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漢墓累累芒碭山(2)

2013/11/16 16:17:31 點擊數: 【字體:

  此后又經歷貞王劉毋傷、敬王劉定國、夷王劉遂、荒王劉嘉、劉立、劉音等,梁國逐漸衰落。漢成帝元延年間(公元前12年~公元前9年),梁王劉立因數次殺人,又被削去五縣。平帝元始年間,劉立又因和中山衛氏勾結被新都侯王莽廢為庶人。公元5年,梁國廢除。從梁王劉襄到劉立的幾十年間,梁國所轄僅有數縣,而且這時僅能“衣食足稅”。

  據專家介紹,從梁孝王劉武開始,西漢梁王死后可能全部葬于芒碭山群。加上王后、嬪妃和文武大臣,芒碭山群該有多少地下宮殿?這樣說來,目前發掘的還只是極小的一部分。

  現在已查明的漢代梁國王陵有保安山梁孝王墓、李王后墓、柿園漢墓、僖山金縷玉衣墓等21座,其中已發掘的有7座。

  已發掘的漢代梁國王陵,一個比一個氣派,一個比一個財寶豐盈。梁王們的目的是把墓葬中的這些財富帶到另一個世界去享用,但事實讓他們失望了,他們埋到墓中的一切都留在了現世。

  歷史是一只無情而莫測的手,兩千多年光陰之后,“三百里梁國”的八代九王只留下了數座墓葬;歷史又是那么纏綿溫柔,它不忍心拋棄過去,將那遠去的梁國輝煌寫在了依然壯觀的漢梁王墓葬群中,讓后人追憶。

墓中猶做帝王夢

  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說,漢梁孝王劉武都是一個悲情人物。

  梁孝王生活在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盛世“文景之治”。在一定程度上說,正是由于他的參與,才有了“文景之治”。但畢竟,“文景之治”不是“孝王之治”。

  梁孝王雖然絕頂聰明,但他的夢想注定無法實現。他的悲哀在于,他有一個太能干的父親和同樣了不起的胞兄,他們都有足夠的能力治理好國家。

  ●梁園風雅 一時名冠天下

  如果單以紈绔子弟這個概念來評價漢梁孝王劉武,顯然是極不公平的。作為劉邦的孫子,文帝的兒子,景帝的同胞兄弟,梁孝王自小享盡榮華富貴,但也為保衛漢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舞影歌聲散綠池,空余汴水東流海。

  一千多年前,李白慕名到漢梁孝王梁園游覽,留下了流傳千古的名詩《梁園吟》。除李白外,唐朝大詩人杜甫、高適、王昌齡、岑參、李賀,宋朝詩人秦觀,明朝名士王廷相、李夢陽、侯方域等都曾慕名到梁園懷古。

  梁園,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平息了七王之亂后,梁孝王自認為抗擊吳楚有功,遂在梁國大興土木。他以睢陽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也叫菟園,后人稱為梁園。《漢書》載:“梁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廣睢陽城長十里。”在這個廣大的東苑中,建有許多宮室。僅在睢陽城中,就建有曜華宮、忘憂館、吹宮、女郎臺、文雅臺、涼馬臺等。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以和京師的皇宮媲美。

  梁園中還修建有許多假山巖洞,開辟有湖泊池塘,如百靈山(今靈臺寺)、落猿巖、棲龍岫(在今山東單縣)、望秦嶺、鴻雁池、金果園、清冷池、清冷臺、平臺、南湖鶴州等。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余里,人稱梁王修竹園。梁園中各種花木應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加之風景優美,確實是難得的游覽勝地。天下的文人雅士如齊人鄒陽、公孫詭、羊勝,吳人枚乘、嚴忌,蜀人司馬相如等云集梁園,都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客。

  梁孝王有時在宮中斗雞、釣魚,有時和門客一起,帶領武士,在梁園內狩獵,有時興趣所至,便飲酒作賦。梁園的風雅在當時名冠天下。

  ●西漢帝國闊步邁向全盛

  在梁孝王縱情聲色之時,他的父親漢文帝在做什么呢?

