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鄭州

武則天與中岳嵩山

2012/4/26 15:22:41 點擊數: 【字體:

 
    五岳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古時傳為是群神所居的地方,歷代帝王多往祭祀。按道教五行方位稱“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黃辰”。由此東岳泰山稱為五岳之首,歷史上眾多帝王到泰山“封禪”就不足為怪。但我國歷史上惟一位女皇武則天卻別出心裁對中岳嵩山情有獨鐘,先后到中岳嵩山舉行封禪大典,祭祀嵩山以及三陽宮避暑、峻極峰投放“除罪金筒”等,并使武氏江山穩固,天下太平,這不能不說中岳嵩山在對武則天從政期間有著一定的政治影響。當然政治上的勝利應取決于武則天本人,但中岳嵩山之神奧卻在武則天時代表現地淋漓盡致。
        
    武則天出身名門,生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其父親是工部尚書武士彟,生母是隋朝宰相楊達之女楊氏,武則天11歲喪父,可說是她一生中的一大不幸,母女四人倍受同父異母兄長們的冷眼。13歲時,即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據《舊唐書》載:唐太宗觀武則天“美容止,召入宮,立為人才。”母親楊氏“慟泣與訣”。盡管武則天擺脫了家庭的不幸,對宮廷生活充滿了希望。但是她進宮12年,沒有晉升,更沒有給擁有35個孩子的唐太宗生育一個子女,據此可見武則天在宮中很不得寵,只不過是一個“掌序燕寢”即管食宿等事宜侍妾身份的低級才人內官,她的妙齡青春,豆蔻年華基本上是虛廢在寂寞無聊的深宮后院。在貞觀末年一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政治事件中,多虧太史令李淳風的一片善言,武則天才免除一死。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據《資治通鑒》載:“太宗崩,武氏隨眾感業寺為尼。”據此武則天又經歷了2年的青燈梵鐘代替錦衣玉食的尼姑生活。另據載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唐高宗給唐太宗過周年,因忌日,行香來到感業寺,早已對武則天產生愛慕之情的高宗李治,在感業寺與武則天會面:“忌日,上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王后聞之,陰令武氏長發,勸上內之后宮,欲以間淑妃之寵”。武則天于永徽二年二次入宮。“武氏巧慧,多權數,初入宮,卑辭屈體以事后;后愛之;數稱其美上。未兒大幸拜為昭儀,后及淑妃寵皆衰”。武則天二次進宮后不惜犧牲自己的親生子女,來換取自己的政治地位,以至當上皇后。
         
    據史載:高宗李治下詔曰:“武氏門著勛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后庭,譽重椒闈,德光蘭掖,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內,恒自飾躬,嬪嬙之間,未曾迕目,圣情鑒悉,每垂賞嘆,遂以武氏賜聯,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于天后。”武則天大權在握后,以一個前無古人的女政治家的氣魄殫精竭慮,運籌帷幄,操勞著國家大事,逐漸實現著她的一個個治國策略和政治抱負。她先后修訂《姓氏錄》、鏟除反對派,擴充官僚隊伍,組織北門學士,實行科舉取士與文章選士制度和建言十二事。竭力擴大親信隊伍,培育核心班子,發展自己的實力。并采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治手段,實行酷吏政治,制造了24起重大政治案件,使眾多逆我者的重臣死于她的刀下。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里武則天采用這一殘酷的手段,確實也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執政方略,從而使用濫刑殺出了武氏之威風,殺出了一個武氏天下,鞏固了其政治地位。武則天獨立朝政的時間應從顯慶四年(公元659年)長孫無忌集團被摧垮后,“自是政歸中宮”算起,一直到“上元以來,政由武氏”。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遺詔:太子柩前即位,軍國大事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武則天又廢中宗和睿宗,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公元690年10月16日)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67歲的圣母神皇武則天終于正式登基,成為“圣神皇帝”,改元天授。她從自幼喪父,到進宮當才人起,歷經昭儀、宸妃、皇后、天后、太后、圣母神皇到皇帝,跨過八個臺階,歷盡周折磨難,苦心策劃,終于走到權力的頂峰。武則天在位15年,神龍元年十一月初二,即公元705年12月11日壽終,享年81周歲。
       
    武則天在位和執政期間,與中岳嵩山結下不解之緣,并與她的政治生涯緊密相牽連。先是勸告唐高宗李治封嵩山,再是到封禪、建離宮和行宮,并祭祀少室山,拜朝覲壇、箕山、啟母廟,又在嵩山避暑養病和投放金簡等等。中岳嵩山成了她的后花園、休養所、避暑和求神拜佛的場所。從而使武氏江山穩固太平,創造了中國女性非凡的政治業績,更給古老神奇的中岳嵩山增添了幾多奧妙無窮的色彩。
          
