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5后美女“背包客”引發最多的討論是,她的錢從何來?沒錢,何來自由旅行?
@一號立面:她的收入來源呢?積一年的錢夠跑兩個城市的嗎?
@哥特墨輻紫:有錢的話我更早就這么干!
@Barley_CHEN:同感,富二代才可能這樣吧!作為普通人,每年努力工作存些錢,出去旅行一兩次才是最為現實。
王輝:我辭職時,只攢了不到1萬塊錢,沒想過走多久,多少地方,錢花完就結束。我不趕時間,遠了,買最便宜的火車票,近了,就蹭車。吃得最多的就是各地的小吃,住小旅館,有時候借宿當地人家里。沒想到這么點錢能堅持一年。
反對:“父母在 ,不遠游”
“誰不想安靜地去旅行,偶爾的還可以,像王輝這樣,一出去就是一年,而且還準備一直這樣,作為她父輩的人,我想說,你快樂了,安靜了,追逐夢想了,你的責任呢?你的孝心呢?古人都說過父母在,不遠游啊。”昨日上午,一個老人打記者電話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羨慕:可以嘗試借鑒
@大鵬看天下:很羨慕,可是已過了那個年齡,太多責任要扛,實在沒有時間。此刻的遺憾,以后的后悔,誰知道呢?靜靜地欣賞,如同看到一朵水上的藍蓮花。
鄭州某高中高二學生劉雪說:王輝姐姐讓人羨慕,辭職當個背包客,太酷了,我也很想像她一樣,這種消遣方式,比著大多數被網絡包圍,離不開電子產品來說,是很好,不過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這樣,有太多的羈絆,不過偶爾去旅行,別太久,大家倒是可以嘗試一下。
建議: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事
同樣是85后的網友“咖啡館日光”說:前段時間也有一個學生,放棄大學學業去選擇旅行的故事。和王輝比起來,好像行為一樣,性質不一樣。我想,這是否給很多年輕人上了一課——在對的時間里做對的事。人總歸是要有夢想的,不給家里添負擔,自己掙錢旅行,或長久,或短暫,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實現吧。
王輝:工作攢錢,然后旅行,這樣的生活會再持續幾年吧,嗯,30歲之前,我明白責任和未來,我也知道這種方式不能一直持續下去,但是青春畢竟就剩下短短的幾年,見識不同的風景,熟悉不同的人,在給我帶來安靜快樂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圓了夢想,也會讓我更加成熟吧。
點評
沖動和激情之余 理智不能丟
看完昨日的報道,鄭州輕工業學院副教授、社會學博士李貴成表示,現在青年人的娛樂觀,需要理性之下的沖動和激情。
宅在家,泡在網絡里,這是一種極端,而王輝這樣,在工作和旅行中不停循環,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任何事情走向極端都不利于發展。
8小時之外,時不時地短期旅行,這種生活、娛樂方式不錯,為了不讓青春在麻木和長吁短嘆中流失、生活在空虛和一成不變中重復,青年需要這樣,需要安靜快樂健康的娛樂方式,理性之下的沖動和激情,值得提倡。
背包客王輝堅信最美麗的就是沿途的風景。【原標題:跟我走吧背上包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