  漢文帝正駕馭著漢帝國這輛巨型戰車隆隆向前,駛向空前的盛世。

  在政治經濟方面,漢文帝發展生產,維護國家統一,平獄緩刑,知人善任。在生活作風方面,他節約儉樸,嚴于律己。從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在位的23年間,漢帝國出現了政通人和、經濟發展、生產恢復的局面,為漢朝跨入全盛時期創造了條件。后來的史學家們把漢文帝和漢景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在位)統治的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

  公元前178年,賈誼給漢文帝上書,闡述了發展生產的重要意義。回顧了漢初國弱民窮的狀況以后,賈誼引用《管子》的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來論述說:只有人民豐衣足食,才能安分守己,國家太平;如果人民缺吃少穿,就會起來反抗,封建統治就永遠也鞏固不了。他又說:“如果沒有積蓄,不幸遇上災年,政府用什么來救濟?如果邊境上出現了緊急情況,幾十萬大軍的軍糧又如何籌措?一旦天災、戰爭接連發生,天下就會大亂。到那時再設法挽救就來不及了。”

  賈誼指出:“糧食是國家的命根子。糧食多了,國家富了,什么事情都好辦。攻則能取,守則能固,戰則能勝,遠方的敵人也不敢不服從。因此,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全國人民都努力從事農業生產。糧食積儲多了,人民就會安居樂業。這就是以富安天下的策略。”

  漢文帝很愉快地接受了賈誼的建議。當年正月,他就發布詔書,指出“農業是天下的根本”,要求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漢文帝還親自耕作,做天下的表率。這年九月秋收以后,漢文帝又下詔書,把漢初的十五稅一改為三十稅一,也就是把稅率減到原來的一半,以鼓勵農民從事農業生產。

  10年后,即公元前168年,晁錯又向漢文帝反映農業生產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發展農業生產的建議。晁錯認為,人一天不吃飯就要挨餓,一年不做衣服就要受凍。饑不得食,寒不得衣,就是慈父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兒子不做壞事,國君又怎么能管住人民不犯法呢?他說:“圣明君主在位,人民有吃有穿,這并不是由政府去管他們吃穿,而是由于政府執行了發展生產的政策。現在全國統一,這些年也沒有發生水旱災害,為什么人民還沒有積蓄呢?主要是農業生產沒有搞好。”

  晁錯指出,現在一個五口之家,至少有兩個人給政府服徭役。他們能耕的土地不過100畝(相當于今天的30余畝),總收入不會超過100石。他們拖家帶口,養老撫幼,全靠這一點收入。如果遇到天災人禍,就只好賤價賣糧,甚至借高利貸,到頭來只有變賣田宅和妻子兒女去還債。大商人卻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從中牟取暴利。廣大農民落得離鄉背井,家破人亡。

  漢文帝接受晁錯的建議,繼續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

  漢文帝采取的輕徭薄賦、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一方面讓人民得以安居樂業,另一方面也為維護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奠定了物質基礎。

  ●千年一夢何時才能猛醒

  “文景之治”時期,漢帝國的國力蒸蒸日上,人民安居樂業,但梁孝王的心里卻不太痛快。

  文帝時,梁孝王堅守梁國,像一個牢牢的盾牌,為漢代前期發展贏得了和平;景帝時,他又在睢陽阻擊吳楚聯軍達三月之久,為平定叛亂立下大功。梁孝王覺得,自己為漢帝國立下不世之功,理應繼承王位,統治天下。然而,他最終沒有成為皇帝。

  如果梁孝王真的成了皇帝,依他的豪放性格,漢代的歷史會是怎樣一番模樣?

  也許,天下會再多幾處梁園?也許,漢帝國會因為他的奢侈而過早衰落?歷史不能假設,所以梁孝王還是原來的梁孝王,西漢還是原來的西漢。

  梁孝王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榮登九五。生前遺憾身后補,既然在現世無法“圓夢”,梁孝王就打算到另一個世界去完成未竟的心愿———建造規模巨大的陵墓,以便死后過過皇帝癮。

  梁孝王的墓在芒碭山群的保安山南山東側半山腰,坐西面東,距山頂20米。(圖3)梁孝王墓南北最寬處(回廊北耳室北壁至回廊南耳室南壁)32.4米,最高處3米,總面積約650平方米,總容積約1367立方米。全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及10余間側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統組成。主室的四周建有回廊,回廊的東端與主室相通。回廊的四角都有耳室,大小一致。回廊內有十字街、飲馬泉、黑水河等。在回廊與各室之間穿行很容易迷失方向,據說,曾有人進梁孝王墓后幾天走不出墓道。

  與其他梁王的墓葬不同,漢梁孝王墓前有龐大的寢園建筑。這些建筑是為祭祀墓主而建的,有專人管理。按照當時的規矩,只有帝王的陵墓才有資格建寢園。梁孝王墓之所以建有寢園,當然是因為他一直忘不了他的帝王夢。

