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和尚乃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他出身貧寒,12歲入南京扳恩寺剃發為僧,26歲云游至山西五臺山定住。萬歷繼位之時,下詔大赦天下,德清和尚率眾僧到北京設道場誦經祝禧,博得了篤信佛教的慈圣李太后即潞王的生母大加稱贊。從此,經常來往于皇宮內室,和皇族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次,李太后聽說潞王出入無禁,游獵無度,下旨把潞王訓斥一頓,又派德清和尚云游河南衛輝,以佛教之理加以勸誡,使其洗心省滌,謹守藩規。
德清和尚來到潞王府后,恰逢潞王外出游獵未歸,趙妃娘娘聽說來意,十分熱情地接待了他,說:“實不相瞞,潞王近來確實有些嬉游無度,出去多日不回,有擾民之嫌,我也曾婉言相勸,見效不大,是我奏報太后娘娘,望她老人家能管教一下。大師這次受命而來,我就放心了”。德清大師見趙妃娘娘機智善良,有愛民之心,便說道:“娘娘不虧為太后貼心之人,要想讓潞王回心轉意,還需娘娘助老衲一臂之力”。當下商定,雙方如此如此。
第二天,潞王游獵回府,趙妃娘娘急忙見駕,施禮叩拜之后,說:“吾王千歲,臣妾昨夜做了一夢,夢見有一神魔站在鳳凰山上,手拿一根神鞭,趕著一只鳳凰,圍著吾王千歲佳 城寶地,邊飛邊叫,聲音凄厲,不知是吉是兇?”
潞王從小受太后影響,也是信佛中人,聞聽此言,心中打一激凌,想我的佳城之穴,多少風水大師所瞧,實屬風水寶地,非本王所占不行。娘娘此夢,有人要趕鳳凰飛走,是有人搗亂,還是神靈降威,心中這樣想,嘴里卻安慰娘娘道:“愛妃莫要擔心,夢乃子虛無有之事,難道誰還能將我的佳城寶地奪去不成!”
娘娘正在說話,只聽有人門外不停地喊道:“阿彌佗佛,有德居之,無德走之……”
潞王問道:“什么人在外喊叫?”
一仆人跑進來,跪下稟道:“門外不知什么時候來了一個老和尚,說非要見大王不可,怎么也趕不走。”
娘娘趁機說道:“大王,何不請來給臣妾圓圓夢中之事。”
潞王點頭示意,仆人出去將和尚領了進來,潞王問道:“你是何方僧人,到本王府何事?”
和尚答道:“老衲乃五臺山德清和尚,今云游此地,見一片黑色云霧飛進府來,所以老衲就跟了進來。”
娘娘說:“怪不得臣妾昨晚做了一夢,難道有什么兇兆?”說完將做夢之事給德清和尚敘述了一遍。
德清和尚聽了娘娘的話,說:“恕老衲直言,老衲昨日已見到鳳凰山上黑云遮天,今日王府黑云亂飛,想來必非吉兆。”
潞王一聽,著實有些心怯,忙求大師化解,德清和尚說:“老衲昨夜過陰,只見大王你游獵無度,殺死牲靈無數,它們紛紛到佛祖處告狀,佛祖惱怒之下,要將你百年之后的風水寶地變為廢地。”
娘娘一聽,故作驚慌地說:“吾王千歲雖然有錯,但佛教云錯而能改,善莫大也,望大師千萬成全。”
德清和尚手捏佛珠,雙眼微閉,嘴里不停地吟著佛經,過了一會兒,才睜開眼說道:“佛祖廣開慈悲之心,發下話來,只要大王你能謹守藩規,護民愛民,不但你的佳城完好無損,而且……”。
“而且什么?”潞王瞪大眼睛問道。
德清和尚哈哈一笑:“而且數十年之后,還有我佛家弟子為大王千歲守墓之緣。”
就這樣,在趙妃娘娘和德清和尚的一唱一和下,潞王的行為終于有所收斂,偶爾出去,再也不毀百姓的莊稼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