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信陽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信陽

“天下獨一戲”的阜南嗨劇(2)

2013/11/29 15:46:09 點擊數: 【字體: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小時候的周國平不能聽見鑼鼓響,一聽鑼鼓響立即逃課。為了學嗨子戲,他放棄了上學,選擇了跟于二掌柜學唱嗨子戲。當時父母在公橋集開有小飯館,也沒有反對他棄學唱戲。父母之所以沒有反對,是因為在舊社會嗨子戲藝人地位高于其他藝人。

    從那時起,他便正式拜于二掌柜為師學習嗨子戲。當時于二掌柜師傅黃老聚還健在,雖然已經80多歲了,但每次演出,他仍然親自率領師徒一大群前往,被人稱為“燈三桌”。其弟子遍及阜南城鄉及對岸河南的潢川等地。

    周國平老人說,那時演唱嗨子戲老百姓稱“地撲拉子”,大多是10個人左右。基本上劇目都是“老八出”,因為沒有管弦樂,僅靠鑼鼓敲點子,每個小戲最長不過半小時。行內稱“七忙八不忙”,也就是說七個人演戲有點忙碌,八個人就不會忙了。通常都是兩個人唱,五六個人打樂器。那時候窮,有時候到地主家演唱,為了讓徒弟打打牙祭,一般都會多帶人去。一般地主請班子也不在乎人多,他們圖個熱鬧。那時候演唱嗨子戲都是不收錢的。

    周國平老師從學校退休后,便在家搞藝術創作,76歲了依然精神矍鑠。面對我們的采訪,他各種唱腔仍能脫口而出,還忍不住站起來表演嗨劇的手眼身法步。周國平老藝人說,現在不是沒有人喜歡嗨子戲,每當他從公橋到縣城辦事,城里的老戲迷都不稱其名,而叫他“焦裕祿”。周老回憶說,他對演焦裕祿的情形至今仍記憶猶新,在縣城淮光大劇院連演兩場,場場爆滿。觀眾每人手里拿著一本《焦裕祿手冊》,上面有唱詞,觀眾入迷得近乎苛刻,演員只要說錯了一個字,底下的觀眾就叫嚷。演員也演得激情投入,當時周老扮演焦裕祿在病房里的那出戲,因為太逼真感人了,讓扮演護士的趙文素一到病房里送藥就哭得淚流滿面。

    3 嗨子戲的巔峰

    新中國成立后,嗨子戲獲得了新的藝術生命力,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好氣象。上個世紀50年代初,人民群眾滿懷翻身解放的喜悅,把嗨子戲的創作和演出活動推向了新高潮。在各地舉行的慶功會、歡慶會和年節廟會上,嗨子戲頻繁演出,深受當地人民群眾喜愛。其創作內容多是表現新時代的喜悅、對舊社會苦難的追憶。此外,還有一些批判封建禮教,宣傳新思想、新風尚的劇目。創作演出活動使得嗨子戲在藝術上日趨成熟,演出場所也逐漸由村頭向舞臺轉移。到了50年代中期,嗨子戲已有一些劇目在各級匯演、調演中獲獎,在阜陽地區已小有名氣。

    50年代中期,阜南嗨劇團曾在阜陽人民劇場演出過,盛況空前,演員們20多天都沒有回家。當時北京來的記者采訪了尹建民團長,《光明日報》還刊登了大幅劇照。從此,嗨子戲聲譽如日中天。

    嗨子戲正式搬上戲劇舞臺后,整理改編劇目100多出,新編劇目20多出。其中的《打桃花》、《三擊掌》為嗨子戲的保留劇目,曾參加過省地匯演,獲得巨大影響。上個世紀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這段時間是嗨子戲發展的全盛時期。演員陣容強大,除解放后第三代、第四代藝術上成熟、事業上成名的一些演員外,還陸續補充了戲校畢業的幾十名青年演員,少長群賢,勤學苦練,使嗨子戲創作如火如荼。1963年阜南縣嗨劇團曾赴蕪湖、安慶、息縣等地巡回演出,每到一地都是場場爆滿,轟動大江南北。其后,又在省城連續演出半月,省市領導和社會各界踴躍觀看,使阜南嗨劇再次譽滿省城。