  西漢自景帝開始,帝陵后陵都筑有陵園。一般來說,陵園都是宮城的縮影。漢代早期的寢園就在陵園內,位于陵墓的附近,屬于陵墓的主要禮制建筑,又稱為陵寢。寢園主要用于祭祀。

  一般的王陵都是劈山后用巨石修砌,但梁孝王墓不是這樣。梁孝王墓“斬山作廓,穿石為藏”,工程之浩大、結構之獨特、布局之對稱,都是罕見的。

  2003年11月12日,在永城市文物局周錫學局長的陪同下,我再次來到漢梁孝王陵墓。展現在我眼前的,是高高聳立的猶如宮墻一樣的墓壁,他們仿佛在宣示著漢梁王心中的那個夢。

  順著墓道走下去,就走進了歷史深處,走近了梁孝王。墓室里,梁孝王塑像靜靜地立著,他一言不發,目光里充滿了悲愴。(圖11)他目光投向的地方,是東方,是日出的地方。兩千年了,他還在追尋著他的那個夢嗎?

  墓室里邊,觸目皆是西漢一代的智慧結晶:從主室到側室,從下水道到便桶,一切都閃爍著那個時代的智慧之光。

  走出墓室,外面是燦爛的陽光,是無際的平原,是祥和安寧,一派繁榮。兩千年的時間,滄海會變成桑田,梁孝王的那個夢,也該醒了吧。

柔情難度黃泉道

  漢代喪俗,夫妻“同塋不同穴”。為了在死后能夠繼續相親相愛,梁孝王囑咐后人在他與李王后的墓穴之間挖一條黃泉道。

  李王后氣病而亡,黃泉道成了爛尾工程,梁孝王夫妻的愛情最終也沒能穿透那厚厚的山體。

  ●大夢未圓梁王命歸黃泉

  貴為文帝之子、景帝之弟,梁孝王劉武一直享受著超出一般的優厚待遇。

  據《資治通鑒》載:“(梁孝王)每入朝,上使使持節以乘輿駟馬迎梁王于關下。既至,寵幸無比,入則侍上同輦,出則同車,射獵上林中。”和景帝坐同一輛車,那是什么規格!

  竇太后最寵愛的兒子就是梁孝王,而景帝也非常喜歡這個能干的弟弟,所以竇太后、景帝、梁孝王母子三人常常在一起吃飯喝酒。公元前155年,母子三人又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熱、親情蕩漾之時,景帝情不自禁地說:“千秋萬歲后傳于王。”

  景帝的意思是說,死后要把皇帝之位傳給梁孝王。酒場上的話,很多時候只是說說而已,誰也不會完全當真。梁孝王當然也不會笨到相信這句話上,但誰不喜歡聽好話呢?“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

  景帝說的雖然是酒話,卻在梁孝王的心里種下了一顆種子———皇帝夢的種子。此后不久,吳楚等國發動叛亂,梁孝王率軍奮力阻擊,在平叛中立下大功。隨著在朝中地位的日趨重要,梁孝王心中那顆皇帝夢的種子逐漸生根、發芽,并迅速地成長起來。

  然而梁孝王最終沒有當上皇帝,阻擋他的是袁盎等十幾位大臣。這個時候,梁孝王劉武顯出了他一貫的任性,一怒之下,他派人刺殺了阻擋他當皇帝的十幾位大臣。據《史記·梁孝王世家》記載:“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議臣,乃與羊勝、公孫詭之屬陰使人刺殺袁盎及他議臣十余人。”

  刺殺袁盎等人,是梁孝王命運的轉折點。

  刺殺事件發生后,景帝對梁孝王十分不滿。梁孝王害怕景帝降罪,親赴京城向太后和皇帝認錯。最后景帝表示不再追究梁孝王的罪責,但對梁孝王再也不像過去那樣親密了。

  公元前144年6月,梁孝王劉武得熱病身亡。其時距他失去景帝的寵信僅僅4年。

  2003年11月14日,夕陽西下時分,我再次登上了保安山,走上了山頂,走近了梁孝王墓。山風很冷很硬,天宇盡處一派迷茫。在我眼前,一兩群綿羊在山上游蕩,悠閑而自在,羊的主人則雕塑一般戳在山頭。

  不知為什么,我心中有一絲絲疼,一種傷感,透過迷迷茫茫的遠天,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在歌哭聲里飄逸翻飛的梁孝王,看到了一個在欲望中掙扎的靈魂。

