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巍中岳嵩山腳下,河南省登封市區西北,一座現代化的地質博物館內,展示著嵩山地區數十億年前的上千種巖石標本,講述著億萬年來發生在這里的遺跡變遷故事。
博物館后面的廣場上,一座大型雙碑體國家地質公園標志碑,如同一本打開的百科全書,分別用中英文字記錄下嵩山地質構造的由來和科學價值。近日從
北京傳來喜訊,參加首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的代表將于6月30日,為河南嵩山國家地質公園升格為世界地質公園掛牌,揭碑儀式將同時在這里舉行。
走進總面積450平方公里的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所見處處奇峰怪石,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地質(含構造)剖面。登封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弋群立介紹說,嵩山在大地構造上處于華北古陸南緣,在不足4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連續完整地出露35億年以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巖漿巖、變質巖和沉積巖的地層序列,地質界稱之為"五代同堂"。
在不足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更清晰地保存著發生在距今25億年、18.5億年、5.43億年三次前寒武紀造陸和造山運動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觸面及典型的構造形態遺跡。弋群立局長說,這三次劇烈的全球性構造運動分別被稱為"嵩陽運動"、"中岳運動"和"少林運動"。
如今巡視嵩山地區,在上述小范圍內,"五代同堂"的地層序列舉目可及,三大構造運動遺跡清晰可辨,三大巖類的巖石出露齊全,小構造形跡琳瑯滿目。地質專家們認為,這種地質遺跡在全球絕無僅有,堪稱是一部完整的地球歷史石頭書和活生生的"地學百科全書",是研究地殼演化規律、追溯地球演化歷史的理想場所。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目前共劃分為十大地質地貌景觀區、十七個地質遺跡保護區。與別處不同的是,嵩山世界地質公園融珍稀地質遺跡、國家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三位一體,堪稱世界級自然文化資源。在千百年來的歷史上,被稱為"中岳"的嵩山是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這里人文景觀眾多,計有十寺、五廟、五宮、三觀、四庵、四洞、三壇及寶塔270余座,是歷史上佛、儒、道三教薈萃之地,著名的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發源地少林寺就在其中。它們和珍稀的地質遺跡相配合,構成了立體的、多層次的、多功能的世界地質公園景觀。
弋群立介紹說,嵩山在2001年3月被確定為國家地質公園后,近年來規劃設置有嵩山地質博物館、標志碑、科普園、地學游覽、地學野營、地學游樂、地學科教區域和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建成后將成為地質科研、科普教育、旅游觀光的勝地,成為嵩山地區旅游的新亮點。