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信陽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信陽

傳說中的灶王奶奶名叫“郭丁香”

2013/5/2 16:43:08 點擊數: 【字體:

傳說中的灶王奶奶名叫“郭丁香”
 灶戲傳承人潘金娥、郭振奪為群眾表演灶戲《郭丁香》

    臨近春節,又要祭灶了,長篇敘事詩灶書《郭丁香》告訴我們,傳說中的灶王奶奶名叫郭丁香。

  灶書《郭丁香》是一部長篇敘事詩,系民間曲種灶書中一個有代表性的唱本,被譽為漢族的民間史詩,以表現傳說中的灶王爺張萬良和灶王奶奶郭丁香的生活故事及愛情糾葛為主要內容,明末清初時期在豫南地區廣為流傳,現已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灶書《郭丁香》是由勞動人民和民間藝人根據當地傳說的民間故事《郭丁香》而整編成的民間詩歌,并以灶書(戲)表演形式傳唱下來的。灶書是固始縣特有的一個民間曲種,《郭丁香》是灶書的主要書目。灶書和灶戲的區別主要是在表演上,灶書是一個人演唱,眾人幫腔,為曲藝形式。而灶戲則為多人分角演唱,并根據角色進行化妝演出,夾有鑼鼓打擊樂伴奏,形成一定表演戲劇化。

  灶書《郭丁香》的故事情節曲折感人,語言樸實無華,有著無窮的精神魅力和文化內涵,是一篇富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優秀作品,集中體現了民間文學對傳統道德的具體態度,塑造了在我國民間文學史上具有獨特性格的郭丁香這一形象。

  灶書《郭丁香》中說的是美麗樸實、勤勞善良的郭丁香,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一個懶惰、奸詐、負義的漢子張萬良。郭丁香以自己勤勞的雙手辛勤耕作,使張家由窮變富,而此時的張萬良卻絕情地拋棄她,另尋新歡。郭丁香一顆純樸善良的心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陷入絕境的她想一死了之,投入了桑河。多虧打柴路過的范三郎搭救了她,二人在共同勞動中建立了真正的愛情。不久,范家也富裕了起來。張萬良因娶了個好吃懶做的王妙香而敗盡了家產,后淪為乞丐。

  冤家路窄。一天,窮困潦倒的張萬良討飯來到了范家莊,正巧撞上了在廚房做飯的郭丁香,郭丁香見前夫的不堪現狀,百感交集。張萬良得知在自己前面忙碌的少奶奶正是郭丁香時,覺得無言以對,慌亂羞愧之際感到哪里還有臉面活在世上,便縱身投進了烈火熊熊的灶膛……張萬良的魂魄投往陰曹地府,閻王查生死簿后拒收,讓其轉往天上玉皇大帝處。玉帝感念其悔過自新,封其為司灶之神,即民間所說的灶王爺,郭丁香被封為灶王奶奶。

  灶書《郭丁香》著意歌頌了勤勞、善良、正直等做人的美德,無情地鞭韃了懶惰、負義等惡行,這些正符合了樸實善良的中國農民所要求的基本道德規范。因而此書在群眾中顯示出無窮的魅力。書中主人郭丁香一時成為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婦女所鐘愛、崇拜的偶像,學習做人的楷模。

  灶書《郭丁香》通過優美的灶書唱腔演唱、演染,更是感人肺腑,使人百聽不厭。如今在固始縣凡60歲以上的聽眾,對灶書《郭丁香》的聲腔音樂、表演形式還記憶猶新。據調查了解,《郭丁香》唱詞長達近萬句,如一串珍珠失散在民間。原收集整理的《郭丁香》由于受當時條件所限,只是原生態唱本《郭丁香》的一部分。近年來,固始縣委、縣政府和文化部門高度重視對灶書《郭丁香》的發展和保護,組建專門的隊伍,對其進行挖掘、保護和搶救,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1981年,固始縣文化工作者在灶書《郭丁香》的基礎上收集整理出長詩《郭丁香》達1370行,發表于著名刊物《民間文學》第10期上,當時在全國文學藝術界和學術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有關專家學者認為該長詩填補了漢民族地區沒有民間敘事長詩的空白,豐富了漢民族民間敘事詩的寶庫。從灶書到灶戲直至成就了中國漢民族敘事長詩《郭丁香》的問世,灶書《郭丁香》在民間傳唱了幾百年。由于其融合了中原文化、楚文化、淮河文化的民間藝術,張揚了民俗文化,更改了漢民族生活史詩的記錄,因此,引起了不少專家學者的關注和青睞。我省民俗專家高天星、張振犁、高有鵬等曾為《郭丁香》撰寫了評論文章,就其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灶書《郭丁香》已成為展示豫南地區厚重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的一個品牌,在對外文化交流、傳承優秀文化、傳承漢民族口頭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固始縣文化局  吳曾明 固始縣徐集鄉人民政府 丁昌明  【原標題:傳說中的灶王奶奶名叫“郭丁香”】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2009年1月8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