    那么,武則天為什么要到嵩山封禪或進行其它活動,而不去泰山或別的地方呢?有人認為武則天建都洛陽,嵩山距洛陽近,武則天采用了求其近而舍其遠。筆者認為,這不可能成立。試想,武則天終生信神信佛,只要對她的政治有所幫助,她不會在乎于遠近,而求不吉利。
       
    以種種跡象表明,武則天認為,嵩山位于五岳之中,“中”是天地人合的象征,日月當空是權力集中的體現。嵩山位于五岳之中,“中”是核心,核心為軸,軸為帥也,就是說我是圣母,是國君是一朝之主,如同嵩山一樣,嵩山是中央戊已土,萬物土里生,最滋潤萬物之地,賦于萬物之本的主宰者。一句話,中岳嵩山是天下之中,占居中央位置,距玉皇大帝辦公的地方最近,到嵩山求拜,就會有求必應。
           
    據《資冶通鑒》卷第203載:“永淳元年五月,上既封泰山,欲遍封五岳。秋,七月,作奉天宮于嵩山南。監察御史里行李善感諫言:‘陛下封泰山,告太平,致群瑞,與三皇五帝比隆矣。數年已來,菽粟不稔,餓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車歲賀;陛下宜恭默思道以禳災譴,及更廣營宮室,勞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臣擺備國家耳目,竊以此為憂!’上不納,亦優容之。”表明李治封禪泰山,并沒有是天下太平,萬民安居樂業。在武則天的提議下,李治要封禪嵩山及五岳。“弘道元年春,正月,甲午朔,上行幸奉天宮……秋七月,庚辰,詔以今年十月有事于嵩山;尋以上不豫,改用來年正月。八月,已丑,以將封嵩山,召太子赴東都……冬十月,癸亥,車駕幸奉天宮。十一月,丙戌,詔罷來年封嵩山,上疾甚故也。上自奉天宮疾甚,宰相皆不得見,丁未,還東都。十二月丁巳……上崩于貞觀殿”。唐高宗李治幾度要封嵩山,但終沒有如愿以償,抱著幾多遺憾離開了人世。臨終還遺詔太子:“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這充分證明武則天在李治心目中的地位。
    
    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臘月,女皇武則天將封嵩山的夙愿終于變為現實。據《資治通鑒》:“臘月,甲戌,太后發神都,甲申,封神岳;赦天下,改元萬歲登封,天下百姓無出今年租稅;大酺九日。丁亥,禪少室;乙丑,御朝覲壇受賀;癸巳,還宮;甲午,謁太子廟。二月辛巳,尊神岳天中王為神岳天中皇帝,靈妃為天中皇后,啟為齊圣皇帝,封啟母神為玉京太后。”此外還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以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在嵩山之巔建有登封壇。山下萬羊崗建封祀壇。《新唐書•禮儀志》載;“登封壇南有槲樹,大赦日于其杪置金雞榜。自制升中述志碑,樹于壇南之丙地……山上為圓壇,山南四里如圓丘三。壇上飾以青,四方如其色,號封祀壇。玉策者三,以玉為簡。玉匱一,金匱一,纏以金繩五周,封以金泥玉璽。又壇于山上,廣五丈,高九尺,四出陛,號登封壇,玉檢、玉牒、、石距、玉匱石檢皆如之”。可見當年武則天在嵩山“封禪”聲勢之浩大,動用人力、物力和財力之多,空前盛況。《升中述志碑》系武則天自撰,相王李旦書。此碑宋微宗政和年間,河南尹奏請砸毀。封祀壇碑,武三思奉敕撰,薛曜書,今在萬羊崗,半埋土中。
        
    武則天嵩山封禪之后,她自以為嵩山神奇靈驗,整個朝野上下齊呼萬歲,過去內亂外侵的年代已經過去,社會穩定,政令亨通,飛黃騰達,登峰造極,呈現出太平盛世之格局。使武氏江山出現輝煌的階段,武則天對嵩山倍加崇拜。武則天封嵩山兩年后,再度來到嵩山。據《資治通鑒》載;“圣歷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已丑,太后幸嵩山,過緱氏,竭升仙太子廟。壬辰,太后不豫,遣給事中欒城閻朝隱禱少室山。朝隱自為犧牲,沐浴優俎上,請代太后命。太后疾小愈,厚賞之。”《舊唐書》:“丙申,幸緱山。丁酉至自嵩山。”看來這一次主要拜謁了道教有代表的人物王子晉。到嵩山后,突然得病,派給事閻朝隱祈禱少室山,并洗過清水澡,剃去全身毛發,猶如祭品,祭祀少室,讓嵩山神給武則天免除病災。碰巧,武則天的病卻明顯好轉。武則天除了厚賞閻朝隱外,更對有求必應的嵩山充滿幾多神奇和向往,嵩山成為她崇拜的偶像。
         
