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培是明港二中總務處副主任,2010年9月,他自告奮勇到偏僻的公辦新集小學支教。當時的新集小學全校只有3個年級,7名教師,17名學生。張立培到校后擔任三年級班主任,班里只有四個學生,除數學課以外其他課他都教。如今,新集小學在他的帶領下,已發展成為擁有319名學生,可以容納260學生寄宿的公辦完全小學,家長和孩子們自我評價在這個學校上學最幸福,這個學校,也被當地人稱為“信陽第一校”。
初進學校 荒草遍地
“我個子不高,只有一米六三,剛來到這所學校時,這所學校的荒草長得跟我身高差不多。當時周圍人還調侃,這草還沒你高,還不算高。”回想起剛來學校的一幕,張校長笑了笑。站在一旁的該校老師告訴記者:“當時,每年為了應對開學檢查,學校都要花費近千元來除草。”
初到這個學校,張立培走訪得知,新集村是個大村,全村2760人,有適齡入學兒童200人。由于新集小學辦學條件差,造成了許多家長不得不舍近求遠把子女送到鎮上條件較好的學校就讀,當時新集小學的在校學生只有17人。同時當地大多村民白天外出打工,孩子中午無處吃飯,家長們迫切希望就近能有一所可以滿足留守子女就學的學校。
為辦餐廳 捐款30多萬元
2011年2月19日(農歷正月十七)是星期六,新學期開學的第二天,張立培一大早便到新集學校召集村委和學校領導班子,帶上現金,請民工開始了整理校園,新建了近三百平米,可容納260名學生同時進餐的餐廳,設計了專門的儲藏室和標準的防鼠臺、遮雨長廊,確保師生從餐廳到寢室到教室不淋雨。
“籌建學校的資金,一部分是張老師自己的積蓄,還有一部分是張老師自己在外籌措的資金。”在該校教課的王老師說道,“可以這么說,只要學校需要的,他家里有的,他都想辦法捐給學校,學校里擺放的花盆也有張老師家的。”
兩年來,張立培為新集留守子女學校創辦營養餐廳的建設先后捐款捐物達30多萬元。“其實還有一部分都是他從親戚朋友那里借來的。”該校一名老師告訴記者。
被當地人稱為“信陽第一校”
在學生的寢室里,記者發現,每間寢室都配備的有空調。“這些空調是張老師找自己的學生捐贈的。”一旁的老師告訴記者。
“學生平均每天伙食費8元錢,夠低的了。學生在學校的衣食住行,都有人照顧。放假時,學校會找專車送學生。”家長們告訴記者。“這里的營養餐完全是按照衛生防疫站制定的營養標準做的。孩子每人每天一個雞蛋,葷素搭配都很合理。”張立培說道。
“全信陽市的農村學校,找不到第二家這樣的學校,不愧是‘信陽第一校’。”和記者同行的信陽市教育局一位干部說。當地一名村民告訴記者,“現在張老師的名氣很大,好多地方都要張老師過去指導,是我們多次挽留才留下來的。”【原標題:支邊教師張立培愛心打造“信陽第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