    “文革”十年浩劫,傳統嗨劇遭到禁演,被迫移植京劇八大樣板戲。“文革”結束后,嗨子戲又獲得了新生,再次煥發了藝術青春。在嗨子戲藝人共同努力下,嗨劇團重新排練上演了許多傳統劇目,并創作了一批揭批“四人幫”、歌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新劇目,如《萬分之一秒》,在阜南、阜陽兩地連續演出,大受人民群眾歡迎。1978年,阜南嗨劇團帶著新編的《萬分之一秒》赴省參加人大、政協兩會演出。演出結束后,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的萬里同志親切會見了劇組全體演員,對嗨子戲給予了極高評價。他說:“我在全國各地看了許多戲,嗨劇風格獨特,天下獨一無二。”

    4 嗨子戲的獨特魅力

    阜南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文化藝術的傳承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淮河流域民間藝術發展的歷史長河里,阜南人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嗨子戲。那么,嗨子戲的唱腔、語言和表演藝術有哪些特點?她又是以什么藝術魅力來吸引群眾的呢?

    嗨子戲的唱腔委婉、清脆、優美、動聽,嗨子戲每句開頭都用“嗨”字起腔,然后定腔,打板上韻。因此,嗨子戲便以其起腔多用“嗨”字而得名。她是在民間歌舞“紅燈”、“旱船”、“小車子燈”等基礎上演變發展起來的,只能唱些民歌小調和反映勞動者生活的小戲。主要流行于淮河中上游的阜南、潁上、息縣、固始、潢川等地。在嗨子戲形成初期,藝人采取“圍鼓坐唱”形式,演唱一些帶有故事情節的“花腔小調”,表演簡單樸實。

    嗨子戲傳統劇目文戲居多,武戲甚少,生活語言多,充滿地方特色的俚語俏皮話又使其生動幽默,既含情脈脈又有狂野之風。由于其風格清麗,深受南韻影響,因此,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南方的蕪湖、安慶、肥東、肥西等地頗受歡迎。應該說,那段時間是嗨子戲最輝煌的時期。

    嗨子戲的唱腔與其他劇種不同處有:幫腔,即先由登場演員一人獨唱,當唱到一定的地方,其他人不管嗓子如何、音色好壞都一齊幫腔,以避免演員過累,擴大音響,烘托氣氛,增強效果。小嗓(假聲),即是為了提高唱腔的表現能力,把音程跳躍的幅度加大,甚至高達10倍以上,一般在發音超過本聲的范圍時使用。有時也用些“嗲”腔,小旦用的居多。另外還有“連詞”、“上簧”、“下簧”以及唱腔和鑼鼓同時進行,形成以鑼鼓起腔,自然轉調,哭腔中抽泣的運用等。總之,嗨子戲使觀眾聽后,頓感有情、有戲、有聲、有色之韻味。嗨子戲的語言以本土語言為主,多以方言、諺語和歇后語構成鄉音俚語,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也就是洪淮之音,使當地人聽了備感親切。

    針對瀕臨滅絕的阜南嗨子戲,為保護這一特有的藝術奇葩,近兩年,阜南縣文化部門將逐步對阜南嗨劇藝術史、唱腔音樂、表演藝術進行保護;并對嗨劇藝術進行民間普查、收集、整理,拍攝音像資料,建立相關檔案;同時還將建立嗨劇藝術人才保護及培養機制。在2006年阜南嗨子戲被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今年,阜南縣文化局又積極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我國文藝戲曲百花園中,阜南嗨子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尤其引人注目。底蘊深厚、內涵豐富、流光溢彩的嗨子戲,在演繹民間原生態戲曲中,凸現當地民俗風情。無論是從流行地域、演出形式、藝術風格,還是文化內涵上,對沿淮人民在災難深重的時代所吐露的悲情及豁達的人生狀態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阜南嗨子戲都淋漓盡致地體現出其無可替代的唯一性。□張殿兵【原標題:“天下獨一戲”的阜南嗨劇】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合肥晚報 2010年6月4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信陽民歌:剛柔并濟 獨具韻味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