復“前廟后學”的傳通教育功能。

    文廟的歷史創新意義 
     
     “率先恢復文廟“前廟后學”的傳統教育功能,已經超越了文化遺址保護與旅游開發的普通意義。一年多來經專家反復論證,我們一直在籌劃“前廟后學”的文化發展模式,并面向全國尋找合作單位,如今一切終于塵埃落定,我們期待這種教育模式能為中原文化崛起的一面旗幟。”宋秀蘭的話鏗鏘有力。
     
     “在沉寂百年之后,鄭州文廟“前廟后學”的創新教育模式,恢復了它真實的歷史面目,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國學專家申自強這樣認為。(原標題:鄭州文廟復辟古代教育模式 推廣國學教育)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鄭州晚報 2006-08-0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