  欲望是風箏,把你的心扯向天,扯向未來,扯向理想;欲望又是網,把你罩住,纏住,箍住,窒息你的生命。

  ●黃泉之道可惜僅修一半

  梁孝王死后,竇太后悲傷得吃不下飯。景帝與姐姐商議后決定把梁國封地分為5塊,把孝王的5個兒子都封為王:劉買為梁王,是為梁共王;劉明為濟川王;劉彭離為濟東王;劉定為山陽王;劉不識為濟陰王。梁孝王的5個女兒也各有封賞。這樣一番安排之后,竇太后的心情才好了一點。

  與竇太后一樣悲傷的,還有李王后———梁孝王的妻子。

  “那真是感人的故事啊!”提到李王后這段歷史,永城芒碭山景區的陳文欽先生禁不住激動起來,“據說梁孝王死前與妻子李王后緊緊擁抱,舍不得妻子,咽不下最后一口氣。但按照漢代的喪葬習慣,夫妻‘同塋不同穴’。也就是說,夫妻不能葬在同一個墓里。怎么辦呢?在去世前,梁孝王特意叮囑長子劉買和李王后,將來一定要在自己的墓穴和李王后的墓穴之間修通一條黃泉道,好讓夫婦二人繼續陽世之好。”

  劉買和母親按梁孝王的遺愿,在李王后墓里修建通往梁孝王墓的黃泉道。可惜的是,這條黃泉道沒有修通。為什么沒有修通呢?專家的解釋是:當時的技術水平不能解決施工方面的難題,比如墓中的出水問題,黃泉道如何準確地連接兩個墓穴的問題等。

  還有一種說法是:黃泉道還沒有來得及修通,李王后就被孫媳婦氣死了,這個工程也就停下來了。

  據說,梁孝王的孫子梁平王娶了個花容月貌、能歌善舞的任王后。梁平王對任王后寵愛異常,任王后也常常恃寵任性。

  梁孝王在世之時,有一次到京城探望母親竇太后,母親賞賜他一件價值連城的寶物罍樽。罍樽系用精煉青銅鑄造,通體用金絲鑲嵌成龍飛鳳舞、祥云繚繞的圖案。梁孝王臨死前還念念不忘罍樽,并再三囑咐淚痕滿面的李王后說,以后思念他時,就看看罍樽,睹物如見人。任王后聽說李王后有這么一件稀奇的寶物,就纏著要看一看。李王后恐怕孫媳婦看過不再歸還,死活不往外拿。任王后一氣之下,將李王后在后宮難耐寂寞而做出的風流之事宣傳得沸沸揚揚。李王后氣惱成疾,時間不長就撒手西歸了。

  李王后氣憤而死之時,黃泉道鑿了還不到一半。

  聽說梁平王的家庭糾紛后,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龍顏大怒,下詔將梁國疆域內僅有的十八個縣削去八縣,并且將任王后斬首。

  黃泉道最終沒有打通,到底原因何在?與專家所謂技術原因的解釋相比,我更愿意相信第二種說法———如果黃泉道沒有打通原因在于李王后的突然死亡,那么就是說,這條道本來是有可能打通的,而技術原因的說法則讓人覺得太絕望。

  ●情愛依依千年難以相見

  李王后墓位于保安山北山頭,僅距梁孝王墓約200米。但在李王后去世后的兩千多年時間里,關于黃泉道的故事和李王后一樣,埋在了地下。

  1991年4月,當地村民在這里崩山采石,炮聲過后,塵煙散盡,一片金黃呈現在人們面前。已經有了經驗的村民,很自然地想到了古墓。他們不敢怠慢,立馬報告了文物部門。

  在現場發現的一枚“梁后園”銅印,引起了文物部門的重視。考古人員由此初步判斷:此墓應是梁孝王王后李氏之墓。

  李王后墓也是“斬山為廊,穿石為藏”的大型巖洞墓,規模龐大,結構復雜。該墓是一個由兩條墓道、3條甬道、前庭、前室、后室、隧道、排水系統和34個側室等部分構成的龐大地下建筑群。李王后墓東西全長210.5米,最寬處72.6米,墓內最高處4.4米,總面積1600多平方米,總容積6500余立方米。因為墓內容積巨大,李王后墓曾被稱為“天下石室第一陵”。(圖4)

  因為這個墓從東到西貫穿了整整一座山,所以當地老百姓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李王后墓的巨大:“從山東到山西。”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日報報業集團 2006-08-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