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太行山東南麓的輝縣市境內,境內林木茂密,翠竹蔥籠,汩汩清泉,景色宜人,雖酷署盛夏亦無炎日蒸灼之苦。1992年被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和“油松種子園”。1999年由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經營面積2591公頃,森林覆蓋率95%。
主要景點:白云寺、唐銀杏樹、普照大禪師石塔、風水塔、五百羅漢碑、金沙、銀沙泉、元極寺、龍浴寺、袁氏山莊、龍口風門等。這里森林茂密,古木參天;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景色優美;翠竹蔥籠,鳥語花香;它集山雄、險、秀、奇、幽于一體,攬山、林、水、洞、寺于一身。活化出一幅“深山藏古寺,鐘聲白云里”的太行水墨畫。森林公園山川秀美,天造地設,人文自然景觀兼備,融知識、科普、休閑、度假、趣味、探險、保健為一體。北京、上海、河南的影視廠家先后在此拍攝了《雙雄會》、《清涼寺的鐘聲》、《香玉傳》等10余部影視作品。主要景區有:白云寺景區、大佛殿景區、紫荊山景區和中湖景區。
景區內的主體景點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稱夢覺寺。寺內有單檐懸山大5間。其它中殿、山門、東西陪殿及出廈閣樓等5 0余間。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東有宋代五百羅漢碑,紀事翔實。寺西有金沙、銀沙二泉,泉旁有地藏殿,建筑奇特。西臨石崖,有窟名黑龍洞,深邃莫測。寺前古樹參天,盛夏不見日色,為避暑勝地。系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普照大禪師石塔坐落于白云寺,后為一石雕喇嘛塔,五層,高4.9米,是開山住侍佛光普照大師的遷化靈塔。整個石塔刻工精細,造型優美,為元代石雕藝術稀品,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銀杏樹位于白云寺門前,俗稱白果樹,又名公孫樹,并列五株,寺院中佛殿后一株,共六株。千百年來,雖幾經戰火劫難仍巍然屹立。為白云寺一大景觀。它是研究太行山植被的活化石,同寺院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白云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地址:輝縣市薄壁鎮
門票價格: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