    久視元年(公元700年),據《資治通鑒》:“已巳,太后幸嵩山。春一月,丁卯、汝州之溫湯。戊寅,還神都。作三陽宮于告成石淙。夏四月,戊申,太后幸。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車駕觀葬舍利,太后許之。狄仁杰跪于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序直欲邀致萬乘以惑遠近人耳。山路險狹,不容侍衛,非萬乘所宜臨也’。太后中道而還,曰:‘以成吾直臣之氣’。太后使洪州僧胡超合長生藥,三年而成,所費巨萬。太后服之,疾小瘳,癸丑,赦天下,改元久視;去天冊金輪大圣之號。”
    
    終生信神求佛的武則天,這一次到嵩山告成的石淙河,不僅要求建三陽宮,而且在此久住數月。當時武則天已有76周歲高齡,她在被譽為“小桂林”的石淙河大宴群臣,并賦詩,一派歌舞升平的氣象。參加這次宴會的有太子李顯,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宰相狄仁杰以及李嶠、桃元崇、蘇味道、崔融、徐彥伯、薛曜、楊敬述、于季子、沈期、宋之問、張易之、張昌宗等。均留詩與石淙河,并刻與河北崖壁。將到耄耋之年的武則天,歡樂之余,若有所思,她一生雖做了皇帝,但殺人無數,可謂血染皇袍和皇位,曾不惜親手殺了自己的親生子女,殺掉過去曾威風八面的重臣和嬪妃。她心中充滿著無限的懺悔和負罪意念。史料表明在她嵩山封禪之后,結束了酷史政治,很少用濫刑殺重臣,多用赦、大赦、免等來寬容臣子和“罪犯”,迷信神靈的她自感有冤魂告狀,膽顫心驚,夜不能寐,身患大病,預感自己的氣數將盡。洪州高僧胡超要讓武則天登嵩頂觀葬舍利,以求達到圓滿。武則天便答應下來。行止半路,狄仁杰跪于馬前竭力勸阻,并大罵胡超,武則天才肯回去。
       
    極力追隨武則天的高僧胡超,為給武則天求取長生不老的方法,沒有被狄仁杰的一頓臭罵而死心。早在三年前經過武則天應允、花費巨額代價給武則天精心炮制長生藥。《資治通鑒》所言:“合長生藥,三年而成,所費巨萬”,這里邊還掩蓋著一個事實,就是胡超給武則天打造的一通“除罪金簡”。這通金簡長36.5厘米,寬8.2厘米,重247克,鏤刻63個文字:“上言大周主武,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岳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罪名。太歲庚子七甲申朔七甲寅,小使胡超稽首再拜謹奏。”這通金簡在時過1000多年后的1982年7日被登封唐莊群眾屈西懷在嵩山峻極峰、登封壇西南一公尺遠的大石下發現。充分說明史書記載胡超“所費巨萬”,應包括這塊金簡,看來說胡超浪費或貪污錢財該是冤枉的了。
       
    從這通金簡上看,武則天信仰佛教,更信奉道教。高僧胡超也是她最信賴的佛教人物。信佛的她卻祈求道教的三官九府除武罪名,這個點子應是出自胡超或她本人。證明武則天曾向胡超表明自己的內心世界。晚年的武則天內心對殺戮無數的過去,著實有一種極大的負罪感,求助于上蒼保佑她,免除病災,讓她長生。高僧胡超在給武則天炮制長生藥的同時,經武則天親筆書寫并打造金簡。當年胡超勸武則天觀葬舍利,被狄仁杰阻擋,但武則天仍沒有改變讓天地之神免除罪名而長生的初衷。她在山下舉行祭祀三官九府大典后,讓胡超在嵩山峻極峰登封壇上再次舉行祭祀活動,將此金簡投放在峻極峰上。武則天嵩山投金簡,服用胡超的長生藥,頓感“疾小瘳”。認為三官九府已饒恕她的罪名,她卸掉了思想抱負,心情非常激動,便大赦天下,改元久視。應該推斷武則天會認為嵩山投金簡,服長生藥,使她的生命又延續5年之久。神龍元年十一月初二,即公元705年12月11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而壽終。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璦、柳親屬皆赦之。”使李唐江山平穩過度,武則天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武則天一生信奉佛道,中岳嵩山號稱神岳。她的政治背景似乎與中岳嵩山連結在一起,她把武氏江山及本人的命運完全寄希望于嵩山,中岳嵩山成了她精神上的一種依托。她到嵩山或封禪、或祭祀、或祈禱、或投放金簡,每一次的活動均有應驗,得到良好的效果,她認為嵩山是天地之中央,距玉皇大帝最近,神氣旺盛靈驗,有求必應,這應該是她不去其它四岳,而惟選中岳的主要原因。當然她的政治上的勝利應取決于她自己嘔心瀝血和運籌帷幄之中,而嵩山也因此沾了武則天的光,使自古博大精深、奧妙無窮的中岳嵩山在武則天的層層加封下,顯得更加神奇古奧。(原標題:封禪嵩山武則天)




來源:中國嵩山旅游網     來源:王劍松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